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3ZZ117)

作品数:33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刘道平陈永军赵荣祥陆引哲杨亮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机械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1篇气泡泵
  • 19篇制冷
  • 11篇吸收式
  • 10篇吸收式制冷
  • 7篇沉浸
  • 6篇两相流
  • 5篇EINSTE...
  • 4篇制冷系统
  • 4篇提升管
  • 3篇性能分析
  • 3篇热工学
  • 3篇热力学
  • 3篇冷态
  • 3篇截面
  • 2篇低品位热源
  • 2篇制冷循环
  • 2篇水合物
  • 2篇太阳能
  • 2篇太阳能驱动
  • 2篇天然气

机构

  • 3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30篇刘道平
  • 12篇陈永军
  • 9篇赵荣祥
  • 9篇陆引哲
  • 8篇杨亮
  • 6篇叶鹏
  • 6篇梁俣
  • 3篇郝淑萍
  • 2篇杨梦
  • 2篇郑晓倩
  • 1篇平亚琴
  • 1篇薛相美
  • 1篇刘璇
  • 1篇辛岩
  • 1篇杨林强
  • 1篇苏星
  • 1篇王鹏波

传媒

  • 8篇流体机械
  • 5篇低温与超导
  • 5篇制冷学报
  • 4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化工进展
  • 2篇轻工机械
  • 2篇建筑节能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制冷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泡泵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回顾了气泡泵研究的相关文献,简要的介绍了气泡泵工作原理,并对应用于扩散-吸收式制冷技术、Einstein循环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气泡泵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出气泡泵的重要影响参数有结构形式、运行参数和工质三种,并指出气泡泵的基本理论、运行特性和性能提升方法需要更完善和深入的研究。
梁俣刘道平叶鹏
关键词:制冷技术气泡泵吸收式制冷
沉浸比对均流式多管导流型气泡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气泡泵液体提升性能直接影响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本文以带均流器的多管导流型气泡泵为研究对象,以水为工质,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下提升管沉浸比变化对气泡泵提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泡泵开机运行较短时间内,随着沉浸比的提高,气泡泵总液体提升量逐渐减小,与加热功率为1 450 W、沉浸比为0.5时相比,当加热功率为1 250 W、沉浸比为0.3时,气泡泵总液体提升量提高3.04 kg;在长时间运行工况下,增加沉浸比能显著提高气泡泵提升性能。对于多管导流式气泡泵,增加均流器能有效优化气泡泵运行状况,提高气泡泵总液体提升量,并增大气泡泵提升效率。
杨林强刘道平杨亮朱发明
关键词:气泡泵两相流
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修正验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漂移流模型理论建立了气泡泵理论模型,对Einstein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以饱和纯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稳态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气泡泵性能参数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泡泵阻力损失系数进行拟合,对气泡泵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得到相应的实验关联式,并对该关联式的可信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修正结果吻合性较好,误差在5.3%以内,修正结果具有较强准确性和可行性,完善了气泡泵理论模型。为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进一步研究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性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永军刘道平黄塬琳赵荣祥陆引哲丁充
关键词:气泡泵
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理论模型验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气泡泵结构单一、运行稳定差、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渐缩式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和改进发生器出口,建立气泡泵理论模型,对其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对该理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直径相当的直管气泡泵提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沉浸比小于0.30和气体流量在0.05—0.15g/s时,理论值与实验值曲线吻合性较好,而超出此范围由于提升管内流型改变两曲线逐渐偏离;在热源功率250~350W时变截面管气泡泵提升效率高达12.8%;低驱动功率为气泡泵充分利用低品位热源提供可能。分析表明变截面直立管应用和发生器出口改进有利于提高气泡泵工作性能,为利用太阳能,工业余热废热驱动的气泡泵优化设计、性能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陈永军刘道平黄塬琳赵荣祥陆引哲
关键词:热工学气泡泵低品位热源变截面
可利用低品位热源的Einstein制冷循环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原始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Einstein制冷循环,使用Patel-Teja立方型状态方程及Reid-Pana-giotopolos混合规则,以数值模拟研究该循环可行性,并分析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冷凝/吸收温度为35℃时,系统性能系数最高可达0.27。
叶鹏刘道平梁俣
关键词:吸收式制冷热力学性质数值模拟
一种利用压缩机停机储能再启动的方法以及能量存储释放装置被引量:1
2017年
提供一种利用压缩机停机储能再启动方法,以及利用压缩机停机储能再启动的能量存储释放装置,实现对压缩机电机的保护,同时节能环保。该方法是将压缩机在停机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再在压缩机开机过程中,将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变为压缩机的动能。该装置是压缩机电机转子一端连接压缩机气缸,用于带动压缩机做压缩气体运动,电机转子的另一端处连接涡卷弹簧储能装置,将压缩机在停机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在涡卷弹簧内,再在压缩机开机过程中,涡卷弹簧储能装置将涡卷弹簧内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转变为压缩机的动能。
林发龙刘道平杨亮吴腾马郝淑萍赵淋淋
关键词:压缩机节能
金属颗粒与纤维悬浮液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改善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速率和储气能力,将纳米铜颗粒和不锈钢纤维悬浮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形成复合导热悬浮液储气体系,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在该悬浮液中的生成动力学特性。悬浮液中纳米铜颗粒的粗糙表面为水合物生成提供丰富的晶体成核点,溶液中纵横交错的不锈钢纤维可作为水合热快速疏导的"高速公路"。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下对比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水合物能够在导热型复合悬浮液中快速生成,显著提升了单位体积天然气水合物的储气速率与储气能力。
刘真真杨亮刘道平谢育博
关键词:金属颗粒金属纤维天然气水合物
导流式气泡泵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两相流分相模型理论,建立了导流式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工况下工作特性的理论模型。并以饱和水为工质,对该气泡泵的稳态工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或沉浸比的增加,提升管中两相流流型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曲线逐渐偏离;流型改变使液体提升量随气体流量增加的增速减缓,对液体提升量并无抑制作用;系统的总压降中,影响最大的是提升管中两相流的摩擦阻力。
叶鹏刘道平平亚琴梁俣
关键词:气泡泵弹状流
基于爱因斯坦制冷循环的单压系统改进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综述了爱因斯坦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型单压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对该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应用P-T方程和P-R混合规则模拟出系统中正丁烷-氨、氨-水工质组的相平衡参数曲线,和各状态点的状态点的初始参数,探究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发生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系统COP及制冷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冷凝温度升高而降低,系统COP呈下降趋势,冷凝温度上限为48℃;当发生温度在100~120℃范围变化时,系统COP随发生温度升高而增加。相对而言,系统COP对发生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发生温度次之,再次是冷凝温度。模拟结果为后续试验台搭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秦蓓兰刘道平陈永军吴腾马
关键词:热力学模型混合工质
不同提升高度对气泡泵性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影响气泡泵运行性能的参数,提升Einstein制冷循环的性能,在大气压下以饱和水为工质,建立了气泡泵工作的理论模型,开展了相同沉浸比下不同的提升高度对气泡泵提升性能影响的实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发现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趋势一致,液体提升量与竖直提升高度成反比,提升量相差最大可达0.82 g/s;提升效率与提升高度成正比,提升效率最大减少量达10.16%,对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赵荣祥刘道平梁俣陈永军陆引哲
关键词:制冷气泡泵两相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