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503216)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6
相关作者:胡智文陈文兴万军民温会涛王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环糊精
  • 11篇纤维
  • 10篇接枝
  • 6篇糊精
  • 6篇功能纤维
  • 6篇Β-环糊精
  • 4篇纤维接枝
  • 4篇壳聚糖纤维
  • 4篇功能性纤维
  • 4篇包合
  • 3篇丝纤维
  • 3篇热力学
  • 3篇纤维素
  • 3篇蚕丝
  • 3篇蚕丝纤维
  • 3篇催化
  • 2篇动力学
  • 2篇多酚
  • 2篇多酚氧化
  • 2篇多酚氧化酶

机构

  • 16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环境保...

作者

  • 16篇胡智文
  • 13篇万军民
  • 13篇陈文兴
  • 11篇温会涛
  • 11篇王秉
  • 10篇郑海玲
  • 4篇郑世睿
  • 2篇高磊
  • 2篇黄小芳
  • 2篇杨海亮
  • 2篇张殿波
  • 1篇王清清
  • 1篇吕慎水
  • 1篇张利
  • 1篇边瑞琦
  • 1篇吕素芳
  • 1篇潘勇
  • 1篇卢晓春
  • 1篇陈瑞芬
  • 1篇王建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纺织学报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蚕业科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产业用纺织品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环糊精-蚕丝纤维的合成及其包合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为制备新型蚕丝功能纤维,用环糊精对其接枝改性。首先合成了6位环糊精单醛,然后通过还原氨化反应将其接枝到蚕丝纤维,合成了包合药物β-苯丙烯酸的接枝β-CD蚕丝功能纤维,测定了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研究了其包合与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30℃比较稳定,40℃时大量释放;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利用接枝环糊精法改性蚕丝纤维,并选择合适的客体分子包合,为制备新型功能纤维提供了可能。
温会涛胡智文王秉郑海玲陈瑞芬万军民陈文兴
关键词:环糊精蚕丝纤维功能纤维
环糊精醛接枝含氨基纤维的制备与包合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制备新型环糊精改性纤维,首先合成了6位环糊精单醛,然后通过还原氨化反应将其分别接枝到壳聚糖纤维和蚕丝纤维上,并以桂皮酸、草莓醛和环丙沙星、左氟沙星为客体分子,合成了包合芳香物质或药物分子的功能纤维。利用1H NMR、FTIR、UV-vis表征了其相应的结构,考察了其包合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功能纤维保留有环糊精的空腔结构,具有包合性能;同时也说明,利用环糊精醛对含氨基类纤维的还原氨化反应是制备新型环糊精改性功能纤维的通用方法。
温会涛胡智文王秉郑海玲
关键词:环糊精壳聚糖纤维蚕丝纤维功能纤维
接枝α-环糊精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对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被引量:1
2010年
在碱性介质中将α-环糊精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并对该功能性纤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接枝α-环糊精的纤维素纤维对芳香族氨基酸的手性分离。结果表明,天然α-环糊精与氨基酸的包结平衡满足Benesi-Hildebrand方程,α-环糊精和L-氨基酸的亲和力大于D-氨基酸,具有分离氨基酸对映体的能力;α-环糊精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后,其分子识别能力明显提高。
胡智文王秉郑海玲张殿波黄小芳杨海亮陈文兴
关键词:Α-环糊精纤维素纤维手性分离
纤维素纤维接枝β-环糊精对苯二酚类分子的包络识别性能被引量:13
2006年
用分光光度滴定法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测定了纤维素纤维接枝β-环糊精与苯二酚类分子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表观热力学参数.化学计量法表明,纤维素纤维接枝β-环糊精上环糊精与客体苯二酚类分子形成了1∶1的超分子包合物.从主-客体间包合物的表观热力学参数、尺寸关系、溶液pH值、包合时间等因素讨论了纤维上环糊精对客体苯二酚类分子的分子识别机制.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接枝β-环糊精上环糊精对苯二酚类分子不同位置羟基具有分子选择性和识别能力.
万军民胡智文陈文兴郑世睿吕慎水张利
关键词:Β-环糊精分子识别苯二酚
抗感染功能纤维的制备被引量:4
2008年
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在碱性介质中将β-环糊精负载到粘胶纤维上,合成了负载β-环糊精的功能性纤维素纤维。将该功能纤维用于包合氯霉素,形成具有抗感染功能的纤维材料,对氯霉素的最佳包合时间为11h,在25~30℃左右有较佳的包合效果。25℃时,通过实验和Hildebrand-Benesi方程计算得出药物的稳定结合常数Ka为374.813L/mol;随着温度的升高,包合氯霉素的量越来越少,包合率逐渐下降。
胡智文郑海玲王秉温会涛万军民陈文兴
关键词:Β-环糊精抗感染
多酚氧化酶模拟酶的构建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β-环糊精(β-CD)为模型,在其边壁上引入具有催化性质的组胺基团,得到β-环糊精的组氨酸(His)一取代衍生物(β-CD-His),并用FTIR、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β-CD-His,与Cu2+形成的配合物(Cu2+-β-CD-His)模拟多酚氧化酶催化邻苯二酚的氧化反应;反应产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β-CD和β-CD-His均具有一定的多酚氧化酶催化性能,β-CD-His与Cu2+络合后,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王秉胡智文郑海玲卢晓春温会涛万军民陈文兴
关键词:环糊精多酚氧化酶模拟酶催化
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催化氧化邻苯二酚及其反应动力学被引量:4
2009年
以β-环糊精(β-CD)作为骨架,经磺酰化反应、卤代反应和与L-组氨酸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两种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配体,再将配体与Cu(Ⅱ)配位,合成了具有多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的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O2为氧化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催化邻苯二酚氧化反应的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C-2位修饰得到的环糊精类金属衍生物因为活性基团与反应中心之间相对位置适宜,表现出较大的加速效果;反应动力学表明组胺基配位Cu(Ⅱ)、β-CD疏水空腔和碱催化作用是反应加速的3个因素。
王秉胡智文郑海玲杨海亮黄小芳张殿波万军民
关键词:Β-环糊精多酚氧化酶催化邻苯二酚反应动力学
纤维素纤维接枝环糊精预聚体的合成与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水溶性β-CD预聚体,将其在纤维素上接枝,制备了包合苯甲酸药物的功能性纤维素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包合药物稳定性常数和表观热力学参数,考察了包合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包合反应时起主导作用,该纤维在温度低于20℃时包合药物较稳定,在37℃左右释放几乎达到了最佳状态。
胡智文郑世睿万军民高磊温会涛陈文兴
关键词:热力学功能性纤维
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的合成及其对对硝基酚的包合吸附与释放被引量:1
2008年
在氰基硼氢化钠存在的弱酸性条件下将6-去氧-6-甲酰基-α-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制备了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对对硝基酚(PNP)的包合吸附与释放性能,及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是一种高效的PNP分离剂,对PNP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包合吸附和释放性能,其PNP包合吸附容量可达到2.93mg/g,318K时PNP释放度可达到70%左右,并可反复包合吸附与释放;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98K时较稳定,318K时PNP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PNP释放度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温会涛胡智文万军民王建王秉陈文兴
关键词:Α-环糊精壳聚糖纤维对硝基酚功能纤维
纤维素纤维接枝β-环糊精包合药物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接枝β-环糊精的功能性纤维素纤维,制备了包合间苯二酚药物的功能性纤维素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包合药物稳定性常数和表观热力学参数,考察了包合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包合反应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作用;该纤维在温度低于25℃时包合药物较稳定,在人体温度36℃左右释放几乎达到了最佳状态。
万军民胡智文陈文兴郑世睿
关键词:Β-环糊精热力学功能性纤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