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ZKCX2-SW-210)

作品数:23 被引量:866H指数:16
相关作者:傅云飞吴国雄宇如聪卫捷刘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降水
  • 9篇热带
  • 6篇气候
  • 4篇热带测雨卫星
  • 4篇夏季
  • 4篇环流
  • 4篇季风
  • 4篇TRMM_P...
  • 4篇测雨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水云
  • 3篇降水云
  • 3篇个例
  • 3篇副热带
  • 3篇TRMM
  • 3篇GPCP
  • 3篇大气环流
  • 3篇值模拟
  • 2篇云娜台风
  • 2篇中尺度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省人工影...
  • 2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气象技...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国家气象中心...

作者

  • 12篇傅云飞
  • 5篇李锐
  • 3篇宇如聪
  • 3篇吴国雄
  • 2篇王在志
  • 2篇刘栋
  • 2篇刘国胜
  • 2篇王雨
  • 2篇张庆云
  • 2篇卫捷
  • 2篇朱红芳
  • 2篇冯静夷
  • 1篇张井勇
  • 1篇杨辉
  • 1篇胡敦欣
  • 1篇何金海
  • 1篇俞永强
  • 1篇张学洪
  • 1篇王式功
  • 1篇王澄海

传媒

  • 5篇气象学报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被引量:77
2004年
文章回顾了我国在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指出了青藏高原“感热驱动气泵 (SHAP)”在调制东亚季风及全球气候中的重要作用 ;在强调全球海陆分布所产生的“四叶型”加热LOSECOD激发出夏季副热带基本环流型的基础上指出高原的隆升增强了东亚季风的北伸 ;论述与青藏高原抬升相联系的高原负涡度源所激发的Rossby波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 ,指出春季青藏高原的表面感热加热是造成东亚环流季节突变的重要原因 ,并导致亚洲夏季风首先在孟加拉湾东部地区爆发 ;
吴国雄
关键词:气候动力学季风爆发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谱模式(T42L9)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东南亚地区强大的潜热加热产生印度洋上跨赤道的偏南辐散风、高原南侧的偏西辐散风、高原东侧的偏北辐散风和西太平洋上的偏东辐散风,这4支散度流加强南海海域大尺度低空辐合,南海的雨季和西南季风爆发.
杨辉
关键词:夏季风数值模拟试验青藏高原动力作用地形作用
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对1997~1998年EL 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降水结构的研究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TRMM PR)的探测结果,就1997~1998年El 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非El Nino的1999年和2000年的同期降水情况,取得如下结果:(1)1997...
李锐傅云飞赵萍
关键词:降水结构
文献传递
全球海-陆-气耦合模式大气模式分量的发展及其气候模拟性能Ⅰ——水平分辨率的影响被引量:49
2005年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球海-陆-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GOALS/LASG)的大气分量进行了发展,主要是提高模式的分辨率。水平分辨率由原来的菱形15波截断(R15)提高到菱形42波截断(R42);并用实际的海温、海冰为外强迫积分模式10年,将积分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以检验模式的气候模拟性能,重点是检验全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从检验结果看,分辨率增加后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全球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种要素场的季节变化与观测也一致;对ElNi?o的响应特征也有很好的反映。但与其它气候模式一样,也存在一些误差。对结果的分析表明,云、辐射方案影响模式的能量平衡,进而影响陆面系统的模拟及降水的分布;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模拟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王在志吴国雄刘平吴统文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模式分辨率气候模拟
全球海-陆-气耦合模式大气模式分量的发展及其气候模拟性能Ⅱ——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及其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在第I部分水平分辨率提高的基础上,提高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球海-陆-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GOALS/LASG)大气模式分量的垂直分辨率。为减少地形对平流层的影响,并和其它气候模式一致,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垂直混合坐标方案,及混合坐标下的半隐式时间积分方案,并对相关的物理过程作必要的调整。尽管主要物理过程不变,但从初步结果来看,对大气垂直结构的模拟更合理;平流层风场和温度场的模拟与观测更接近;降水、海平面气压场的分布及季节变化等特征也有明显改进。
王在志宇如聪王鹏飞吴国雄
关键词:AGCM垂直分辨率气候模拟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及对流异常被引量:35
2003年
利用1955~1998年逐月的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影响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热带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最大的区域,暖池区的热含量的变化与ENSO关系密切,是ENSO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最明显的地区。(2)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前期(特别是前期冬、春季)暖池热状态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当前期暖池热含量高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反之爆发晚,这与由暖池变化所产生的上空大气的对流活动密切相关;4月暖池区热含量高(低)是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一个很好指标。(3)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正异常时,辐散中心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对流强,西太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季风环流(印度洋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和Walker环流为正距平环流;正距平的季风环流有利于低空西到西南气流的加强,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反之爆发晚。由暖池变化所引起的大尺度季风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个重要动力机制。
陈永利胡敦欣
关键词:季风环流WALKER环流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差与中国东部雨带季节变化的模拟被引量:23
2005年
通过分析NCAR-CCM3气候模式的15年模拟结果,从东亚副热带急流和中国东部雨带季节变化关系的角度,了解该模式对东亚地区雨带位置、强度和季节变化模拟不合理的可能原因.对比模拟得到的和观测的夏季降水分布发现,CCM3模拟的东亚地区降水分布除了降水中心位置和雨量数值明显不合理之外,雨带位置的季节变化也与实际不一致.分析雨带位置与200hPa东亚副热带急流的关系发现,CCM3模拟的急流中心位于河套以北的40°N附近地区,与NCEP再分析资料相比,CCM3模拟的东亚副热带急流中心位置偏东,强度偏强.相关分析表明,CCM3模拟的强降水中心地区的降水量与200hPa纬向风在中国的河套及其附近地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CCM3模拟得到的与实际不一致的偏西偏北的强降水中心与200hPa上的东亚副热带急流位置和强度不合理可能具有密切关系,而东亚副热带急流位置和强度与对流层低层南北向的温度梯度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较大的感热通量加热有关.因此,在东亚地区模式性能尤其是降水的模拟性能改进方面,除了对模式物理过程做改进的同时,对青藏高原附近地区的地面加热场和与此相联系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强度模拟的合理性方面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张耀存郭兰丽
关键词:副热带西风急流数值模拟
GPCP和TRMMPR热带月平均降水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2
2005年
文中利用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和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 PR(Precipitation Radar)资料,分析了1998~2002年热带地区月平均降水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GPCP和TRMM PR资料能一致地反映热带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但降水的强度和范围存在着差异;两种资料的差异与雨强有密切关系;平均而言,洋面上的降水差异(0.5 mm/d)大于陆地上的差异(0.1 mm/d).微波发射信号(SSM/I E)的反演结果对洋面降水的高估和地面雨量计的缺乏,是造成两种资料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还表明,洋面上GPCP降水相对于PR降水的最大概率差异随雨强增大呈线性增大;陆地上这种差异则呈非线性关系.文中最后还利用最大概率函数对1979~1997年GPCP气候平均降水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李锐傅云飞
关键词:平均降水TRMM概率函数洋面雨强
近20年全球总云量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0
2005年
利用ISCCP月平均云气候资料集的总云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的方法,得到1983年7月至2001年9月近20年来全球平均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云量变化的可能原因。近20年全球增温幅度加快,研究这期间云的变化,对气候研究和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平均大气环流决定总云量的分布;全球平均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逆转,即由增加转为减少;全球平均云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2000年与1987年相比,减少量约占平均总云量的4%;从地理位置上看,云量的变化存在区域性差异,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总云量减少较多,高纬度地区云量略有增加,其中南极大陆云量增加较多。
丁守国赵春生石广玉武春爱
关键词:ISCCP总云量全球增温月平均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
中国气候异常变化与ENSO准四年循环的联系分析被引量:12
2003年
从月资料分析入手,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异常与ENSO的联系。首先用REOF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进行分区分析,并讨论其年际变化特点。然后对降水和海温场、气温和海温场分别进行CSVD分析,讨论了在ENSO准四年循环的不同位相上,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El Nino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北、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容易发生洪涝,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尤其是中部降水偏少,可能发生干旱。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南部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准四年变化上关系密切,当中东太平洋海温达到最高值后约3个月,长江中下游的南部降水出现最大正距平。(2)在El Nino期间,东北容易出现低温天气,而其它地区尤其是河套地区及西南南部易出现高温天气。其中东北地区气温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准四年变化上关系密切,当中东太平洋海温达到最高值后约2个月,东北气温的负距平出现最低。La Nina阶段,情况与前述相反。
朱艳峰陈隆勋宇如聪
关键词:ENSO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