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1MLC008)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陈良斌陈培永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广东省委党校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解放政治
  • 2篇哲学
  • 2篇黑格尔
  • 1篇当代资本主义
  • 1篇异托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经济学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政治主体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社会空间
  • 1篇手稿
  • 1篇谱系
  • 1篇启蒙
  • 1篇启蒙现代性
  • 1篇契约
  • 1篇青年黑格尔
  • 1篇全景
  • 1篇全景图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委党校

作者

  • 7篇陈良斌
  • 2篇陈培永

传媒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理论视野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当代资本主义的“完美罪行”——解读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等文本中的空间思想被引量:1
2014年
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新纪元的高级牧师”,其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涉猎哲学、社会学、符号学、政治学、传播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其主要代表作有:《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3)、《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拟象与拟真》(1981)、《完美的罪行》(1995)等。这些文本都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思想,比如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他认为符号生产解构了消费本身的意义,并将其自身的逻辑拓展到整个社会空间,从而造就了一个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拟真空间”。
陈良斌
关键词:《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空间鲍德里亚文本《消费社会》
启蒙现代性叙事与黑格尔的承认哲学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中后叶,西方学者对黑格尔承认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全新诠释,不仅颠覆了黑格尔作为主体性哲学集大成者的传统形象,而且发掘出黑格尔内蕴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色彩。一般来说,黑格尔承认哲学的提出主要缘于对启蒙所倡导的主体性立场的反思,黑格尔主张从个体的"我"走向交互承认的"我们",这是他对启蒙现代性规划开出的一剂"主体间性"药方。黑格尔推崇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而不是引向现实的实践,因而无论语调如何激进,他的理论基点就决定了其承认哲学本质上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陈良斌
关键词:主体间性启蒙现代性解放政治
论马克思的解放政治与承认叙事——兼评当代西方左派激进政治的(文化)承认转向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以阿克塞尔.霍耐特为代表的承认理论日益引领当代西方左派激进政治的新发展,对于承认理论溯源式的探索也逐渐展开,特别是有关马克思承认理论的探讨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选择重温和反思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及其承认叙事,不仅能够让我们认清当代左派激进政治的再激进化实质上是一种"伪激进",是对马克思解放政治本意的撤离,而且也能够给与我们反省自身和继续解放征程的勇气与力量。
陈良斌
关键词:解放政治革命叙事
论马克思承认叙事的基本范畴被引量:2
2013年
在马克思那里,劳动、社会关系、联合体(共同体)等基本范畴构筑起一种面向世界历史的承认叙事。首先,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承认叙事的主要载体,通过交互劳动的描绘,马克思阐释了真正的承认的内涵,并通过劳动与承认的关联建立起整个承认构架的一条线索。其次,社会关系范畴展示了马克思承认叙事的宏观视界。关系态的构图,凸现了马克思区别于一切旧哲学家的立脚点,关系的演绎已经成为马克思承认叙事的一种观察方式或叙事方法。第三,联合体范畴则指明了马克思承认叙事的历史走向。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体与共同体(集体)通过彼此联合、相互承认的方式来彻底消解两者间内在的紧张。
陈良斌
关键词:社会关系
新帝国主义与资本逻辑的深度空间扩张论被引量:6
2013年
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的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和"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以"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后者则以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的新帝国主义论,强调的是资本逻辑已经从地理学意义上的显性广度空间扩张转向了文明学、人类学意义上的隐性空间扩张,并最终打造出资本力量操控一切、人们普遍认同的全球控制社会。新帝国主义论实际上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它体现出当代左派思想家对资本逻辑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的忧虑与反思,但过于渲染资本逻辑的无法操控,一方面不符合民族国家主权力量依然强大的事实,另一方面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悲观论调的生成。
陈培永
关键词: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资本逻辑
边缘空间的差异政治——图绘福柯的空间批判叙事被引量:7
2013年
边缘空间是贯穿福柯空间批判叙事的理论基石,它包含了三个基本维度,即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中观层面的另类空间以及宏观层面的东方世界。通过空间权力关系的分析,福柯揭示了各个层面的边缘空间都日益被"权力中心"规训和征服,并趋向形成同一性霸权统治的空间格局。基于这种严峻的现实,福柯提出一种"异托邦"的空间规划,力图以差异政治的方式来开辟新的政治地形。这种反抗霸权的"边缘革命"展示了人类解放的一种可能路径或实现工具,但其问题在于错将工具当成了目标,以差异政治替代了解放政治的根本诉求。因此,边缘空间的解放只有在坚守"工人阶级政治"的普遍主义空间规划下,并结合马克思曾预言的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等特殊性方式,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陈良斌
关键词:边缘空间异托邦差异政治解放政治
《耶拿手稿》与青年黑格尔的承认哲学被引量:1
2013年
耶拿时期建立起了"黑格尔的第一个完整的体系"。正是在耶拿早期的《耶拿手稿》中,青年黑格尔力图构筑起一个较为清晰的、以承认范畴为核心的哲学框架,而此后其承认哲学体系的发展轨迹则基本参照《耶拿手稿》中的构想来逐步展开。在这个理论构架中,家庭、劳动和契约成为黑格尔展开承认关系探讨的三个基本维度。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建构起爱与斗争并存的二元承认模式,进而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做出了一种全新的推演和阐释。
陈良斌
关键词:家庭契约
论马克思承认理论的历史-逻辑谱系被引量:6
2012年
在马克思那里,承认理论不再仅仅是以一种理论构想式的生长逻辑出现,而更多地是以一种历史批判叙事的外观呈现出来。承认叙事在马克思贯彻其解放政治规划的历史逻辑过程中表现为三个发展阶段:首先,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承认的批判,以及经由劳动范畴中介获得相互承认的探讨,青年马克思建构起一种人本主义的承认价值观;其次,马克思通过"自由人联合体"来克服个体与共同体(集体)之间历来的矛盾,以相互承认来中介双方,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最后,通过对资本主义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指出承认关系的物化根本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产阶级才能进入"自由王国"。由此,马克思着手将承认的方式改变成无产阶级合法斗争的武器,从而完成了由理论叙事向革命实践的历史性升华。
陈良斌
关键词:自由人联合体拜物教自由王国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全景图绘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原产于战后意大利、走红于当代欧美学术界的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持之以恒的学术旨趣就是强调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坚信劳动相对于资本独立一极的本体地位,工人阶级相对于国家、政党、工会的自主地位,以及工人阶级自我组织和自我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从而致力于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背景,指认适应时代要求的革命主体,以对抗资本的逻辑和统治,其学说因此可以概括为"政治主体的建构学"。这门政治主体建构学说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尤其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前提预设是资本与劳动的二元对立逻辑,核心内容是革命主体角色的重新确认,旨趣依归是设计革命策略颠覆资本的权力。在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对资本与劳动辩证法的重新诠释、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现实的剖析、对新阶级主体及其革命策略的探讨等方面,"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颇具特色;但它过度诠释马克思的"政治向度",塑造出一个对抗至上、永恒革命、完全政治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危险的错误。
陈培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