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魏中林贺国强宁夏江颜文武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学人
  • 2篇学人之诗
  • 2篇宋诗
  • 2篇同光体
  • 1篇学问
  • 1篇学问化
  • 1篇诗人
  • 1篇诗人之诗
  • 1篇唐宋
  • 1篇唐宋诗
  • 1篇乾嘉
  • 1篇类书
  • 1篇画人
  • 1篇反封建
  • 1篇反封建意义
  • 1篇封建
  • 1篇陈师曾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作者

  • 4篇魏中林
  • 2篇贺国强
  • 1篇颜文武
  • 1篇宁夏江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被引量:6
2009年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是中国古典诗学后期的重要命题,辨体与破体的争论是此命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的命题关系到"风"与"雅"两大诗学传统,涉及到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人格追求。自宋代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长期浸润于经学环境中的古代士人的"经学中心"意识导致形成"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争相为高的局面。从中国先秦以后诗歌的发展来看,各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承续情况不同。唐诗基本指向具有"风人之致"的"诗人之诗",而宋诗则基本指向具有"雅人深致"的"学人之诗"。近代同光体诗人,在反思前代诗学的基础上,肯定"诗人之诗"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学人之诗"产生的历史必然。他们试图使"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调和诗歌的"吟咏情性"与"明志见道"功能,为近代诗歌发展寻找新的创作方法。
贺国强魏中林
关键词:学人之诗诗人之诗同光体
论宋代类书与宋诗学问化特征形成的关系
2010年
在编撰类书及相互唱和的过程中,宋人形成了崇尚学问的诗学观念;翻阅和熟读类书,则将大量的知识内化于诗人的创作能力系统。宋代著名诗人多有自编类书者,以备学力不到时临文一助。宋代诗人对类书的倚重与运用,是宋诗学问化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颜文武魏中林
关键词:类书宋诗学问
袁枚批判乾嘉考据诗风的反封建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袁枚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态度与他对乾嘉考据学风的态度紧密相联。他没有主张诗歌要绝对排斥考据,认为只要适量和切入得好,考据可以入诗,考据诗也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反对将大量考据内容放进诗中,反对以考据家的眼光来评诗、注诗。他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不仅维护了"诗本性情"的审美传统,也是对以"经术"和"文治"相标榜的封建专制文化的鲜明抵制。
宁夏江魏中林
关键词:反封建
由“学人之诗”到“画人之诗”:论陈师曾诗被引量:1
2011年
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又是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其父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大诗人,而师曾诗风逸于其父的西江家法之外。这是师曾在艺术家才情的激发下,自然而然地同讲求学问,视艺术为余事,重视"学人之诗"的同光体有所背离,形成陶写性灵、疏朗清新的"画人之诗"。其诗歌以赤诚淳厚的悼亡诗和讲意境、性灵的题画诗为主。其诗歌融汇众流,力求打通魏晋六朝、唐宋并驰之轨,是对近代学江西派的末流作诗晦涩喑哑如土羹尘饭的反戈一击。
贺国强魏中林
关键词:学人之诗陈师曾同光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