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2005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20051)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屹东常照强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认知现象的哲学探究——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 2010年
- 认知现象历来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亚里士多德的认知"目的论",笛卡儿的认知"预示论",洛克的认知"观念论",哈特莱的认知"实在论",休莫的认知"实证论",康德的认知"先验论",这些关于认知现象的观点虽然只是哲学的猜想和分析,但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 魏屹东
- 关键词:哲学心理
- 框架问题的机制化实现与具身化进路——表征主义和反表征主义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
- 2011年
- 心灵表征理论较易机制化,但在处理框架问题方面却遇到了困难。针对心灵表征理论的这个问题,德雷福斯等人提出了反表征主义的海德格尔式的具身理论。具身理论虽然可以解决框架问题,但它还处于隐喻阶段,如何使它实现机制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 魏屹东常照强
- 关键词:机制化
- 认知科学的功能主义本体论被引量:2
- 2011年
- 认知科学在运用计算表征模型探讨思维、记忆、知觉、推理、心理表征、问题解决这些认知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本体论研究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包括:在表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如何详细说明心理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人类智力的信息处理理论;具有某种内容的心理状态如信念、期望、希望和恐惧的性质是什么;认知科学对内在经验的感受性能够提供怎样的说明。
- 魏屹东
- 关键词:功能主义本体论
- 心理表征隐喻与框架问题被引量:2
- 2011年
- 心理表征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隐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认知和表征手段。心理表征的根隐喻主要有两种:一是逻辑隐喻,另一是比例模型隐喻,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前者具有解释思想序列的保真性、解释的系统性、抽象表征性和描述性特征,后者具有易操作性、结构同一性、可测量性、易理解性和对框架问题的免疫性特征;前者通常会遇到框架问题,后者则对框架问题有免疫性。而仅依据内在和外在表征的区别来说明这两种隐喻对框架问题的敏感性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太依赖于固有和任意约束的区别。认知科学家常常以这两个隐喻为前提,试图通过机械化形式实现人的认知和思维过程,而这些也正是科学哲学家极为感兴趣并提出质疑的症结所在。
- 魏屹东
- 关键词:心理表征
- 归纳推理与科学说明模型的语境解释
- 2011年
- 归纳推理和科学说明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语境论视角看,归纳推理是依赖语境的,其结论的或然性是由语境规定的;科学说明的模型包括D-N模型和I-S模型及其修正的C-R模型、S-R模型、D-N-P模型和C-C模型都是依赖语境的,也即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做出说明的。因此,一切说明,只要它是语言表述的,都是受到语境限制的。
- 魏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