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202)

作品数:19 被引量:474H指数:12
相关作者:宋金明郑国侠李学刚戴纪翠袁华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沉积物
  • 6篇胶州湾沉积物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化学特征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无机碳
  • 4篇南黄海
  • 4篇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
  • 2篇有机碳
  • 2篇植物
  • 2篇溶解无机碳
  • 2篇生源要素
  • 2篇石莼
  • 2篇秋季
  • 2篇粒度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9篇宋金明
  • 12篇李学刚
  • 12篇郑国侠
  • 11篇袁华茂
  • 11篇戴纪翠
  • 9篇李宁
  • 4篇张乃星
  • 4篇贺志鹏
  • 2篇牛丽凤
  • 2篇张蓬
  • 2篇高学鲁
  • 2篇徐亚岩
  • 1篇李凤业
  • 1篇孙云明
  • 1篇齐君
  • 1篇杨宇峰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HCO3-、p(CO2)增加,pH、CO32-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NH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NO2-添加组中,当NO2-浓度在7.90μmol.L-1时,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H、CO32-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O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ΔChl-a)与Δ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p<0.000 1,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郑国侠张蓬徐亚岩
关键词:无机氮
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沉积物中无机碳的结合强度,运用连续浸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分成5种不同的形态:NaCl相、氨水相、NaOH相、盐酸羟胺相、HCl相。并以渤海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为例,探讨了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辽东湾不同层次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比较明显:氨水相>盐酸羟胺相≈盐酸相>NaOH相>NaCl相。氨水相、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碳的绝大部分,大于80%;NaCl相和NaOH相无机碳只占总无机碳的一小部分。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受沉积环境如pH、Eh、Es、含水率、Fe3+/Fe2+、有机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NaCl相无机碳受pH、Eh影响较大;氨水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Fe3+/Fe2+、pH、Eh控制;NaOH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Eh和pH控制;盐酸羟胺相无机碳主要受含水率、Eh、有机碳的影响;HCl相无机碳的控制因素和盐酸羟胺相的相似,但它受pH和Eh的影响更显著。虽然有机碳和各个形态的无机碳都呈负相关关系,但它对每一形态的影响都不相同,其作用受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的氧化能力越强,pH值越小,越不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有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环境的还原能力越强,pH值越大,越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不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辽东湾沉积物的弱氧化-还原环境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
牛丽凤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宁戴纪翠
关键词:影响因素沉积物
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被引量:73
2008年
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首次探讨了中国近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与潜力以及近海人工养殖大型藻类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渤、黄、东海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约为2.22亿t a^-1,固碳量的季节变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夏季的固碳量占全年的65.3%。南黄海1999-2005年10-11月间浮游植物固碳强度有较大的年际变化,10-11月份7 a间其浮游植物最低固碳量为3.54万t d^-1,最高为16.58万t d^-1,平均为10.50万t d^-1,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趋势,磷对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次之的影响因素是Chl a和亚硝氮(NO2-N)的含量。南海的固碳能力约为渤黄东海的2倍,为4.16亿t a^-1,其季节变化和渤黄东海不同,南海浮游植物在冬季的固碳能力最强,在夏季最弱。整个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年固碳量达6.38亿t,可占全球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年固碳量的5.77%。实际外海龙须菜的养殖发现,龙须菜每年固定的碳为8.18 t,养殖密度与方式对其产量和固碳量影响巨大。近几年,我国大型经济藻类养殖产量每年在120-150万t左右,换算为固碳量为36-45万t,平均每年40万t,如果海藻养殖产量每年增加5%,到2010年,我国大型经济藻类养殖的固碳量可达57万t a^-1,海藻养殖是海洋增加碳汇有多重价值的重要措施。
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郑国侠杨宇峰
关键词:固碳浮游植物海藻养殖中国近海
胶州湾不同形态磷的沉积记录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被引量:30
2007年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浸取法,研究了胶州湾柱状沉积物不同粒级中磷的赋存形态,并探讨了影响磷含量与分布的因素和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在细、中和粗3个粒级的沉积物中,无机磷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则是无机磷的优势形态,有机磷只占较小的比例.粒度、有机碳(OC)、pH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是影响胶州湾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除Ca-P外,其他形态的磷大都随着粒度的变细,含量逐渐增加.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分析表明,胶州湾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主要包括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4种赋存形态,并且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随着粒度的变细,其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和水体中的磷酸盐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郑国侠李宁
关键词:磷形态粒度胶州湾沉积物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24
2007年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戴纪翠宋金明郑国侠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胶州湾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粒度
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7
2007年
通过分级浸取的方法获得了胶州湾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将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IEF-N)、弱酸浸取态(WAEF-N)、强碱浸取态(SAEF-N)和强氧化剂浸取态(SOEF-N),讨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并结合210Pb测年计算了不同年代氮的埋藏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给出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主要赋存形态,NO3-N是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优势形态,氮的含量及埋藏通量的分布受到pH、盐度、温度、生物扰动、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目前每年排入胶州湾的固体垃圾和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已超过河流来沙,成为胶州湾主要的沉积物来源。在20世纪初由于污染情况较轻,并且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小,胶州湾沉积物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较低,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胶州湾地区的工农业迅猛发展,氮的埋藏通量急剧增加,胶州湾地区的环境一度恶化,但由于近年来采取的较为得力的治污与排放措施,胶州湾的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观。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郑国侠袁华茂李宁
关键词:氮形态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意义胶州湾沉积物
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49
2006年
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环境意义,将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分为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磷、碎屑态磷和有机磷7种不同的形态,并结合210Pb测年法计算了不同年代各形态磷的埋藏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磷所给出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无机磷是胶州湾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有机磷只占较小的比例,无机磷中钙磷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中碎屑态磷是含量最高.磷的含量及埋藏通量的垂向分布受到pH、盐度、温度、生物扰动、沉积速率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相关分析及元素的OC/OP比值分析证明,近20a,陆源输入是胶州湾沉积物主要来源,并且沉积速率不断增大.由于近年来采取的较为得力的治污与排放措施,胶州湾的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观.研究还表明,Fe-P,Al-P和Oc-P的含量与海域污染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表征海洋沉积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因子之一.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郑国侠袁华茂
关键词:磷形态地球化学特征胶州湾沉积物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胶州湾近百年来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被引量:30
2006年
本文报道了胶州湾柱状沉积物中各生源要素(C、N、P、BSi)以及重金属(Cd、Cr、Pb、Cu、Ni、Co、Zn等)的地球化学特征,在210Pb精确定年的基础上计算了各项地球化学参数的埋藏通量,并结合元素间的比值(OC/TN、OC/OP、BSi/N、BSi/P;其中OC为有机碳,TN为总氮,OP为有机磷,BSi为生物源硅)和重金属的某些污染指数,给出了胶州湾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胶州湾近百年的环境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以前、1980年到2000年左右和2000年至今,经历了环境的未受污染期污染期治理好转期.这些变化除与自然因素有关外,大部分应该归因于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强.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郑国侠李宁
关键词:胶州湾沉积物环境演变地球化学参数重金属生源要素
长江口及杭州湾邻近海域夏季表层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2004年8月在长江口、杭州湾附近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中pH值、总碱度和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到了溶解无机碳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HCO3-、CO23?和CO2(T)占溶解无机碳浓度百分比分别为80.33%~97.75%、0.61%~19.42%和0.25%~2.34%,平均值分别为(93.28±3.68)%、(5.58±4.03)%和(1.14±0.43)%。水文、浮游植物等对各参数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不同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
高学鲁宋金明李学刚李宁袁华茂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从剖析表征沉积环境演变的生物学、地质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指示因子入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研究的进展,揭示了诸如有孔虫、沉积物粒度、生源要素、污染物及有机质等众多指示因子以及它们的相关组合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综合分析表明,胶州湾沉积速率较低,属于缓慢淤积的海湾,是一个典型的潮汐汊道系统。胶州湾的沉积环境演变分为4个阶段:陆相、三角洲沼泽相、海陆过渡相和海湾相。在过去的50 a中,特别是近20 a来,由于受人类活动与工业排污的影响,胶州湾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海域面积大大减少,陆源输入已经成为胶州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沉积速率不断增加,局部海域特别是河口附近污染加重。这些变化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地质动力和地球化学因子来综合体现的。
戴纪翠宋金明郑国侠
关键词:沉积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