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0306)
- 作品数:6 被引量:230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虹鸥叶玉瑶周春山许学强岑倩华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城市规模分布模型的应用--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5
- 2008年
- 城市规模分布定量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它对于准确地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地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律、基尼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指出了应用这些模型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模型的运用范围、理想值、相关性、城市规模基础指标的选取等等。该研究旨在解决我国城市规模分布定量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困扰,以期能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 叶玉瑶张虹鸥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被引量:36
- 2007年
-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 叶玉瑶张虹鸥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扩散
- “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被引量:58
- 2008年
- 强调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生态"为基本线索,将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划分为"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回归"、"生态革命"四个阶段,并回顾了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旨在理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生态脉络",从而为把握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线索与参考。
- 叶玉瑶张虹鸥周春山许学强
- 关键词:生态导向城市空间结构
-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本文主要探讨了粮食安全、土地开发适宜性以及综合生存环境等不同条件约束下的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最大供给量与供给约束。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为(97.12~110.57)×10^4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30%~26.52%,其中尚未建设利用部分为(21.08~34.53)×10^4hm^2。如果参照1997年~2004年各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的话,全区平均尚未建设利用的土地最多只能供给13年使用,其中珠海、佛山和中山只能供给3年~4年,深圳和东莞只能供给7年~8年,广州只能供给约13年;如果再考虑用地区域与供地区域可能不重叠的话,则土地可供时间更短,上述诸市很快将陷入无地可供的境地。惠州、肇庆和江门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3个可建设用地比较充裕的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并伴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渐突显。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看土地供给,珠三角多数城市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匮乏。将来的发展必须从严控制土地供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土地供应门槛,提高建设用地效率与质量。
- 叶玉瑶李小彬张虹鸥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
- 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被引量:42
- 2008年
- 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目前,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已经启动,一些省份也已开展前期研究和试划工作。然而,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可循的技术方法。本文从计量革命到生态人文化思潮的方法论思变以及"开发"与"保护"的内在逻辑出发,以生态功能分析为基本视角与切入点,探索性地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并着重对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的流程、指标体系和判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开发潜力"为特征指标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层次判别系统。
- 叶玉瑶张虹鸥李斌
- 关键词:生态导向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