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4049)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陈昕祁玉龙赵莉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主题学
  • 1篇电影
  • 1篇动物园
  • 1篇意象
  • 1篇中意
  • 1篇基督
  • 1篇基督教
  • 1篇基督教思想
  • 1篇《变形金刚》
  • 1篇《动物园的故...

机构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篇赵莉
  • 1篇祁玉龙
  • 1篇陈昕

传媒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动物园的故事》中意象的主题学解读
2012年
在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中,"动物园"字眼屡次出现,却意义晦涩,主人公杰利与彼得,其语言行为以及社会关系均渗透着动物化因素。许多评论者运用的异化理论从物质层面给出了答案。而依据存在主义观点,这一意象反映出后进化论时代人类意识层面的焦虑——神性的泯灭、人性的降低,以及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和否定。"动物园"即指退化了的人类社会。从主题学视角看,类似意象还先后出现于多部美国戏剧中,传承并表达了对人类共同焦虑的人文关注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反思。
赵莉陈昕
关键词:主题学意象动物园
电影《变形金刚》三部曲的主题学解读
2012年
如果透过《变形金刚》三部曲科幻片的外表对其意象、人物典型、典型情境进行戏剧主题学解读可以发现,《变形金刚》三部曲实际是通过事物名称、人物名称和故事情节的设计,按照《圣经》和弥尔顿《失乐园》中耶稣的形象塑造擎天柱这一主角英雄出世/传道、英雄牺牲/重生、英雄战斗/拯救的过程,这种常用的电影表现手法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方兴未艾,表现出当代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中基督教思想的回归。
祁玉龙
关键词:《变形金刚》主题学基督教思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