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l86801)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1
相关作者:吴海云秦银河何耀王建华刘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老年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水平
  • 1篇血压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水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心血管...
  • 1篇男性保健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疾病
  • 1篇颈动脉粥样硬...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2篇何耀
  • 2篇秦银河
  • 2篇吴海云
  • 1篇杜宏伟
  • 1篇陈金宏
  • 1篇何昆仑
  • 1篇成珍珍
  • 1篇刘霖
  • 1篇王建华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压及血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670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其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分组,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mm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mmHg),血压未控制组(血压≥140mmHg);根据其HbAlC水平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HbAlC〈6.5%),血糖一般控制组(HbAlc=6.5%~7.5%),血糖未控制组(HbAlc≥7.5%)。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层的厚度。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β=0.215,P=0.002)和HbAlc(13=0.149,P=0.03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96,P=0.002)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负相关。收缩压≥140mmHg(OR=1.473,95%CI 1.044—2.078P=0.027),HbAlc≥7.5%(OR=1.445,95%CI1.031~2.027,P=0.033),总胆固醇(OR=1.014,95%CI 1.004—1.024,P=0.012)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95,95%C10.805—0.994,P=0.019)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血压、血糖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杜宏伟刘霖王建华成珍珍吴海云何耀秦银河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疾病
老年男性保健人群六年累计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2010年
目的 研究老年保健人群6年累计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基线人群为2003年5月某医院数据库记录在案的、出生于1938年1月1日前(即年龄>65岁)的所有老年保健对象,剔除基线时已患有ICVD者.收集的危险因素有:基线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血总胆固醇浓度、血甘油三酯浓度、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血肌酐浓度、血载脂蛋白A1浓度、糖尿病、吸烟,以人年作为观察时间,计算基线危险因素不同分期水平下的人年发病率及累计发病率,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基线人群为2271名男性老年人,6年内ICVD累计发病率为23.56%,人年发病率达到了45.41‰.单因素分析表明,与ICVD事件正相关的变量是: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总胆固醇水平、血甘油三酯水平、血载脂蛋白A1水平、糖尿病、吸烟 与ICVD事件负相关的变量是:血HDL-C浓度、血肌酐浓度 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糖尿病、血总胆固醇、体重指数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HDL-C是主要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保健人群ICVD发病率较高.控制血压、血糖,提高血HDL-C水平可能是降低未来ICVD事件最为有效的措施.
陈金宏吴海云何昆仑何耀秦银河
关键词:缺血性心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