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1006)

作品数:21 被引量:165H指数:7
相关作者:黄良民王辉宋星宇刘华雪莫嘉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夏季
  • 2篇摄动
  • 2篇生产力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奇摄动
  • 2篇夏季风
  • 2篇南海北部
  • 2篇近似解
  • 2篇环流
  • 2篇季风
  • 2篇海域
  • 2篇非线性
  • 2篇浮游
  • 2篇产力
  • 2篇初级生产力
  • 2篇值模拟
  • 1篇大亚湾大鹏澳
  • 1篇冬夏季
  • 1篇叶绿素A
  • 1篇英文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合肥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深港产学研基...

作者

  • 7篇黄良民
  • 5篇宋星宇
  • 5篇王辉
  • 4篇刘华雪
  • 3篇莫嘉琪
  • 3篇谭烨辉
  • 2篇刘桂梅
  • 2篇柳艳菊
  • 2篇李海
  • 2篇李涛
  • 2篇闫俊岳
  • 2篇万莉颖
  • 1篇任湘湘
  • 1篇朱艾嘉
  • 1篇黄建荣
  • 1篇黄磊
  • 1篇王长科
  • 1篇许战洲
  • 1篇钟瑜
  • 1篇尹健强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Marine...
  • 1篇Scienc...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06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进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该模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十分敏感,其中以Kuo积云参数化方案为最好,可以比较成功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爆发前后高、低层风场的剧烈变化以及季风与季风雨带的向北推进。然而该方案对于雨量和副热带高压位置的模拟,与观测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副热带高压位置模拟偏北、偏东;南海地区的降水量模拟偏少、降水范围偏小。此外,采用4种参数化方案(Kuo,Grell,MFS,Betts-Miller)集成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要优于单个方案的结果,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对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后降水的模拟上。
丁一汇柳艳菊
关键词:数值模拟
海洋细菌生产力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综述了海洋细菌生产力的生态学意义,细菌生产力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我国细菌生产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海、黄海海域,而面积最大的南海研究尚少。分析了海洋细菌生产力的调控机制,温度﹑DOM、无机营养盐﹑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等都对其产生影响,海水中的DOM主要由可溶性糖类和可溶性氨基酸组成,不同种类的细菌对DOM的吸收并不一致,海水温度直接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对细菌生产力大小产生很大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对细菌生物量产生抑制作用,但浮游动物在摄食中通过DOM的释放和对无机盐的再生,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菌的生产活性。在不同海域不同的因子起到不同的调控作用。
刘华雪宋星宇黄良民谭烨辉
关键词:海洋细菌生产力生物量
围隔生态系内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研究(英文)
2008年
通过现场围隔实验,模拟赤潮发生过程,研究了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能有效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东海原甲藻围隔(M1)和自然水体围隔(M2)中浮游植物分别于第7天和第4天出现生长高峰,叶绿素a最大值分别为112.79 mg/m和235.60 mg/m。微型浮游植物与微微型浮游植物存在竞争,微型对微微型生长的抑制作用:M2>M1。在营养盐丰富时,硅藻的增殖速率比东海原甲藻快,达到高峰期时间短,消亡也快。硅的减少促进硅藻水华的消亡。
李涛刘胜黄良民简伟军严岩
关键词:围隔浮游植物粒级群落变化
广义Lotke-Volterra生态模型的非线性奇摄动近似解(英文)被引量:27
2007年
非线性奇摄动问题在国际学术界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许多学科。在一些生态现象中,原始的研究方法只是采取某些简单观察和统计数据来得到结论。但是它对生态现象的实质的研究达不到效果。近来在国际上提出了研究生态学的动力学方法,即人们首先把它归化为代表它的现象本质的微分方程的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来求解对应的方程,最后研究关于生物和数学理论的动力学方面的规律。目前,非线性摄动问题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一些近似理论。近似求解方法已被发展,包括平均法,边界层法,匹配渐近展开和多尺度法等等。研究非线性广义Lotke-Volterra捕食-被捕食生态模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摄动方法被应用到捕食-被捕食生态模型。提出了捕食-被捕食的一个模型,它是一个微分方程系统,并用小的正参数按幂级数展开未知函数,然后得到关于幂级数的系数的方程,并求出它们的解。于是利用摄动方法得到了原问题解的渐近展开式。得到了它是原模型解是一个好的近似的结论,它是一个解析展开式并且能保持其解析运算。最后,给出了一个对应的例子,它说明得到的解具有很好的精度。
莫嘉琪王辉
关键词:非线性奇摄动
2008年夏季风期间西沙海域海-气通量交换及热量收支被引量:1
2012年
2008年4—10月在中国南海西沙永兴岛近海进行了第4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获得了整个夏季风期间近海面层湍流脉动量及辐射、表层水温、波浪及距水面3.5、7.0、10.5m高度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根据涡动相关法和COARE3.0法计算结果研究了2008年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发展、中断、衰退包括暴雨、台风、冷空气影响等天气过程中海-气通量交换和热量收支变化。结果表明:(1)季风爆发前的晴天太阳总辐射强,而海洋失热量较小,热量净收支为较大正值,海面温度迅速升高。季风爆发期太阳总辐射仍然较强,大气长波辐射也有所增强,而海面长波辐射变化很小,故海面净辐射收支仍为正值;(2)季风活跃期特别是降水阶段感热通量增大,季风中断阶段变小;季风活跃期虽然潜热通量增大,由于太阳短波辐射没有减少,海洋净热量收支稍有盈余;中断阶段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减少,海洋吸热大于季风活跃期;降水阶段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减小,感热通量增大,海洋热量收支出现较大负值,海面温度很快降低。季风衰退期风力减弱,湿度减小,潜热通量减小,海洋热量收入又出现较大正值,海面温度回升;(3)台风影响过程中潜热通量随着风速增强迅速增大;感热通量因降水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晴天时减小,大雨时剧烈增大;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减少、潜热通量剧增,海洋热量净收支出现负值,促使海面温度迅速降低;(4)动量通量主要与海表面风速有关;动量通量τ与风速V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τ=0.00171v^2-0.003809v+0.02213。
黄磊王长科闫俊岳孙启振姚华栋赵学华陈长丘
关键词:热量收支
数据同化在海洋生态模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将数据同化方法引入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获得最佳的模式参数、初始场或提高状态模拟,是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就海洋生态模型研究中所采用的变分伴随、卡尔曼滤波、模拟退火法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数据同化在我国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辉刘桂梅万莉颖
关键词:数据同化
近50年南海西沙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采用西沙台站1958~200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西沙地区近50a来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速、日照和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年均地面气温增暖幅度约1.0℃,增温速率0.19℃/(10a),与全国平均的增温率接近。四季的平均气温也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的上升趋势最明显,秋季次之,夏季的变化最小。降水的波动性很大,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四季中只有春季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地面风速主要呈减小的趋势,特别是在近30a年平均风速比常年值明显偏小。四季风速均减小,尤其在秋、冬季。年日照时数、总云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低云量略有增加。
柳艳菊闫俊岳宋艳玲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风速气候变化
西北太平洋冷海温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改进的NCARCCM3气候模式,研究了1992年西北太平洋持续冷海温对东亚初夏季节大气环流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冷海温不利于初夏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季节性北移,引起亚洲东部沿海低槽明显加深,东亚大槽平均高度场降低了4.66dagpm,从而也不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西北太平洋冷海温还不利于我国大陆初夏温度场回升,特别是引起我国东北地区近地面温度下降2~5℃,是影响东北冷夏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模拟结果表明,1992年初夏江淮入梅期较常年偏晚,降水异常偏少,与紧邻东亚大陆的西北太平洋持续冷海温有关。
袁佳双郑庆林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为定量地认识和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现象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是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进入于灾害预报与评估、公共决策等应用领域。其次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分类及典型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型COHERENS的特点、功能和最新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了目前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领域的几大问题与挑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任湘湘李海吴辉碇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对南海北部的7个站位开展了微型浮游动物研究,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增长率变化范围为0.136~6.21/d;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变化范围为0.012~4.61/d,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为1.2%~99%;微型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2.18%~434%。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与微型浮游动物丰度和叶绿素a呈负相关,随着叶绿素a和微型浮游动物丰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提高。微型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与其丰度呈正相关,微型浮游动物种类越多,丰度越高,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越大。微型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叶绿素a浓度升高而摄食压力变大。
刘华雪黄良民谭烨辉宋星宇苏强黄建荣李涛
关键词: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