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112)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邢婧林听听战文斌蒋经伟倪永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血细胞
  • 3篇扇贝
  • 3篇栉孔扇贝
  • 3篇细胞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幼虫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吸附
  • 1篇免疫学
  • 1篇免疫学观察
  • 1篇FARRER...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战文斌
  • 3篇林听听
  • 3篇邢婧
  • 1篇李子牛
  • 1篇蒋经伟
  • 1篇倪永庆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栉孔扇贝血细胞数量变化与生长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每月中旬分别从青岛和威海两地区采集人工养殖和野生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采集的扇贝经壳长测量后,于闭壳肌血窦中取血,离心,重悬,超声波破碎后制得血细胞破碎液。从抗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1株与颗粒血细胞和透明血细胞均能结合,并能与血细胞多个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中的第一抗体;第二抗体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将血细胞破碎液包被于酶标板孔中,经一抗、二抗孵育后,显色读数,分析血细胞数量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人工养殖和野生扇贝的壳长均由3月的2 cm左右增长到了次年1月的7 cm以上,其中4~7月增长较快,而8~1月相对缓慢。两地区人工养殖和野生扇贝的血细胞数量于3~6月间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6月达到最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并于8或9月达到最低值,此后10~1月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3~6月的水平。结论认为:栉孔扇贝血细胞数量与生长的关系在两地区、两扇贝品种间差别不大;但3~6月栉孔扇贝生长较快,血细胞数量相对高;而8~10月栉孔扇贝生长缓慢,其血细胞数量较低。
林听听邢婧蒋经伟战文斌
关键词:栉孔扇贝酶联免疫吸附法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顶幼虫血细胞分布的免疫学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组前期实验发现,栉孔扇贝血细胞在D形幼虫时期出现。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一步定位栉孔扇贝壳顶幼虫的血细胞并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顶幼虫已分化出界限明显的组织器官,包括外套膜、面盘、口、食道、胃、消化腺、足等;血细胞主要分布于壳顶幼虫的外套膜、面盘、食道、消化腺、胃等组织器官内及周围,其中面盘、消化腺、胃等处有大量血细胞成簇分布。血细胞形状不规则,直径为3~5μm;细胞核多为圆形、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一侧;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和空泡。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在壳顶幼虫时期已出现了大量清晰可辨的血细胞,其分布特点与成贝血细胞相似。
倪永庆邢婧林听听战文斌
关键词:FARRERI血细胞单克隆抗体
栉孔扇贝D形幼虫血细胞发生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组前期实验表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从囊胚期开始的各发育时期中,以D形幼虫期开始出现形态可辨的血细胞。本文采用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栉孔扇贝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定位、观察栉孔扇贝D形幼虫血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表明:可辨形态的血细胞集中分布于幼虫的外套膜、面盘、口、食道、胃、消化腺、肠等组织,游离的血细胞大多为球形或椭球形,直径约为1~3μm,中央有一深色细胞核,而在消化腺中血细胞密集层叠,形态各异。在该时期未观察到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和造血组织。结论认为,D形幼虫期开始出现形态可辨的血细胞,主要分布于与摄食消化相关的组织器官内。
李子牛邢婧林听听战文斌
关键词:栉孔扇贝血细胞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