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143)

作品数:8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臧润国丁易刘广福陈少伟李小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植物
  • 3篇附生
  • 3篇附生植物
  • 2篇多样性
  • 2篇群落
  • 2篇热带林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功能群
  • 1篇刀耕火种
  • 1篇低海拔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幼苗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植被
  • 1篇植物幼苗
  • 1篇生长型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物多样性

机构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海南省霸王岭...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霸王岭国...
  • 1篇海南省霸王岭...

作者

  • 8篇丁易
  • 8篇臧润国
  • 3篇刘广福
  • 2篇苏建荣
  • 2篇刘万德
  • 2篇李小成
  • 2篇陈少伟
  • 2篇杨民
  • 1篇路兴慧
  • 1篇张炜银
  • 1篇黄运峰
  • 1篇王文毅
  • 1篇韩文涛

传媒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树木的空间格局被引量:24
2012年
树木空间格局及其形成过程是物种共存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以海南岛两个1hm2的典型热带低地雨林老龄林森林动态样地为基础,通过4个点格局模型(均质Poisson过程、异质Poisson过程、均质Thomas过程和异质Thomas过程)模拟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作用对树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2m,2-5m,5-10m,10-15m,15-20m和20-25m)不同作用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热带低地雨林的所有树木总体上呈现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小。树种在模拟空间分布格局最优模型中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均质Thomas过程,均质Poisson过程、异质Thomas过程和异质Poisson过程。扩散限制作用是形成热带低地雨林树木空间分布格局最重要的生态过程,其次是完全随机作用以及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的联合作用,而生境异质性的作用最小。不同空间尺度上模拟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的最优模型比例差异显著,扩散限制作用能够在多数空间尺度上模拟多个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为随机作用;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的联合作用主要在小尺度(0-5m)影响树种分布,而生境异质性在较大尺度(15-25m)上影响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黄运峰丁易臧润国李小成邹正冲韩文涛
关键词:物种共存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植被恢复动态被引量:19
2011年
热带次生林具有重要的物种保育和固碳功能,然而高强度的干扰会导致次生林早期出现类似季雨林的阶段,因而群落恢复速度和方向是当前热带生态学研究中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该文以海南岛在刀耕火种弃耕地形成的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森林不同恢复时间(12年、25年、55年)群落中的不同年龄(幼树、小树、成年树)个体与低地雨林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探讨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组配过程。首先,在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内建立7个1hm2(100m×100m)的样地,并调查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个体(不包括木质藤本)的种类、胸径大小和树高。无度量多维标定法(NMS)排序结果表明,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群落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物种组成差异随着径级增加而逐渐减小。刀耕火种弃耕地群落物种累积速度缓慢,25年和55年恢复群落的种面积、种个体和种多度曲线无差异,存在一个明显的停滞阶段。与物种组成相比,群落结构恢复相对较迅速,但仍没有形成老龄林阶段中的复杂结构。萌生个体在早期恢复群落中占有较高比例,其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分别占总数的39.9%和55.9%,但在恢复中后期迅速降低。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群落中以先锋种和非先锋喜光种为主。虽然耐阴种随演替而逐渐增加,但恢复中后期群落中的耐阴种重要值仅为老龄林的27.7%。这些结果表明,虽然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群落缓慢地逐渐接近最终恢复目标,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过程中的异速恢复和停滞阶段需要纳入今后群落演替模型构建和森林固碳效益核算中。
丁易臧润国
关键词:群落恢复功能群次生林刀耕火种
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被引量:16
2010年
植物群落分类是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或属性对植物群落进行划分,是植被生态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研究内容。热带林由于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物种数量导致了其分类更加困难。本文根据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主分量分析(PCA)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该地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21个样地共分成3组:热带低地雨林(样地9—12)、转化型季雨林(样地1—8)和热带季雨林(样地13—21)。PCA和DCA排序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低地雨林与海拔和凋落物厚度呈正相关,而热带季雨林与坡度和岩石裸露度呈正相关,转化型季雨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PCA和DCA中则有所不同。DCA排序结果同时也表明,转化型季雨林是介于热带低地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间的一种群落类型。
刘万德丁易臧润国苏建荣杨民蔡笃磊李儒财陈少伟
关键词:排序环境因子热带林
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被引量:9
2010年
作为热带林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性组分,附生维管植物对于维持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次系统地报道了热带天然针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热带天然针叶林(我国唯一较大面积分布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天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共设置12个10m×50m的样带,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5cm树木上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高度),分析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热带针叶林0.6hm2面积内共有附生维管植物769株,分属于7科17属27种,附生兰科植物和萝摩科植物为优势类群;2)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聚集分布;3)附生维管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在中等高度层次(10–20m)分布最多,在下层(0–5m)也有较多的分布;4)少数附生维管植物对南亚松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如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fordii)、玫瑰毛兰(Eria rosea)、眼树莲(Dischidia chinensis)和铁草鞋(Hoya pottsii)等;5)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及多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刘广福丁易臧润国许洋瑜林崇李小成
关键词:多样性附生植物
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老龄林木本植物幼苗的功能性状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运用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能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生理、形态和生活史等特征,揭示性状对物种共存的影响。以往有关热带林的群落生态学分析中,基本上都是以胸径(DBH)≥1 cm以上的个体为对象,而对DBH<1 cm的幼苗很少关注。该文以海南岛典型的热带低地雨林老龄林内幼苗多度最大的16个物种的幼苗为研究对象,详细测定了4种功能性状: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比例(LMF)、比茎密度(SSD)和茎干物质比例(SMF),分析了这些性状之间及其与幼苗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LA和LMF随幼苗高度增加而显著减小,SSD和SMF随幼苗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幼苗功能性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均达到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幼苗的各功能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藤本植物幼苗的各功能性状与前两种生长型植物有显著差异;乔木、灌木通过低的SLA、LMF和高的SMF来适应热带低地老龄林的林下低光环境,藤本植物则通过相反的策略实现在老龄林中的共存;幼苗通过调节各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来适应环境。
路兴慧丁易臧润国邹正冲黄卢标
关键词:生长型比叶面积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季雨林树木的死亡率被引量:15
2010年
树木死亡是调节群落组成和结构的一种方式,在森林生态系统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季雨林群落大量调查和树种功能群划分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热带季雨林群落及其不同功能群树木的死亡率及其随径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季雨林群落内树木死亡率的变化范围为3.42%–18.71%,平均值为7.60%。按照功能群比较,乔木死亡率显著高于灌木,落叶树种死亡率高于常绿树种,但具刺树种死亡率显著低于无刺树种。按照树木径级划分,5–30cm径级范围的死亡率均超过10%,最高值出现在5–10cm径级范围,在相同径级范围内比较时,落叶树种在胸径(DBH)<5cm时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而在其他径级范围内,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具刺和无刺树种的死亡率在所有径级范围内均无显著差异。乔木死亡率与群落距河流距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距离河流越远死亡率越高;落叶树种和无刺树种则与坡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坡上部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坡中部。热带季雨林内树木的死亡率与其所处的群落生境有关,较干旱的生境是导致树木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刘万德臧润国丁易张炜银苏建荣杨民蔡笃磊李儒财
关键词:径级环境因子功能群死亡率
林冠附生植物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1年
附生植物是热带森林中一个重要特征性组分,也是亚热带湿性山地森林和部分温带雨林中重要的组分之一,其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中从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附生植物研究的历史和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生植物的发展趋势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广福臧润国丁易
关键词:附生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
海南霸王岭不同森林类型附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被引量:24
2010年
附生兰科植物是热带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对于维持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热带原始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及山顶矮林)中的附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每个森林类型设置12个10m×50m的样带,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5cm的树木及藤本上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位置)分析了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附生位置及其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6hm2森林调查样带内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9634株,分属于26属60种;2)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6种森林类型中的附生兰科植物可分成5组(其中,山地常绿林与山顶矮林内的附生兰科植物归为一组);3)分布海拔范围相临近的森林类型的附生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附生兰科植物的相似性最高(88.9%);4)6种森林类型中,较高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其在较低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附生兰科植物在山地常绿林内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最高;5)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及山地雨林内,宿主冠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均高于干区;山地常绿林内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山顶矮林干区的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高于冠区;6)调查木上附生兰科植物的发生率在高海拔森林类型均高于其在低海拔森林类型,各森林类型内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及物种丰富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刘广福臧润国丁易王文毅李儒财陈少伟周照骊
关键词:多样性附生植物兰科植物热带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