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08A05)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发文基金: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松突圆蚧
  • 3篇蚜小蜂
  • 3篇小蜂
  • 3篇花角蚜小蜂
  • 2篇温度
  • 2篇耐热
  • 2篇耐热性
  • 1篇生物防治
  • 1篇松突圆蚧花角...
  • 1篇种群
  • 1篇温度胁迫
  • 1篇物防
  • 1篇胁迫
  • 1篇卵量
  • 1篇极端温度
  • 1篇产卵
  • 1篇产卵量
  • 1篇成虫
  • 1篇存活

传媒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成虫的耐热性被引量:5
2010年
以试管内喂食20%蜂蜜的1日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成虫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高温暴露试验,采用死亡率、半致死高温累积(LSHIT50)和造成热伤害的高温累积下限(LLSEHIT)等指标,比较了雌成虫耐热性的季节变化和夏季雌、雄成虫耐热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角蚜小蜂雌成虫各季的死亡率均逐渐增大,秋、春、夏季种群分别在39.5、40和41℃时死亡率达到100%.在39-40.5℃下,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死亡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夏季种群的死亡率显著较低.比较雌成虫的LLSEHIT和LSHIT50,不同季节耐热性呈现明显的变化,其耐热性大小次序为夏季>秋季>春季,但秋季种群对高温累积最为敏感,夏季次之,春季最弱.花角蚜小蜂雌成虫LSHIT50随着季节性平均气温、极端高温的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2)夏季花角蚜小蜂雌、雄成虫个体存活的极限高温为41℃左右;在39-40.5℃下,雄成虫对高温更敏感,死亡率显著高于雌成虫,说明雌成虫比雄成虫具更强的耐热性.
钟景辉
关键词: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极端温度耐热性
松突圆蚧种群室内耐热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高温暴露试验,采用松突圆蚧死亡率和半致死高温累积LSHIT50等指标,比较分析害虫种群耐热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松突圆蚧的死亡率总体上逐渐增大。松突圆蚧的耐热性与其处在的发育阶段(虫态)有关,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雌成虫在43和45℃高温暴露下的死亡率在春、夏、秋、冬各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夏季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和种群总体相对于其他季节,具有明显较强的耐热性,种群表现出较强的季节适应特征。松突圆蚧致死高温为45℃左右。
钟景辉
关键词:松突圆蚧耐热性
温度胁迫对花角蚜小蜂产卵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25℃为对照,比较了花角蚜小蜂雌成虫在5、10、15、33、36、38℃温度胁迫下逐日产卵量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对花角蚜小蜂的逐日产卵量和存活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花角蚜小蜂的产卵和存活。花角蚜小蜂产卵和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0~30℃。
钟景辉
关键词:花角蚜小蜂松突圆蚧温度胁迫产卵量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近年来泉州市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林间放蜂点的选择和管护、室内收蜂、补充营养与配对、林间放蜂、效果检查与巩固等,为推广应用花角蚜小蜂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钟景辉戴少勤陈文玉苏文晶吴一鹏肖珍彪
关键词:花角蚜小蜂松突圆蚧生物防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