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05-0489)
-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6
- 相关作者:章元明李广军牛远李河南徐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临沂师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栽培大豆群体结构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2
- 2011年
- 利用215个大豆品种的135个分子标记数据,用STRUCTURE软件、PowerMarker软件和地理生态类型3种分类方法研究了大豆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以探索适宜的分类方法。结果表明:用STRUCTURE软件分类时,亚群间成对分化系数(Fst)的平均值最大,为0.108 3,含有相同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位点数最小,为85,说明各亚群间遗传差异最大;亚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49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37 6,群体内分化系数(Fis)为0.974,均为最小,说明亚群内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最高。因此,用STRUCTURE软件研究群体遗传结构最适宜。
- 魏世平刘晓芬杨胜先吕海燕牛远章元明
- 关键词:聚类分析大豆
- F_(2:3)设计全基因组标记的Bayesian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低时,常采用F2:3设计进行遗传分析,但往往忽略异质家系内QTL的混合分布特性。同时,用多QTL模型检测QTL会提高QTL检测的功效。因此,本文在利用F2:3设计异质F2:3家系内QTL混合分布特性基础上,提出F2:3设计全基因组多标记联合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异质F2:3家系内的QTL混合分布,并采用多QTL遗传模型。Monte Carlo模拟研究表明,新方法能获得精确的QTL效应和位置的估计。此外,还比较了QTL效应抽样的两种策略。研究表明,新策略能显著提高QTL检测的功效。
- 万素琴邵艳华袁有禄章元明
-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多标记
-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被引量:26
- 2008年
- 豆卷叶螟为南京地区大豆的主要食叶害虫。研究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其抗性机理研究、QTL初级与精细定位、抗虫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为此,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正反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亲本、F1和F2四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对豆卷叶螟的抗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2.93%,且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互作。因此,大豆对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说明大豆对不同虫源的抗虫性性状存在相似的遗传规律。
- 李广军程利国张国政何小红智海剑章元明
- 关键词:数量性状豆卷叶螟
- 大豆叶绿素含量动态表达的QTL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与大豆籽粒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溧水中子黄豆×南农493-1后代衍生的244个F2单株及筛选的150个SSR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在苗期至开花期测定F2衍生F2:3和F2:4家系生长正常单株的倒3复叶功能叶(非离体)的叶绿素含量13次,通过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包的复合区间法,动态定位了大豆叶绿素含量的QTL。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点共检测到20个QTL,其中,不同发育阶段间、年份间和地点间共同的QTL较少,不同时间点上的QTL差异较大,重复出现在N、D1a、F和K连锁群的QTL有3~4次。这些结果为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李广军李河南程利国章元明
- 关键词:大豆叶绿素含量QTL
- 大豆百粒重QTL定位被引量:11
- 2010年
- 大豆百粒重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产量呈正相关。本研究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的504个F2正反交单株及其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50个SSR标记信息构建连锁图谱,2008年分别在江苏南京和山东临沂两地种植其衍生的正反交F2:4家系,鉴定其百粒重,应用Win QTL CartographerV2.5复合区间作图法和两地正反交联合分析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6个主效QTL,联合分析检测到24个主效QTL、环境效应与细胞质效应、1个环境×QTL互作和12个细胞质×QTL互作。其中,两方法共同检测到10个主效QTL,正反交群体在两地中共同检测到3个主效QTL;Meta分析发现与其他研究一致的4个QTL。这些结果为大豆产量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汪霞徐宇李广军李河南艮文全章元明
- 关键词:大豆百粒重数量性状基因座质核互作META分析
- 利用Bayes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剖析大豆籽粒性状的遗传基础被引量:4
- 2013年
- 以溧水中子黄豆(P1)和南农493-1(P2)组合的504个正反交F2:3~F2:7家系群体为材料, 调查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和百粒重性状在2007—2011年的表型观测值, 扫描F2群体SSR分子标记信息, 用Bayes分层广义线性模型方法检测了上述性状的主效QTL、QTL′环境(QE)互作、QTL′细胞质(QC)互作和QTL′QTL(QQ)互作。共检测到89个主效QTL、33对QE、20对QC和35对QQ互作。上述7个性状的主效QTL分别有7、10、10、19、19、17和7个; QQ互作分别有1、10、6、0、6、9和3对, 没有检测到显性′显性互作; QE互作分别有5、7、6、3、6、2和4对; QC互作分别有2、1、3、8、4、2和0对。主效、QQ互作、QC互作和QE互作QTL的总贡献率分别为12.42%~61.79%、0~23.21%、0.35%~1.51%和0~14.16%, 表明主效QTL贡献最大, QQ互作次之, QE互作最小。各类QTL都有一因多效现象, 同一基因座可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性状表达。这些结果揭示了大豆粒形性状的遗传基础, 为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 闫宁谢尚潜耿青春徐宇李广军刘兵汪霞李其刚章元明
- 关键词:大豆上位性
- 大豆粒形性状QTL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3
- 2013年
- 在溧水中子黄豆×南农493-1衍生的504个F2:6家系中选择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7个杂合单株和168个重组单株,衍生成356株RHL-F2个体(群体Ⅰ)和168个重组体家系(群体Ⅱ)。群体Ⅱ来自142个F2:6家系,若每个F2:6家系只保留1个重组家系则构成群体Ⅲ。采用lasso和复合区间作图(CIM)法检测3个群体粒形性状2种指标的QTL。结果表明,lasso法检测到的粒长关联标记是O19和S21/Satt33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S21~S22和O23~O19;lasso法检测到的粒宽关联标记是O19/O2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O23~O19/O19~O21;长宽比与S21~S22关联是由于粒长QTL引起的,与O23~O19/O19~O21关联是由于粒长和粒宽QTL引起的。将原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的粒长QTL剖分为与标记S21~S22和O23~O19/O19~O21关联的2个多效性QTL。根据大豆基因注释数据库,Glyma10g35240和Glyma10g34980可能是控制粒形性状发育的候选基因。
- 牛远谢芳腾布素红谢尚潜韩世凤耿青刘兵章元明
- 关键词:大豆粒形数量性状基因座候选基因
- 大豆籽粒大小和粒形的驯化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究这些性状的变化规律能加深对基因驯化机制的认识。以14个野生大豆、45个地方品种和30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上述性状的偏相关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品种中百粒重和籽粒大小呈极显著相关,但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和粒长不相关;野生大豆中长宽比是因子分析第1因子的重要成分,而栽培品种并非如此;百粒重与籽粒大小显著相关,与粒形性状不相关。此外,上述结果还通过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杂交组合构建的504个正反交F2∶3、F2∶4和F2∶5家系群体的偏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结果予以证实。
- 牛远徐宇李广军王云清刘晓芬李河南魏世平章元明
- 关键词:驯化数量性状基因座粒形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