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000210)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国华李宗善傅伯杰张齐兵罗淑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杉林
  • 1篇树轮
  • 1篇树轮年表
  • 1篇土壤种子库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响应
  • 1篇气候信号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种子库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岷江冷杉
  • 1篇岷江冷杉林
  • 1篇温度重建
  • 1篇卧龙自然保护...
  • 1篇物候
  • 1篇夏季
  • 1篇冷杉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4篇李宗善
  • 4篇刘国华
  • 2篇胡婵娟
  • 2篇罗淑政
  • 2篇张齐兵
  • 2篇傅伯杰
  • 1篇石雅君
  • 1篇宫立
  • 1篇伍星
  • 1篇彭俊杰
  • 1篇李森
  • 1篇邱广龙
  • 1篇范航清
  • 1篇王萌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年表气候信号的影响——以卧龙地区为例被引量:24
2011年
基于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树轮宽度数据,结合地面气象站和空间网格化气象数据,对不同去趋势年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去趋势年表的气候响应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前一年9月份、当年3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以及前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当年4月份和7月份的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正影响作用;前一年11月份到当年3月份的相对湿度,以及当年2-3月份和7-8月份的霜冻频率对树木生长的负影响作用。从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气候响应的异质性特征来看,保守曲线、67%样芯长度步长、60年步长和90年步长的平滑样条函数去趋势年表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气候响应也最明显,特征基本一致。30年步长的平滑曲线去趋势年表与其他去趋势年表的相关性较弱,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也明显较小。另外,未经去趋势处理的树轮宽度年表统计参量数值要明显高于去趋势年表,它与气候要素的相关特征也基本反映出川西卧龙地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基本特征。
李宗善刘国华傅伯杰张齐兵胡婵娟罗淑政
关键词:气候响应卧龙自然保护区
利用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川西米亚罗地区过去200年夏季温度的变化被引量:32
2011年
利用川西高原米亚罗地区林线位置高山柏(Sabina squamat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年表和气候要素的关系。通过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得出,树木径向生长对于夏季(6~7月)温度响应最为敏感,上年冬季到早春(12~3月)温度也对树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而年表与降雨没有明显的关系。最终利用树轮年表重建了该地区过去200年(1810~2009年)的夏季(6~7月)平均温度的波动历史,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3.2%(调整自由度后为41.9%)。重建温度序列的平均值为12.49℃,标准差为0.515℃,其波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850年以前的寒冷时期、1850~1950年的温暖时期以及1950年以后的温度平缓波动时期。重建序列最为寒冷的时期为1810~1830年,其中1824~1825年为最寒冷的年份;重建序列最为温暖的时期是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1850~1903年)和20世纪上半叶(1911~1950年),其中1863年和192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重建温度序列的主要冷期和暖期与周围地区其他对于温度响应敏感的树木年轮和冰芯材料以及冰川进退记录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本研究的重建序列较为可靠,是可以指示研究地区过去温度波动历史的。
李宗善刘国华傅伯杰张齐兵胡婵娟罗淑政
关键词:温度重建川西高原
川西米亚罗地区岷江冷杉林过去223年森林净初级生产力重建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BIOME-BGC模型和树木年轮数据模拟1954~2008年川西米亚罗岷江冷杉林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动态,并构建了相应的NPP线性重建模型(方差解释量为44.8%),最终重建了该地区岷江冷杉林过去223年(1788~2010年)NPP的波动历史。在1788~2010年区间,岷江冷杉林NPP波动于498.66~563.65gC/m^2/a之间,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27.2gC/m^2/a和12.45gC/m^2/a。森林NPP主要上升时期有1788~1811年、1832~1844年、1890~1928年和1969~1993年,NPP主要的下降时期有1812~1831年、1845~1860年、1929~1968年和1994年至今。重建NPP序列与气象数据的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夏季至秋季温度是限制森林生长的最为重要的气候要素,另外前一年秋季至初冬温度和春季至初夏的降雨对森林生长也有一定的控制性影响。树木年轮是一种指示森林NPP动态变化的可靠待用材料,可以检验和校正包括BIOME-BGC模型在内的各种生态系统过程模型。
李宗善刘国华伍星宫立王萌彭俊杰
关键词:岷江冷杉林气候变化BIOME-BGC
濒危海草贝克喜盐草的种群动态及土壤种子库——以广西珍珠湾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调查了广西珍珠湾地区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 Ascherson)种群的基本属性及土壤种子库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该种群的面积、覆盖率、直立茎密度、生物量、繁殖器官密度等属性差异明显,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各个属性出现峰值的日期有所不同,面积、覆盖度、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最高峰值出现在10月底,而直立茎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峰值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初。贝克喜盐草珍珠湾种群有明显雌蕊先熟现象,雌花发育高峰期(8月初,5404朵/m2)早于雄花发育高峰期(8月底,2189朵/m2)。而果实高峰期(4125个/m2)为10月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值(1.95—0.53)随种群的发育而逐渐减小,基于此比值可判断贝克喜盐草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在生长高峰期,贝克喜盐草种群有较大的分布面积(21.4 hm2)、较高的覆盖度(55%)、直立茎密度(21602茎/m2)及生物量(70.583 g/m2干重)。贝克喜盐草果实含种子为1—4粒(平均为2.22粒);1月、3月和4月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5749、5652、2728粒/m2,3—4月期间土壤种子库种子损失率高达104粒m-2d-1。尽管贝克喜盐草有较高的种子产量(10月份,9158粒/m2)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但由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损失严重且种子萌发率较低以及人为干扰对其生境的强烈干扰等因素,因此可能会对次年的种群更新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邱广龙范航清李宗善刘国华石雅君李森
关键词:物候土壤种子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