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S201025)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宋浩王海侯施林林常志州陆长婴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养分动态
  • 1篇水分含量
  • 1篇气体排放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机构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作者

  • 1篇陈凤生
  • 1篇沈明星
  • 1篇陆长婴
  • 1篇常志州
  • 1篇施林林
  • 1篇王海侯
  • 1篇宋浩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水分含量对水葫芦渣堆肥进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水葫芦经挤压处理后,容积减小、干物质含量提高,利于堆肥生产,但目前缺乏相关堆肥条件的研究。本文通过水稻秸秆与水葫芦渣以不同比例混合来调节堆体水分,探讨在65%、70%、75%、80%水分条件下堆肥效果及环境影响,以获得堆肥的最优水分条件。本试验为静态堆肥,动态监测堆体温度、pH值、碳氮养分和温室气体。结果表明,水分对堆体pH、胡敏酸(堆肥7 d)、富里酸无显著影响,对温度、水溶性碳、胡敏酸(堆肥50 d)、凯氏氮、硝态氮、铵态氮影响显著。其中75%水分处理升温能力最佳,堆肥6 d即达最高堆温(53.4℃);50 d时其凯氏氮、硝态氮、铵态氮显著高于65%和70%的水分处理(P〈0.05);75%水分处理堆肥50 d与7 d相比,凯氏氮降低最多(21.1%),硝态氮增加最多(434%),铵态氮降低幅度最小(14.1%)。水分对CH4的产生无显著影响;但高水分促进CO2和N2O排放,75%水分处理的CO2排放能量最高,是其他处理的1.9-2.5倍,80%水分处理的N2O排放通量最高,是其他处理的3.9-23.1倍。综合考虑,水稻秸秆与水葫芦渣混合堆肥,堆体水分为75%较为适宜,能兼顾堆肥效率、品质和环境效益。
施林林沈明星常志州王海侯陆长婴陈凤生宋浩
关键词:水分含量养分动态温室气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