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602-3)

作品数:1 被引量:16H指数:1
相关作者:欧阳志云王淑芳王效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和...
  • 1篇土壤有机碳密...
  • 1篇全氮
  • 1篇环境因子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篇王效科
  • 1篇王淑芳
  • 1篇欧阳志云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揭示影响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密度的主要因子,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候(温度和降水)、地形(海拔和坡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和黏粒含量)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SOC和TN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森林、草地、农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0~20 cm)SOC密度分别为4.77、6.79和2.90 kg.m-2,TN密度分别为0.41、0.69和0.30kg.m-2,3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SOC和TN密度差异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坡度、土壤pH值和黏粒含量是影响SOC密度的主要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黏粒含量和含水量则是影响TN密度的主要因子;气候、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区域环境因子共同解释了SOC和TN密度变异性的63.6%和53.4%,而环境因子和土地利用方式对SOC和TN密度变异性的综合解释程度分别为67.6%和57.8%.土地利用对SOC和TN密度变异性的贡献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较小,因此,建立高空间分辨率的区域环境因子数据库将是精确估算区域土壤碳氮贮量的关键环节.
王淑芳王效科欧阳志云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环境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