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223)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苏生瑞李鹏苏卫卫王闫超王琦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断层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逆断
  • 2篇逆断层
  • 2篇物理模型
  • 2篇滑坡
  • 2篇值模拟
  • 1篇地应力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响应研究
  • 1篇断裂带
  • 1篇堆积层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场演化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7篇长安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7篇李鹏
  • 7篇苏生瑞
  • 3篇王琦
  • 3篇王闫超
  • 2篇苏卫卫
  • 1篇高雄飞
  • 1篇丛璐
  • 1篇冀德学
  • 1篇张莹
  • 1篇黄宇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已成为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研究软弱层的特性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提供动力荷载作用下边坡防灾减灾的指导依据,运用UDEC离散元软件模拟地震力作用下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
李鹏苏生瑞王闫超王琦
关键词: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软弱层
文献传递
逆断层演化过程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目前地质构造模型试验装置的不足,在研究国内外已有模型试验装置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模型相似准则的选取和相似比的确立,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灵活、使用方便、适合不同尺寸逆断层物理模型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由模型箱、加载系统及反力装置、数据量测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使用数采系统进行实时数据测量。使用结果表明,研制的试验装置系统稳定、性能可靠,不仅直观再现了逆断层的演化过程,而且实现了地质构造应力和变形量的实时测量,为地质过程的定量化研究和地应力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试验方法和研究手段。
冀德学李鹏苏生瑞王闫超
关键词:地质构造逆断层物理模型
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强震发生前后以及发生时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得到了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在汶川地震到地震时到地震后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的数值和方向均发生了改变,最大主应力方向整体上由NEE变为SEE,但在不同地区这种变化表现有所差异。剪应力在震前和震时均有局部区域出现了集中,特别是在映秀附近;但在地震后,区域内剪应力相对均匀分布,而且与地震前相比,剪应力在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门山中央断裂分布的值明显减小,在后山断裂附近分布的剪应力数值增大。同时地震后剪应力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上集中的区域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应力场变化规律与地震时的地表形变规律和震后余震的分布规律一致。
苏生瑞王琦李鹏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汶川地震
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规律和力学机理物理模拟试验——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揭示叠瓦状逆断层在地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再现了叠瓦状逆断层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模型内部位移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得出了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1)除下伏断层的下盘局部斜向下外,整个构造区的变形以沿断层带斜向上为主;断层带同侧,变形量深部大于浅表层;水平向变形随与挤压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伴有瞬间的跳跃性增大。2)研究区除在断层上盘的浅层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外,其余都处在压应力状态,深部应力及其释放量都大于浅层;应力不是线性的增大或减小,而是随挤压端位移的增大沿某个趋势上下震荡。地应力在下伏断层带附近更容易发生聚积和释放,在变化时间上深部先于浅层。浅层地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规律;深部地应力的释放在上覆断层两侧出现了跳跃性的减小,而下伏断层的两侧先出现瞬时的增大,然后才逐渐减小。3)浅层变形量和应力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同步性,但均滞后于深部应力的变化。
苏生瑞李鹏王琦苏卫卫张莹
关键词:龙门山地应力
基于R型因子分析法的滑坡发育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以陕西省岚皋县境内滑坡为研究对象,借助R型因子分析法,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起主导作用的主项因素按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滑坡前缘河流影响距、人类工程活动、地形地貌和控滑结构面;影响较大的分项因素按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滑坡体前缘河流影响距、开挖坡脚、原始斜坡坡向、控滑结构面倾向、耕地(占坡体百分比)和滑坡体碎石含量。结合影响滑坡发育的主项因素和分项因素,综合确定影响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按照其影响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河流影响距、开挖坡脚、原始斜坡坡向、控滑结构面倾向。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滑坡灾害的分析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王闫超苏生瑞李鹏丛璐
关键词:滑坡影响因素
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形成机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提出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防治措施,以陕西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为研究对象,借助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揭示了地下水对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作用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是斜坡优势渗流通道,土颗粒受近似平行界面的冲刷作用,而斜坡浅表层主要受竖向冲刷,会造成土体的粒度成分发生改变;地下水的持续作用会使土体空隙发育,浅表层为近竖向分布、靠近堆积层-基岩接触面与界面形态近似平行,会造成土体结构和力学性质发生改变;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可抽象成4个阶段,即初始稳定阶段、土体空隙和裂缝发育阶段、局部变形和坡体内部结构进一步破坏阶段、整体滑移和稳定阶段;因渗流作用引起的斜坡结构与饱和条件下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是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李鹏苏生瑞苏生瑞李松郭敏
关键词:滑坡渗流物理模型
震裂-滑移式崩塌形成机制及变形规律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以四川省S303线卧龙至巴郎山段K70+340~K70+388处崩塌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力学分析和UDEC离散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震裂-滑移式崩塌形成机制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该类型崩塌主要发生在有陡倾结构面的顺层岩质斜坡;地震波对斜坡岩体主要为拉剪破坏,并呈现出坡顶和坡面处拉应力大于坡体内部的规律;地震力对斜坡的影响表现出顶部较下部、坡面较坡内变形快、变形量大的特点;随地震波加速度的幅值的增大,斜坡动力响应也越强烈,崩塌体的位移也越大;震裂破坏过程可以归纳为6个阶段,即(1)地震作用下岩体的损伤和拉张裂缝的形成;(2)拉张裂缝的拓展和软弱滑移面的贯通;(3)崩塌体整体震散和局部岩块的滑移;(4)局部岩块失稳,产生岩体的坠落、弹射、抛射和滚落现象;(5)岩体整体产生坠落、弹射、抛射和滚落;(6)崩塌体趋于稳定。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地质灾害的分析提供新方法,而且对震区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鹏苏生瑞黄宇苏卫卫高雄飞
关键词:崩塌UDEC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