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204)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忠鹏王希良任庆杰管晨王玉光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手足
  • 5篇病毒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免疫
  • 4篇EV71
  • 2篇乳鼠
  • 2篇病理
  • 2篇肠道
  • 2篇肠道病毒
  • 2篇肠道病毒71
  • 1篇毒力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构建
  • 1篇生存率
  • 1篇双价疫苗
  • 1篇内酯
  • 1篇小鼠
  • 1篇小鼠死亡率
  • 1篇免疫保护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篇王希良
  • 6篇赵忠鹏
  • 4篇任庆杰
  • 3篇管晨
  • 2篇张广州
  • 2篇杨晓岚
  • 2篇刘鑫
  • 2篇李敏
  • 2篇李仲
  • 2篇王玉光
  • 1篇李丽
  • 1篇杨巧芝
  • 1篇段长松
  • 1篇门丽
  • 1篇李秀惠
  • 1篇周娅
  • 1篇田庆玲
  • 1篇张伟
  • 1篇段跃强
  • 1篇袁媛

传媒

  • 4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HFMD在亚太地区暴发流行,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对CVA16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防治手段的认识,有助于防控HFMD的蔓延。
任庆杰赵忠鹏王希良
关键词:手足口病
五株EV71病毒毒力、免疫原性与基因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5株EV71分离株(LCH01、LCH02、BJ01、BJ02、AH01)进行毒力、免疫原性和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方法分别用5株EV71分离株攻击Balb/c乳鼠,比较毒力差异;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后收集血清,ELISA检测抗体效价,微量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效价;反转录获得5株EV71的全长c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最后,用CLC Main Workbench 5.5软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VP1基因的比较分析发现,这5株EV71分离株均为C4a亚型。1周龄Balb/c小鼠经脑部注射LCH01株,表现出后肢瘫痪和后继死亡;而注射其它4株EV71的小鼠在观察了14 d之后仍然存活。5株EV71血清抗体效价为210~211,中和抗体效价为27~28,无显著差异。LCH01毒株与其它几株序列相比,在5′-NTR、3′-NTR、3D等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这5株EV71分离株为近几年流行的C4a亚型,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LCH01毒株的毒力高于其它几株,从基因组水平上找到了差异序列,这为EV71疫苗评价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实验材料。
刘鑫段长松李仲王校伟赵忠鹏王希良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病毒毒力免疫原性
手足清栓通过抗病毒降低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小鼠死亡率被引量:1
2020年
71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在亚太地区流行,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手足清栓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方剂因可接受性强、无可见副作用而受到青睐,但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至今尚未见有报道。为阐明手足清栓对手足口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本研究测定手足清栓对健康Vero细胞的毒性和对EV71-BJ株感染Vero细胞模型的治疗效果,测定药物作用与否的Vero细胞感染模型的病毒载量;测定手足清栓经灌肠途径对健康小鼠的毒性和对EV71-BJ株感染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重点观察手足清栓药物对EV71-BJ株重症感染小鼠模型死亡率、体质量、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定手足清栓经灌肠途径给药对EV71-BJ株重症感染小鼠模型靶组织产生的病变程度、病毒载量、炎性分子的变化特征,从而探索手足清栓治疗EV71感染的机制。体外结果显示,在EV71-BJ株感染Vero细胞模型上,于对细胞无肉眼可见毒性质量浓度下(生药60 mg/L),手足清栓通过降低感染细胞的病毒载量显著抑制EV71感染引起的Vero细胞病变;体内结果显示,在无毒质量浓度条件下(生药11.05 g/kg),手足清栓通过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组织病理变化、降低炎性分子浓度机制降低EV71感染小鼠模型的死亡率,改善发病小鼠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手足清栓可通过抗病毒明显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能够减轻EV71感染引起的HFMD的临床症状。
张真李敏李丽申梦刘媛赵忠鹏包金风李秀惠
关键词:肠道病毒71抗病毒小鼠
穿心莲内酯通过抗炎和调节免疫提高EV71感染小鼠的生存率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阐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喜炎平注射液)防治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喜炎平注射液分别作用于Vero细胞和7日龄乳鼠,观测细胞的CPE和乳鼠的死亡率,测定喜炎平注射液的CC50(50%cell cytotoxicity)和MLD(median lethal dose);将1.25×107TCID50的71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 71,EV71)BJ09/07毒株腹腔注射7日龄ICR乳鼠,建立HFMD重症感染模型;在喜炎平注射液无毒浓度下,通过比较喜炎平注射液药物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EV71重症感染模型临床体征改善情况,测定喜炎平注射液防治EV71感染的效果;通过比较药物组,相对于对照组对EV71感染Vero细胞CPE的改善情况,测定喜炎平注射液的抗病毒效果;通过比较药物组和对照组的组织病变程度、炎症因子浓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激活程度,初步探索喜炎平注射液防治EV71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通过比较药物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MAPK/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和激活状态,初步揭示喜炎平注射液防治EV71的信号传导机制。结果在无毒质量浓度条件下,喜炎平注射液可显著降低EV71重症感染模型的死亡率和临床疾病得分,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和炎症分子的质量浓度,提升脾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激活状态;而喜炎平注射液防治HFMD的效果不是通过抗EV71病毒作用,而是主要通过降低炎性信号通路信号分子的表达和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态,进而减轻组织炎症损伤而获得。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可通过调节免疫治疗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HFMD,暗示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可能是1种有效的HFMD防治药物。
管晨李敏任庆杰张伟单敏敏王融冰张广州刘清泉王希良赵忠鹏王玉光
关键词:肠道病毒71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炎
重组EV71和CVA16型手足口病双价VLP疫苗构建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运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EV71和CVA16的病毒样颗粒,并对纯化的重组EV71、CVA16双价病毒样颗粒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Bacmid-P1-3CD,转染Sf9昆虫细胞,纯化EV71、CVA16的病毒样颗粒并检测其形态和生物特性;通过EV71、CVA16的病毒样颗粒免疫ICR雌鼠后,以EV71、CVA16强毒株腹腔攻击5日龄乳鼠,对重组EV71、CVA16型双价VLP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结果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构建并表达EV71和CVA16病毒样颗粒,颗粒大小约为23-30nm,存在Mr约39000VP1特异性蛋白表达。重组EV71、CVA16双价VLP疫苗免疫接种能够诱导小鼠机体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1:960,CVA16中和抗体效价为1:624)并发挥优于单价VLP疫苗的有效免疫保护效果。结论重组EV71、CVA16型双价VLP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显著高于单价疫苗,为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实验基础。。
袁媛刘鑫周娅段跃强杨晓岚张立赵忠鹏王希良
关键词:EV71双价疫苗病毒样颗粒
EV71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免疫、内分泌及病理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建立EV71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并进行免疫、致病特性研究。方法将临床分离的EV71病毒株经蚀斑纯化,3T3细胞适应,乳鼠驯化,最终获得1株能致死7日龄乳鼠的EV71毒株,命名为BJ09/07(GenBank Accession NO.JQ319054,EV71-BJ)。EV71-BJ感染7日龄ICR乳鼠后,观测临床疾病得分、体质量变化、死亡率并测定病毒载量、免疫分子、内分泌水平、组织病理损伤等病毒、免疫、内分泌、病理指标。结果 EV71-BJ毒株感染7日龄ICR乳鼠,其病毒毒力为150 LD50/ml,感染后不同时期肌肉病毒载量均高于脑中,至第4天达到高峰,后不断下降。至感染后第6天发病达高峰时做病理检测,相对于脑组织,肌肉中有更严重的淋巴细胞浸润,引起更严重的炎性分子升高。肌肉研磨液和血清中MCP-1、IFN-γ、IL-6和TNF-α显著升高,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EV71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及免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仲任庆杰门丽管晨杨巧芝赵忠鹏田庆玲闫芳王希良
关键词:EV71免疫内分泌病理
Cox.A16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病理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为建立Cox.A16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并进行免疫、致病特性研究。将临床分离的Cox.A16病毒株经蚀斑纯化,乳鼠驯化,最终获得1株能致死11日龄乳鼠的Cox.A16毒株,命名为TS10/08(GenBank Accession NO.JX068829,Cox.A16-TS)。Cox.A16-TS感染11日龄C57BL/6J乳鼠后,观测临床疾病得分、体质量变化、死亡率并测定病毒载量、免疫分子、组织病理损伤等病毒、免疫、病理指标。结果表明,Cox.A16-TS毒株感染11日龄C57BL/6J乳鼠,其病毒毒力为50LD50/mL,感染后不同时期肌肉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他组织中,至4d达到高峰,后不断下降。至感染后6d发病达高峰时做病理检测,相对于脑组织,肌肉中有更严重的淋巴细胞浸润,引起更严重的炎性分子升高。血清中MCP-1,MIP-1alpha,MIP-1beta和CSF3动态变化,并在不同时间形成峰值。本试验初步建立了Cox.A16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和免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任庆杰李敏杨晓岚管晨张广州王希良王玉光赵忠鹏
关键词:COX乳鼠免疫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