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311)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赵炳梓张佳宝李增强徐基胜邱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土壤
  • 7篇微生物
  • 4篇磷脂脂肪酸
  • 3篇酶活性
  • 2篇养分
  • 2篇生化性质
  • 2篇生物量碳
  • 2篇生物质炭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小麦
  • 2篇还田
  • 2篇根际
  • 1篇稻草还田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养分释放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赵炳梓
  • 8篇张佳宝
  • 4篇李增强
  • 2篇邱丽丽
  • 2篇徐基胜
  • 1篇文博
  • 1篇夏敏
  • 1篇穆立蔷
  • 1篇陈效民
  • 1篇刘敬杰
  • 1篇代玉荣
  • 1篇宋梅
  • 1篇杨军
  • 1篇李慧

传媒

  • 5篇土壤
  • 2篇土壤学报
  • 2篇Pedosp...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和轮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生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和轮作方式对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对提高红壤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桃源县的林地、大豆-油菜轮作、玉米-休闲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明确了林地、农地土壤及农地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pH、有机碳、速效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及酶活性(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蛋白酶)均显著高于农地土壤;大豆-油菜轮作土壤的pH、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其微生物熵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于玉米-休闲轮作,但轮作处理对各酶活性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与不同酶对由不同利用和轮作方式导致的土壤性质差异的敏感性不同所致。土壤有机碳和pH与各生物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提高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于维持土壤的生化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增强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林地微生物生物量碳
Soil Quality in Relation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被引量:6
2015年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food supply security.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crop yield response to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quality at a county scal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and subsequently derive key soil quality indicators. Soil samples were geo-referenced and taken in 2008 from both surface(0–20 cm) and subsurface(20–40 cm) layers in132 fields throughout the Fengqiu County,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the NCP, for subsequent soil properties' analyses. Annual crop yiel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ame fields wher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oil quality was evaluated based on a fuzzy set with 13 soil properties,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grating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iques. Soil quality indic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grad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mapped within the county.The surface soil qualities were about one to two grades higher than the subsurface soil. The quality indices for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oil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nnual crop yields,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both.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contributed 50% of the combined weight to the soil quality index and were identified as key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status in the area in terms of sustainability.
XIA MinZHAO BingziXiying HAOZHANG Jiabao
关键词:土壤质量指标华北平原地理信息系统作物产量表层土壤
潮土长期雨养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华北地区水资源持续短缺,雨养农业可能是当地粮食生产的趋势之一,因而明确雨养农业对土壤质量影响将为预估作物产量变化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潮土4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为平台,探讨长期雨养农地(雨养地)和传统灌溉农地(传统地)上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并将其与邻近荒地和林地进行比较。除脱氢酶活性为雨养地比传统地低24%外,蔗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雨养地和传统地间均相当,但比林地和荒地高36%~149%;基于Biolog分析的参数,包括平均吸光值(AWCD)及功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主成分分析发现雨养地的碳源利用能力与传统地和林地比较接近,而与荒地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利用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的不同上,这可能与荒地较高p H及雨养地、传统地、林地根系有可能分泌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有关。本研究结果表示,在潮土上即使经过连续16年的雨养农业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很小,结果从土壤质量变化角度预示在当地实行雨养农业的可能性。
宋梅赵炳梓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BIOLOG
根围促生细菌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对辣椒接种PGPR以及不接种对照(NM)并分别配施生物质炭0、1%、3%、9%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PGPR处理对辣椒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接种PGPR处理显著改善辣椒的根尖数、根分叉数、根系总投影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同时增加土壤中全氮含量,降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3%生物质炭添加量下,接种PGPR处理的辣椒根系土壤中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2%、4.5%、28.2%、28.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相应不接种对照的1.6、1.2倍;接种PGPR并施加生物质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与接种PGPR处理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地上干质量、真菌数量影响极显著,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显著,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综上,PGPR配合生物质炭能够通过提高土壤相关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其中以PGPR配施3%生物质炭处理效果最优。
代玉荣李云红穆立蔷吴进
关键词:生物质炭辣椒根系土壤理化性质
基于共现网络的关键微生物对秸秆还田土壤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秸秆施用对作物产量影响效应不一致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秸秆施用诱导的土壤关键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丰度变化对产量影响的机理挖掘不够深入有关。选择红壤和黄褐土进行小麦盆栽实验,设置不同秸秆施用水平(S0、S10、S30,分别为0、10、30 g·kg^(-1)土),基于细菌-真菌共现网络评估微生物生态集群、酶活性、化学性质对秸秆施用下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显著提升了两种土壤的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酶(淀粉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但红壤上小麦产量随着秸秆施用量增加显著增加,而黄褐土上则随着秸秆施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与S0相比,红壤中S10和S30处理的籽粒重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升33%~44%和73%~85%,黄褐土中则分别降低22%~25%和55%。共现网络中两个关键生态集群的丰度、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共同正效应影响了红壤小麦产量变化,而关键生态集群丰度对黄褐土小麦产量变化有更大的正效应。秸秆施用显著增加了红壤中与小麦产量正相关的Aspergillus丰度,显著降低了黄褐土中与小麦产量正相关的Bacillus、Burkholderia、Basidiobolus丰度。综上,秸秆施用后红壤中关键有益微生物丰度增加、酶活性增强、化学性质改善叠加作用使小麦产量提升;而黄褐土上小麦产量降低主要与关键有益微生物丰度降低有关,其效应超过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改善。以上结果暗示关键微生物丰度的改变对秸秆还田土壤上作物产量变异有重要影响。
邱丽丽邱丽丽张佳宝张佳宝
关键词:秸秆还田酶活性小麦产量
土壤质地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本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的砂质、壤质、黏质潮土为对象,基于网袋秸秆埋设法,比较分析了经半年埋设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速率变化,及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的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秸秆分解率在不同质地潮土间无显著性差异;残留秸秆中碳含量与原始秸秆相当,表明秸秆分解过程中碳按比例减少;但氮和磷含量显著增加,尤其在质地黏重的土壤处理中更为明显。经半年埋设,小麦和玉米秸秆中钾的释放比例分别高达99%和97%。PLFA结果显示,两种秸秆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在砂、壤、黏土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影响秸秆分解的微生物生物量在不同土壤质地处理间相当,这可能是导致秸秆在不同质地潮土中分解率无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但PCA分析表明,参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微生物种类有所不同,其差别主要与革兰氏阳性菌14:0、i14:0、3OH-16:0、i17:0,革兰氏阴性菌cy17:0以及放线菌10Me18:0有关。
杨军陈效民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土壤质地秸秆分解养分释放微生物磷脂脂肪酸
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被引量:9
2018年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态用地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研究区2021年和2024年生态用地变化,在此基础上测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结果表明:2009—2015年,官林镇生态用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程、GDP、人口密度和到河流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5—2024年生态用地呈迅速减少趋势,其中水田的面积减少最多,9年间净减少358.25 hm^2;而养殖水面呈高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24.23 hm^2,总体增加了16.97%;生态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养殖水面、旱地、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2009—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与水体和耕地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官林镇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镇域生态用地和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夏敏张子红赵炳梓文博刘敬杰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长期稻草还田对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高级^(13)C NMR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从分析技术上对胡敏酸的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湖南桃源地区的长期(1990—2011年)田间试验为平台,采用元素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和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ple cross-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multi CP/MAS)定量测定技术结合选择性官能团测定的固态13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旨在利用系列技术阐明连续22年稻草还田对土壤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胡敏酸含量增加了78%,但元素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其分子饱和程度、氧化度和极性都与不施肥对照很接近。稻草还田土壤胡敏酸的δ^(13)C值低于对照,表明长期稻草还田提高了非极性物质来源的碳。定量multi CP/MAS NMR方法则证实稻草还田后主要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的脂类、芳香族物质和木质素比例,而蛋白质、多肽和糖类物质的比例则有所降低,从而导致烷基/烷氧基比值及疏水性指数增大,表明其分解程度增加,疏水性特征更加明显。高级NMR技术进一步发现胡敏酸中有大量的质子化碳,稻草还田后质子化芳香碳比例增加,但质子化异头碳和烷氧基比例降低,而它们的非质子化碳相对稳定;δ113~93化学位移内除异头碳外还含有芳香碳,且稻草还田的芳香碳在此化学位移内的比例更高。可见稻草还田后土壤胡敏酸的量和结构均有所变化,高级测定技术对结构的刻画有助于了解长期稻草还田肥力的提升机制。
徐基胜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胡敏酸水稻土
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黄褐土生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以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的黄褐土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监测生物质炭和秸秆连续施用4 a后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生化因子。试验包含6个处理,即分别在不施用生物质炭(–B)和施用生物质炭(+B)条件下各设置3个处理:(1)对照(CK),(2)单施化肥(NPK),(3)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土壤生化性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基本上不存在交互作用。连续4a施用生物质炭后,小麦产量平均降低了17.4%。尽管NPK+S与NPK处理间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比CK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33.8%和37.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分别分析了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土壤速效养分、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小麦拔节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特别是氮素的供应是直接影响产量的最为重要因子;而成熟期土壤生化性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为防止黄褐土上施用生物质炭和秸秆后小麦产量降低,需要特别注意小麦拔节期土壤氮素的补充。
邱丽丽李增强徐基胜李慧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生物质炭速效养分活性有机质
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利用光合碳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陕单8806(SD)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联合^(13)CO_2标记技术对不同品种玉米光合同化碳在玉米—根际土壤系统的分配特征以及利用新光合同化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ZD的生物量及其植株和根际土壤的^(13)C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SD处理,说明玉米品种能够显著影响光合同化碳的分配。根际土壤中部分PLFA-C百分比和PLFA-^(13)C百分比在两品种间显著不同,且ZD种植土壤中表征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和真菌的PLFA-C及PLFA-^(13)C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SD土壤。ZD土壤中表征G^+、G^-、真菌和放线菌的PLFA-^(13)C含量分别占总PLFA-^(13)C的2.4%、33%、35%和0.3%,而上述参数在SD土壤中的值分别为5.9%、55%、11%和1.1%。ZD处理较SD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值,降低了环丙脂肪酸/前体比值。本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对光合同化碳的利用受玉米品种的显著影响,G^-和真菌是利用光合同化碳的主要群落。
李增强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玉米品种根际微生物磷脂脂肪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