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6000514)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贾英民于宏伟郭润芳韩军亢春雨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基因
  • 4篇毒力
  • 4篇食品
  • 4篇基因分
  • 4篇基因分布
  • 3篇毒力基因
  • 3篇葡萄球菌
  • 3篇球菌
  • 3篇李斯特氏菌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单增李斯特氏...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污染
  • 2篇鲜肉
  • 2篇李斯特菌
  • 2篇基因表达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机构

  • 12篇河北农业大学
  • 9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贾英民
  • 11篇于宏伟
  • 8篇郭润芳
  • 6篇韩军
  • 3篇亢春雨
  • 2篇张楠
  • 1篇魏志恒
  • 1篇阎雪
  • 1篇陈灿
  • 1篇周硕
  • 1篇王营
  • 1篇胡杨峰
  • 1篇靳晓燕
  • 1篇柯晓静
  • 1篇顾媛媛
  • 1篇姚振宇
  • 1篇李欣华
  • 1篇任远
  • 1篇李宁

传媒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来源于四种生鲜肉的单增李斯特氏菌的RAPD聚类分析
2015年
为了研究保定、石家庄及周边地区生肉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揭示不同来源、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单增李斯特菌流行变化规律,为该病原菌的检测、防治以及溯源提供依据。对从生鲜肉分离出的129株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进行RAPD扩增,用NYSYS-PCversion 2.1分析软件采用不加权成对算数平均法(UPAMA)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单一引物(RP1)对129株生肉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RAPD聚类分析,得到了129株单增李斯特菌的DNA指纹图谱,绘制出其亲缘关系的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129株生肉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可分成6个基因聚类,其中第Ⅱ类为保定、石家庄地区的主要流行种群;对单增李斯特菌遗传多态性及其随时间、地域及其菌株来源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该地区生肉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由于取样时间、地点不同,其基因聚类差异明显,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的单增李斯特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表明四种生肉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态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地域性。
亢春雨于宏伟郭润芳张楠贾英民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生鲜肉RAPD聚类分析遗传多态性
选择性增菌液对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比较不同选择性增菌方法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增菌方法在不同类食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差异性,进而确定特定食品最合适的增菌方法,随机采集本市生鲜肉、水产品、果蔬及冷冻食品4类135份食品。采用国标LB二次增菌法、EB法、最新改良FDA法及Fraser肉汤增菌法进行增菌,采用PALCAM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先用行标多重PCR法进行初步验证后再进行国标生化鉴定。4种方法共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23株,其中LB二次增菌法检出5株、Fraser肉汤增菌法检出6株、EB法检出5株、最新改良FDA法检出7株。结论是4种方法总的检出率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对于不同类食品的检出率有所不同。
胡杨峰韩军贾英民
关键词:食品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ERIC-PCR分子分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10403s基因组为模板,运用L16(54)正交试验,对影响ERIC-PCR的多个因素,包括Mg2+、dNTP、引物、模板和rTaq酶浓度等进行优化,并应用于不同来源的单核增生李斯菌株的ERIC-PCR,其扩增图谱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建立的ERIC-PCR反应体系和程序适合于单核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
郭润芳柯晓静韩军于宏伟周硕贾英民
关键词:指纹图谱DNA序列
冷却肉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紫外线对于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悬液有较好的杀菌效果,照射5 min即可将全部菌体杀死。柠檬酸、乳酸抑菌效果好,其含量达到2 mL/L,可抑制李斯特氏菌的生长。有机酸钠盐的抑菌效果较差。丁香、肉桂、大蒜、生姜精油对于李斯特氏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这4种精油复配后存在协同抑菌作用。
韩军于宏伟陈灿任远顾媛媛贾英民
关键词:冷鲜肉抑菌作用
食品中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为单增李斯特菌病的监控、检测以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保定市各大超市及农贸市场的生肉、熟肉制品、海产品、速冻食品、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豆制品、腌制品等9大类食品426份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检出了单增李斯特菌79株,英诺克李斯特菌7株,格氏李斯特菌32株,西尔李斯特菌2株,威尔斯李斯特菌1株,绵羊李斯特菌1株,默氏李斯特菌2株。李斯特菌的总检出率为29.1%,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18.5%。结论:保定市9大类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尤其在生肉中该菌的污染率高达32.4%,海产品中的污染率31.0%,应引起高度重视。
靳晓燕韩军于宏伟贾英民
关键词:污染分布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为了研究g型肠毒素基因(SEg)i、型肠毒素基因(SEi)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的分布状况,本试验以分离自人化脓组织、生牛乳等8种不同来源的3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对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6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含有肠毒素基因,总检出率为71.97%。其中SEg基因的总检出率为67.93%,SEi基因的总检出率为57.68%。各来源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出率不同,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SEg和SEi的检出率也不同,表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肠毒素的基因型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王营于宏伟郭润芳贾英民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氏菌Lm319的毒力基因在四种肉汤培养基中表达分析
2015年
为了探明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在四种不同天然肉汤中的表达情况,了解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肉类食品中的毒力水平。对单增李斯特菌Lm319中27个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Lm319在猪、鸡、牛和羊四种肉汤培养条件下27个毒力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Lm319中含有23个毒力基因;猪肉汤培养基中能表达的毒力基因种类以及基因表达量都是最高的,其次是羊肉肉汤培养基和牛肉肉汤培养基,而鸡肉肉汤培养基中表达的基因最少;同时发现iap、fbp、hpt和bsh这4个毒力基因的表达与prf A基因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其毒力基因表达存在较大差异。
亢春雨于宏伟郭润芳贾英民姚振宇
关键词:毒力基因基因表达
食源性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毒力基因的分布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明保定、石家庄及周边地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以及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中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从保定、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农贸市场、超市采集七大类食品,共1 288个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对鉴定分离出的308株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27个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七大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平均检出率为23.91%,动物源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远高于植物源食品;27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发现,inl、plcA、plcB、hpt、hly及fbp等与侵入、感染有关的毒力基因在动物源食品分离株中分布明显高于植物源食品分离株;而iap、ami、dlt、prfA、virR、hfq与粘附、调控有关的毒力基因在动物源食品分离株和在植物源食品分离株中差别不明显;hfq、dltC和iap 3个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94.68%,93.36%和91.03%,可作为该地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的参考基因。
亢春雨于宏伟郭润芳贾英民张楠
关键词:毒力基因PCR
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mpl和plcB基因分布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研究mpl和plcB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的分布状况,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防治及追溯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分离自生肉、熟肉制品、冷冻食品、水产品、蔬菜等6类不同来源共10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l、plcB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有这2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全部,总检出率为100%。其中,mpl基因总检出率为82.9%,plcB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8.1%。食品来源不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l、plcB基因的检出率不同,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mpl和plcB的检出率也不同,表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的毒力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阎雪韩军于宏伟郭润芳贾英民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品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virR和mprF基因分布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virR和mprF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中的分布状况,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防治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分离自石家庄、保定地区的生鲜肉、水产品、速冻食品等6类不同来源共189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启动PCR技术对virR和mprF基因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virR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2.1%,mprF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6.3%,且同时含有这2个基因的概率为91.5%;食品来源不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virR、mprF基因的检出率稍有差异,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mprF的检出率都稍高于virR,这表明不同的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李欣华韩军于宏伟贾英民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毒力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