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2033)
- 作品数:66 被引量:490H指数:15
- 相关作者:王雪松吴晓芳代大海肖顺平卢焕章更多>>
-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北方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 线性调频参数估计方法的数学统一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给出了连续复线性调频(LFM)信号Radon-Wigner变换(RWT)、Wigner-Hough变换(WHT)、分数阶傅立叶变换(FrFT)、解线调方法(Dechirp)和最大似然(ML)方法的相互转换关系。给出了参数估计的最佳表述及其离散形式,省略包含调频率的表达式系数,将RWT、WHT、FrFT和Dechirp和ML方法用统一表达式表述。几种方法的离散LFM信号参数估计均可以用ML或去斜方法实现,并采用FFT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因此最佳快速算法的计算量和估计性能是相同的。本文对于这几种参数估计方法的快速算法和估计性能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李文臣王雪松刘佳琪王国玉
- 雷达目标空频域瞬态极化特性及其在几何结构反演中的应用
- 2009年
- 该文针对高分辨全极化成像雷达体制,研究了雷达目标的空频域瞬态极化特性及其在目标几何结构反演中的应用。给出了空频域瞬态极化特性的表征及获取方法,将已有瞬态极化理论拓广至空频域,并对典型散射结构的空频域瞬态极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作为应用,提出基于空频域瞬态极化特性分析的雷达目标几何结构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揭示空频域瞬态极化特征与散射结构类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克服传统反演的模糊性和局限性,实现更为准确和可信的反演。基于暗室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徐牧王雪松肖顺平
- 关键词:雷达目标瞬态极化散射中心
- 模糊分类树在弹道目标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分析了弹道目标识别特点,指出它是典型的非合作目标识别,通常难以获取待识别对象的详细特征数据库,因此基于数据库匹配的识别方法实用性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分类树的弹道目标识别方法,阐述了分类树的基本原理后,提出了弹道目标识别分类树的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弹道目标识别的模糊分类树,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
- 冯德军丹梅来庆福张宏远
- 关键词:弹道测量
- 宽带一维像雷达单脉冲跟踪建模仿真被引量:4
- 2009年
- 宽带成像雷达通常采用窄带跟踪和宽带成像分时交替进行,这样势必造成雷达资源浪费。为了有效利用雷达资源,一旦窄带跟踪到目标后,雷达可以转入宽带一维成像与单脉冲跟踪。研究宽带一维像单脉冲跟踪模型,给出了高速运动目标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回波模型,根据该信号是同调频率的多分量信号的特点,将Radon模糊图变换法应用于调频率估计和一维像运动补偿,并给出了宽带一维像的测速、测距和测角模型。一维像的目标连续定位跟踪可以增加目标跟踪数据率,提高宽带雷达对机动目标跟踪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宽带一维像目标单脉冲跟踪技术的可行性和跟踪精度。
- 李文臣丹梅刘进王雪松王国玉
- 关键词:单脉冲测角测距参数估计
- 天线空域极化特性分析及设计被引量:5
- 2008年
- 首先分析2种典型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得出了雷达天线空域变极化的模型,然后针对某实际雷达天线.在分析了其空域极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1种特定空域极化特性的设计方法,为天线空域变极化特性在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的依据。
- 鲍亮罗佳王涛李永祯王雪松
- 关键词:天线变极化空域极化特性
- 对SAR的方位向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被引量:26
- 2010年
- 立足于干扰机天线收发分时体制,研究了方位向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SAR发射的脉冲串信号进行间歇采样和存储,再经一定处理后恢复为模拟信号在下一个或数个脉冲重复周期转发出去形成干扰,然后利用SAR方位向匹配滤波特性,就可以形成方位向多假目标欺骗的效果,避开了高速采样和同时收发高度隔离的难题。理论分析了方位向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原理和干扰效果,指出了间歇采样周期、占空比及干扰组数等关键参数对干扰效果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方位向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是种有效的、易于工程实现的干扰样式。
- 吴晓芳柏仲干代大海王雪松
- 关键词:SAR转发干扰占空比
- 目标运动对机载正侧视条带SAR方位像影响的量化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解释了由目标运动引起的各项方位多普勒频移量的物理含义,利用驻定相位定理推导出目标运动对机载正侧视条带SAR图像方位向位置和目标初始位置、速度、加速度的解析关系;对由运动引起的方位向二次相位项、三次相位项以及四次相位项的影响给出了对应的偏移量和展宽量的理论表达式;通过分离各相位调制项的方法,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该分析结果有助于深刻理解运动目标的SAR图像变化。
- 吴晓芳代大海王雪松卢焕章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匀加速运动分离变量法
- SAR的箔条干扰技术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原理和箔条干扰机理,研究了SAR的箔条干扰技术。首先分析了箔条的散射截面积、极化方式、干扰信号带宽以及互耦效应等。结合SAR探测中箔条形成过程中状态的不同,分留空和落地2个阶段进行讨论,开展了箔条云的散射特性、分布特性和遮挡效应的研究。给出了2个阶段箔条回波信号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结果有效体现了SAR系统的工作特点。
- 吴晓芳李金梁邢世其王雪松卢焕章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箔条干扰回波模型散射特性
- 基于进动的旋转对称弹头雷达成像方法被引量:3
- 2009年
- ISAR成像是弹道中段目标识别的重要手段。与弹道中段弹头进动引起的相对雷达的姿态变化相比,轨道运动引起的相对雷达的姿态变化相当缓慢,导致所需成像积累时间过长,且弹头的进动为基于轨道运动的成像的运动补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旋转对称体的目标特性出发,本文建立了进动旋转对称弹头的多普勒域回波模型,从数学上推导了多普勒域回波的时频分布特性,并研究了进动目标的成像平面,从而提出了利用进动引起的目标相对雷达视线姿态变化进行弹道中段弹头ISAR成像的方法。与基于轨道运动的ISAR成像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像积累所需时间短、不需要进行复杂运动补偿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成像方法能有效解决旋转对称弹道中段弹头的成像问题。
- 刘进王雪松李文臣王涛
- 关键词:进动弹头ISAR
- 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仿真系统的关键模型及实现被引量:9
- 2008年
- 雷达是弹道中段的主要传感器,在中段目标识别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根据弹道目标雷达识别仿真系统的要求及弹道目标识别的特点,建立了弹道目标雷达特征数据产生、雷达目标识别特征提取、识别算法融合等多个关键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仿真系统。进行了典型战情下的雷达目标识别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仿真系统稳健可行,系统可以为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研究提供仿真支撑。
- 刘进冯德军赵锋王雪松肖顺平王国玉
- 关键词: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