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101302)

作品数:18 被引量:202H指数:8
相关作者:王建军金庆生张礼霞王林友王才林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水稻
  • 7篇粳稻
  • 6篇杂交
  • 5篇不育
  • 5篇不育系
  • 4篇性状
  • 4篇杂交粳稻
  • 3篇电子鼻
  • 3篇选育
  • 3篇基因
  • 3篇光敏核不育
  • 3篇光敏核不育系
  • 3篇核不育
  • 3篇核不育系
  • 3篇分子标记
  • 2篇电子鼻技术
  • 2篇育种
  • 2篇籼粳
  • 2篇功能叶
  • 2篇QTL定位

机构

  • 8篇浙江省农业科...
  • 7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天隆农业...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8篇王建军
  • 5篇王林友
  • 5篇张礼霞
  • 5篇金庆生
  • 4篇黄胜东
  • 4篇王才林
  • 3篇周丽慧
  • 3篇赵凌
  • 3篇东丽
  • 3篇张亚东
  • 3篇杨飞
  • 3篇胡桂仙
  • 3篇杨娟
  • 3篇朱镇
  • 3篇赵庆勇
  • 3篇李余生
  • 3篇陈涛
  • 2篇姚姝
  • 2篇王小骊
  • 2篇肖艳云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分子植物...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4篇2011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早粳不育系639A的选育被引量:1
2011年
不育系639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BT型不育系,具有早熟、优质、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的特点。
全东兴金桂花周广春孟维韧金成海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选育
粳型短光敏核不育系5021S育性基因的定位被引量:1
2010年
以育性转换表现为"长光高温下可育,短光低温下不育"反(向)光、温敏核不育种质5021S为材料,5021S与轮回422杂交组合F2作为遗传群体进行育性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利用124对SSR标记构建了一张全长1 912.3 cM平均图距为14.98 cM的饱和分子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Cartographer2.5软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到4个控制育性相关性状的QTLs位点,分别位于第2、第3、第5、第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32.5%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RM5804与RM425之间的qpms-2贡献率为32.5%,第3染色体RM130与RM3405之间的qpms-3贡献率为16.1%。表明5021S的核不育性受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基因调控。
黄胜东赵志刚江玲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粳稻育性基因QTL定位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携有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水稻株系被引量:23
2011年
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亲本材料18113携有的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导入亚种间恢复系H705和优质恢复系H706。利用EST标记C189检测目的基因,在18113/H705F3和18113/H706F3株系中,分别获得71和52份携有Xa23纯合基因型恢复系。采用水稻白叶枯病Ⅳ型小种代表菌株浙173进行剪叶接种,分别鉴定出61和44份抗病株系,它们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准确率分别为85.92%和84.61%。研究结果表明,C189是检测Xa23基因的有效分子标记之一,不过,其假阳性的几率高于理论交换率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范宏环王林友张礼霞于新王曦金庆生王建军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InDel标记鉴定水稻育种材料的籼粳属性被引量:28
2013年
准确高效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对于开展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获得的差异片段而设计的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48份育种上常用的籼稻、粳稻和中间型材料(品种)进行了InDel标记的籼粳属性分析,利用DNA样品在这19对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这些材料的籼粳属性,通过比对程氏指数法的籼粳鉴定结果检验了InDel分子标记法在水稻籼粳属性鉴定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InDel分子标记法与传统的程氏指数法的总体吻合率为89.58%,在典型籼稻或典型粳稻材料上两者的吻合率为100%;在具有复杂遗传背景的中间型材料上,InDel分子标记法比程氏指数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InDel分子标记法是真正鉴定籼粳的特异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可以用于籼粳属性鉴定及遗传分化研究。
王林友张礼霞勾晓霞祁永斌金庆生王建军
关键词:INDEL分子标记水稻
粳稻品种(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47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14个等位基因位点对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48份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在47对具有多态的SSR引物中选择其中17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48份粳稻品种(系)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48份粳稻品种(系)逐一区分开来。48份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65~0.98。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可将48个粳稻品种(系)分为3类,绝大多数品种(系)都聚为第三类群,说明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粳稻品种(系)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
程保山王健徐卫军杨加银
关键词:粳稻SSR标记指纹图谱
采用SSR标记和表型性状聚类对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以20个新育成的粳稻BT型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2种聚类方法对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这些亲本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64对SSR引物在30个亲本中共检测到18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为2.9个,以第11染色体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最多,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064~0.844。利用SSR分子标记将30个亲本材料划分为7大类群,其中所有不育系被划分为一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表型聚类以10个农艺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大类群,不育系和恢复系被聚到不同的类群,群内差异不大。同表型性状聚类相比,SSR分子标记聚类能更准确的揭示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研究亲本遗传多样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赵庆勇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周丽慧王才林
关键词:杂交粳稻微卫星标记表型性状
利用InDel标记鉴定浙优系列杂交稻籼粳属性和预测杂种优势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6rtion/Deletion,InDe1)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属性进行了InDe1分子标记鉴定,根据被检测水稻样品在多个InDe1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参考卢宝荣的方法,将供试样品分别判定为"籼稻"、"偏籼"、"中间偏籼"、"中间偏粳"、"偏粳"和"粳稻"。采用Nei的方法求算1 3个亲本间(1个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InDe1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1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的平均分量值作平面散点图。统计杂种F_1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单穗重各产量性状的对照优势,以此分析InDe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参试材料籼粳属性的判别:不育系浙04A被鉴定为"粳稻",8个恢复系被判定为"籼稻"或"偏籼",由其所配组的8个杂交组合被判定在"中间偏籼"到"偏粳"之间,证实了这8个组合为典型的籼粳交组合;另外4份恢复系被判定为"偏粳",所配组的4个杂交组合被判定为"粳稻"。(2)参试材料的聚类分析:当GS为0.350时,35份试验材料被分为"粳稻"和"籼稻"2个主群,GS为0.638时,粳稻主群又被划分为"粳稻/偏粳"和"中间偏粳"2个亚群。其中,粳稻/偏粳亚群包括不育系浙04A、4个粳粳交恢复系及粳粳交杂种F_1、3个粳稻对照种和粳稻秀水09;中间偏粳亚群包括8个籼粳交杂种F_1。籼稻主群则包括8个籼粳交组合的恢复系、3个籼稻对照种和籼杂组合汕优6 3。(3)InDe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在以粳粳交、籼粳交组合整体作为分析对象时,InDe1遗传距离与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
王林友张礼霞勾晓霞范宏环金庆生王建军
关键词:水稻INDEL分子标记杂种优势籼粳交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水稻挥发性物质检测及品种区分
选用FOX4000型电子鼻对香与非香水稻品种的稻谷、精米两种状态进行了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及品种的区分。从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可得,稻谷状态时香品种的样品其分布相对较集中,与两个非香品种的样品存在较明显的区分,其区分指...
胡桂仙王建军姚桂燕朱加虹王林友董秀金张礼霞
关键词:水稻电子鼻挥发性物质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稻米气味检测与品种识别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商用PEN2电子鼻,通过分析测定样品质量、顶空空间及静置时间等匹配的试验参数,以及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5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区分与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0 g样品时以200 mL顶空空间、60 min静置时间的电子鼻响应值相对较稳定;PCA和LDA法均对谷物状态和精米状态区分效果较佳,对米饭状态区分欠佳.该实验能将样品进行较好的区分,验证了电子鼻检测是对稻米中所有含量较高的、可被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状态的识别,从而为利用电子鼻进行稻米气味检测技术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胡桂仙王俊王建军王小骊
关键词:稻米电子鼻
粮油品质检测评价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2
2011年
随着新材料、传感技术、信息采集与数字化处理等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成了粮油品质检测的又一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分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这3种技术在粮油品质自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3种技术在粮油品质分析中的发展前景,以供我国研究人员做同类研究时参考。
胡桂仙王建军王小骊董秀金朱加虹
关键词:粮油计算机视觉电子鼻电子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