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109)

作品数:25 被引量:550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菲曾溅辉张景环陈鸿汉何江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污染
  • 8篇地下水
  • 7篇土壤
  • 6篇活性剂
  • 6篇表面活性
  • 6篇表面活性剂
  • 6篇柴油
  • 5篇生物降解
  • 5篇降解
  • 4篇有机污染
  • 4篇污染物
  • 3篇乙烯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四氯乙烯
  • 3篇烃污染
  • 3篇浅层
  • 3篇浅层地下
  • 3篇浅层地下水
  • 3篇脱氯
  • 3篇氯代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石油大学(北...

作者

  • 11篇刘菲
  • 8篇张景环
  • 8篇曾溅辉
  • 7篇陈鸿汉
  • 6篇何江涛
  • 4篇黄园英
  • 3篇史敬华
  • 3篇韩冰
  • 3篇沈照理
  • 3篇谌宏伟
  • 3篇李烨
  • 2篇孙玉梅
  • 2篇汤鸣皋
  • 2篇崔卫华
  • 2篇王玉璠
  • 2篇刘石
  • 2篇孙静
  • 1篇宋刚
  • 1篇李桂荣
  • 1篇程东会

传媒

  • 6篇地学前缘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Acta G...

年份

  • 4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引量:175
2006年
综合国外研究进展介绍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基础理论主要从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机制以及污染物摄取剂量和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两方面开展讨论。评价方法从数据收集、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4方面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叠加风险”和“多暴露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健康风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相关问题,指出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应从制定法律入手,以典型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为试点,逐渐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价指南和技术细则,最终完成包括法律法规、评价指南和技术细则等在内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陈鸿汉谌宏伟何江涛刘菲沈照理韩冰孙静
关键词: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地下水有机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初探被引量:119
2006年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于地表水或污水回用的评价。文中针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考虑中国人饮水习惯及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北方某市一典型有机污染区的地下水为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食入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计算和评价,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结果表明,典型区各点的非致癌风险均未超标,但有4个点的致癌风险超过U·S·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值(1·0×10-4),其中B408点致癌风险高达1·37×10-3,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各个点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均是饮水途径摄入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但饮用煮沸的水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建议不饮用生水。
韩冰何江涛陈鸿汉谌宏伟史敬华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被引量:73
2006年
以常州市A厂有机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篇中讨论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由土壤、空气、地下水污染带来的人群健康风险。综合分析表明,场地目标污染物为4种苯系物,可能对人体产生肝肾病变、鼻上皮组织恶化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等非致癌效应;污染物暴露途径主要有3条,分别暴露于厂区人群和饮用厂区下游民井井水的居民。评价结果显示,厂区人群同时遭受皮肤接触污染土壤和呼吸污染空气带来的非致癌危害。4种污染物的多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非致癌危害指数分别为甲苯,2·82×10-2;乙苯,4·94×10-2;间对二甲苯,1·21×10-7;异丙苯,1·05×10-7。两途径多污染物非致癌总危害指数分别为4·26×10-5和7·76×10-2,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7·76×10-2;厂区下游居民饮用遭受污染的地下水,其多污染物非致癌总危害指数为1·55×10-5。各危害指数均小于1,非致癌健康风险较小。
谌宏伟陈鸿汉刘菲何江涛沈照理孙静
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天然生物降解的判别依据被引量:23
2004年
天然条件下氯代烃生物降解的判别 ,是确定氯代烃污染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是否可以采用的关键 ,可为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分析氯代烃生物降解的特性发现 ,地下水环境中氯代烃的生物降解 ,必然伴随有第一基质、电子受体、中间产物以及有关的一些间接性指标 ,在污染羽状体不同位置及污染羽状体内外产生明显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指示氯代烃生物降解的产生 .据此总结出氯代烃生物降解衰减的判别依据分别为电子受体、第一基质 (能源和碳源 )
何江涛史敬华崔卫华刘菲陈鸿汉
关键词:氯代烃生物降解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区的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8年
作为现代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氯代溶剂,三氯乙烯(TCE)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普遍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关于其处理方法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化学氧化、热修复及生物修复3种原位修复TCE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Fenton氧化、过硫酸盐氧化、蒸汽强化提取法及电阻加热法等原位修复方法。
高霏刘菲陈鸿汉
关键词:三氯乙烯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
纳米镍-铁去除四氯乙烯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05年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很长时间与大量经费。本文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后的纳米镍铁脱氯速率比不暴露时速率降低约4倍;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升高10℃,反应速率常数kSA提高2~3倍;在一定范围内,镍/铁质量比越高,越利于脱氯反应的快速进行,镍/铁的质量比为8%左右时,对氯代烃脱氯速率最快;反应液中的溶解氧不利于纳米颗粒对氯代烃的降解。
刘菲黄园英崔卫华
关键词:反应速率脱氯反应
表面活性剂在北京碱性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北京碱性土壤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温度对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样对SDS、CTAB和Tween80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其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2号轻壤土>轻粘土>中壤土>砂壤土>5号轻壤土>重壤土>紧砂土,这主要是由于7种土样的pH、有机质含量和机械组成不同的缘故;同一土壤中,CTAB的吸附量>Tween80的吸附量>SDS的吸附量;温度的升高,不利于SDS和CTAB在土壤中的吸附,而有利于Tween80的吸附。
张景环曾溅辉
关键词:碱性土壤表面活性剂
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天然衰减速率的估算被引量:12
2006年
天然衰减恢复技术是恢复和控制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技术之一,如何简便获取可靠的氯代烃衰减速率常数是该技术应用的一个关键。趋势线分析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污染羽状体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地下水流向上至少3口监测井的资料,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污染物的天然衰减速率常数和生物降解速率常数。某氯代烃污染典型区的应用实例研究表明,该区四氯乙烯(PCE)的天然衰减速率常数和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00925d-1和0·000537d-1,证实该区浅层地下水中的PCE存在天然生物降解,但降解速率比较缓慢。忽略吸附作用的天然衰减容量计算所得出的天然衰减速率常数明显小于实际结果,说明尽管典型区包气带及含水层介质的有机碳含量很少,但它们对PCE的吸附作用不容忽视。
何江涛程东会韩冰崔学慧
关键词:氯代烃生物降解速率
纳米级Ni/Fe颗粒降解四氯化碳批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本文阐述了实验室合成纳米Fe和Ni/Fe双金属 (直径为 1~ 1 0 0nm)的有效方法 ,BET方法测得其比表面积为5 2 .6 1m2 /g。并用制得的纳米颗粒对四氯化碳 (CT)进行还原性脱氯的批实验 ,结果表明与微米级铁相比 ,纳米颗粒在固液比 (0 .4g/5 0mL)相对较低的条件下 ,对CT有明显的脱氯作用。反应进行 1h ,纳米Ni/Fe ,纳米Fe和铸铁屑的脱氯率分别为 98%,84 %和 6 5 %;纳米Ni/Fe和纳米Fe产生的中间产物三氯甲烷 (TCM)最大量分别为 2 5 %和 5 9%,随之TCM又逐渐下降 ,尤其是纳米Ni/Fe在很短时间内 ,将TCM快速完全脱氯且产生 2 7%甲烷 (CH4)和 1 5 %二氯甲烷 (DCM) ,并对DCM没有明显的脱氯作用。由于催化剂Ni的存在 ,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加快了脱氯速率 ,更重要的是 ,降低了反应副产物产量。
黄园英刘菲汤鸣皋沈照理
关键词:反应活化能脱氯率DCM四氯化碳TCM
Degradation of Tetrachloroethene by Several Co-metabolism Substrates in Groundwater
2007年
Tetrachloroethene (PCE ) 是简历在厌氧的条件下面与合作新陈代谢底层由减少的 dechlorination 降级了。由从一个厌氧的水池接种污泥, PCE 的简历降级测试处于厌氧的条件被进行。在测试,几底层包括甲醇,乙醇,甲酸盐,醋酸盐,喂奶并且葡萄糖,对从 PCE 的变换导致到 TCE 和 1,1 数据通信设备。结果证明微生物能在十一天以后与货到付款的索引在污水(污泥) 和土壤的混合的厌氧的情形下面被栽培很好。PCE 的降级与一个顺序反应动力学方程一致。反应率常数的顺序是 K_( 醋酸盐)> K_( 葡萄糖)> K_( 喂奶)> K_( 乙醇)> K_( 甲酸盐)> K_( 甲醇) ,和醋酸盐是率常数是其反应的一个突出的合作新陈代谢基础 0.6632d ^(-1) 。
SHI JinghuaLIU FeiCHEN HonghanLI Ye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下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