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3JK0113)
-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勇李忠民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的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近些年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明显,尤其是以能源化工为基础的陕北经济快速发展与陕南经济的缓慢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陕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做了对比分析,并得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杨勇
- 关键词:区域经济不平衡
- 发展测度研究:一个综述被引量:1
- 2015年
- 发展测度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在对传统测度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加强了对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几乎很少见到有对国内发展测度的完整综述。基于此,文章从国内发展测度的发展历史入手,总结了发展测度的构建模式,分析了发展测度内容的演变,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测度模式。
- 杨勇李忠民
- 关键词:GDP可持续发展
-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五化”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相对而言,国内对"四化"同步的研究较多,而对"五化"协同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应的对"五化"协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尚未涉及。文章通过耦合度方法构建了"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对2001~2013年全国、三大地区与各省市区进行了协同度的测度,结果表明,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区域之间协同度趋于收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场、政府与社会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的框架体系,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三大地区的"五化"协同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了人均GDP与人均财政支出在两个维度均高度显著,人均贷款余额均不显著,其余各指标在不同维度显著性差异较大。
- 杨勇李忠民
- 关键词:固定效应模型
- 发展新理念下中国“四化”同步发展趋势与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概念后,学术界对"四化"同步机理与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关于"四化"同步测度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现有研究要么是关于一个或几个典型年份的测度,要么是局限于全国或者城市的测度。基于此,从全国、四大区域、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3个维度测度了2001-2013年的"四化"同步指数。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各地区"四化"同步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发展新理念提出后,"四化"同步指数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但区域"四化"同步水平与省域"四化"同步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且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四化"不同步省区和一些低水平"四化"同步省区。因此,应深入把握"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工业化为动力,信息化为手段,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保障,促进全国及各地区"四化"同步发展。
- 杨勇李忠民
- 关键词:发展新理念
- 中国“五化”协同发展的效率测度与时空特征被引量:18
- 2017年
- 利用耦合度方法测度了2001~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基于VRS的DEA方法测度了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效率。结果显示,总体上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均呈上升状态,其变异系数有逐渐减小趋势;"五化"协同发展综合效率先升后降,其中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提高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提升水平较慢。通过四象限法对"五化"协同发展指数与"五化"协同发展效率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HH型特征的省区逐渐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具有LL型特征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且减少较慢,中国"五化"协同发展与协同发展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杨勇李忠民
- 新常态下中国特色发展指数测度与评价
- 2017年
- 发展指数是对发展状态的客观描述,国内已有的发展指数或者直接从国外移植,或者缺乏理论和模型的支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基于中国进入新常态后的发展事实、前人研究的成果以及新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以发展速度稳定、发展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效益提升和发展成果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指数的理论模型,通过建立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统计数据计算了2014年中国特色发展指数,结果表明,各地区特色发展指数与其经济实力关系密切,分项来看,区域间发展速度波动和发展方式转换差异较大,部分省区发展结构优化较好,发展效益提升快的省份少于提升慢的省份,发展成果共享的区域特征较为明显。
- 杨勇杜直前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要素市场化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31个地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8
- 2017年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要素市场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对而言,国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多,而对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与之相关的实证性的分析也较少。文章利用DEA_Malmquist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构建1999-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模型,估算了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配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金融市场化、引入的外资、劳动力的流动与技术成果市场化对各地区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 杨勇李忠民
- 关键词:要素市场化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