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4010)
-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运生吴俊峰蒋发森苟富刚陈宁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四川茂县维城乡后山古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被引量:3
- 2010年
- 结合灾后应急勘察,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等手段对维城乡后山堆积体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认为后山堆积体为一古滑坡。滑坡形成前为一变质砂岩和千枚岩构成的顺向坡且顺坡面走向陡倾长大结构面发育,峡谷期河流的快速下蚀作用使斜坡前缘形成陡立临空面,重力作用下,坡体后缘顺层滑移拉裂并最终整体滑动形成古滑坡,运用理正软件搜索古滑坡潜在不稳定滑面,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认为其局部复活但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 王福海王运生魏鹏马宏宇孙刚罗骑龙
- 关键词:古滑坡
- 地震荷载作用下斜坡响应研究:以四川青川东山—狮子梁剖面为例被引量:8
- 2011年
- 在对青川地震监测剖面实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东山—狮子梁监测剖面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斜坡的地震响应不是单调的随斜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与斜坡地形地貌及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斜坡的地震响应由坡内向坡外逐渐增大,且坡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相同时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要大于坡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相反的情况。研究结果为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提出更加合理的地震动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 王福海王运生孙刚徐鸿彪罗骑龙李玉林
- 关键词:地震荷载地震加速度动力响应
- 大渡河章古滑坡演化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被引量:5
- 2013年
- 章古滑坡位于大渡河右岸,姑咱镇下游2.5km,体积约19 000×104 m3,属特大型滑坡,且该区属高烈度区,滑体一旦失稳,可能造成堵河和堰塞溃坝。为了分析滑坡的演化过程及发展趋势,通过野外调研、测绘、物探及室内测年等研究方法,并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滑坡的演化机制和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章古滑坡为古地震滑坡,滑坡体的形成经历了河谷卸荷松弛、大渡河侧蚀、强震滑坡和翻坝侵蚀四个阶段;目前,滑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范围可能发生次级滑坡。
- 蒋发森王运生吴俊峰
-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FLAC-3D
- 非发震断层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2012年
- 汶川地震斜坡破坏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人们认为这是斜坡地震动放大的结果。为了揭示这种放大规律,震后在青川县东山—狮子梁布置了一条完整的地震监测剖面,采用国家地震局工力所地质仪器监测,已捕捉到数十组地震动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斜坡地震动响应受局部地形、介质特性、断层及地震波的传播方向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非发震断层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马潇王运生罗永红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都江堰庙坝地震高位滑坡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其中有一类地震高位滑坡呈现出不同于典型滑坡破坏运动模式,都江堰市虹口乡庙坝滑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庙坝滑坡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中段,滑坡方量约113×104m3。作者通过对庙坝滑坡详细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力求揭示该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并且对该滑坡进行了详细分区。根据该滑坡的分区及动力特征,作者认为其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孕育-启动加速-高速运动-停积堆积。在孕育阶段,作者把强震对斜坡岩体产生的加速度耦合坡体结构解释了其高速剪出的原因,其成因模式类似于拉裂-散体滑移→拉裂-顺层滑移的空间组合;在启动→高度运动阶段,作者耦合该滑坡地形地貌,对抛射体进行了运动程式分析,该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20.1m.s-1,整个形成过程仅用了32s;在停积堆积阶段,作者耦合坡体植被及微地貌解释了上部堆积区(Ⅲ1)形成的特殊性。基于以上滑坡形成机制的分析,作者得出地球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正是该地震高位滑坡形成的原因。
- 苟富刚王运生吴俊峰陈宁邓茜
- 关键词:汶川地震碎屑流
- 平武县石坎河汶川地震灾害链的成生条件研究
- 5·12汶川地震在南坝-石坎段触发了大规模的次生山地灾害。地质灾害导致大量人员伤和财产损失。震后由次生山地灾害演变的次生灾害链对已遭受严重损失的地区雪上加霜。作者通过对平武县石坎河一段重灾区详细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力求揭...
- 王运生苟富刚陈宁孙刚马宏宇马潇
- 关键词:汶川地震发育特征灾害链
- 文献传递
- 重庆小南海滑坡形成机制离散元模拟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重庆小南海滑坡是烈度相对较低地区发生的地震高位滑坡,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基于重庆黔江小南海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对复原的小南海坡体进行失稳分析,计算得出使岩体产生崩滑破坏的地震力临界条件,即只有当地震波地形放大后滑坡才能启动。为了进一步验证计算所得的结论,运用UDEC软件建立小南海典型二维场地模型,施加相应的地震力对坡体失稳崩滑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触发具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位岩质斜坡地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具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运动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顺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缓倾层面滑移-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坡体做长距离运动,其间伴随解体、颗粒间相互碰撞、铲刮作用,具有二相甚至三相流体性质。分析揭示地震力作用下斜坡体中质点加速度具有地形放大效应。对比结构面监测点和基岩监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表明,滑坡启动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当遇到平行坡面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导致坡体失稳。
- 申通王运生吴龙科
- 四川省黑水垮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四川省黑水垮沟山洪、泥石流频发,为科学预测和评价其发展趋势与危险性,在现场查勘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与液体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垮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充分,潜在危害性大,老堆积扇上的居民均处于危险区范围内,应立即采取泥石流防治措施迫在眉睫。研究结果可为相同类型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韩蓓王运生邓茂林
- 关键词:泥石流
- 大渡河加郡一得妥河段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遥感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地质环境特殊,地质灾害发育,对各种工程活动的潜在危害很大。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由于视野所限或交通不便等给区域地质调查带来许多困难。而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调查,可以直接按影像勾绘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并确定其类别和性质,同时还可查明其产生原因、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基于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Worldview(分辨率0.5 m)遥感影像,通过对影像进行系统化处理,建立正射影像地图及三维遥感图像模型,并结合先进的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该河段内发育的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河段滑坡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和脆性断层控制,地震为其触发因素。
- 吴俊峰王运生张桥李浩
- 关键词:遥感解译滑坡
- 峨眉断块山的形成被引量:3
- 2013年
- 峨眉山为一断块山,因其宏伟、秀丽而著称,但峨眉断块山是如何形成的,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基于1∶25 000工程地质测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峨眉山地质构造形迹及构造叠加特征,认为峨眉山抬升始于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第一幕(始新世中期末)峨眉山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北北东向褶皱及北东向断层,并上升成为剥蚀区。上新世以来,在近东西向区域压应力场作用下,钝锥形大峨山断块沿北东向峨眉山断层及北缘的北西向边界断裂不断向东强力楔入,断块前缘早期的北北东向构造受推挤,地层走向及倾向出现明显偏转:锥顶前方龙门洞-报国寺一带地层由早期的北北东走向倾南东的中生代地层转为南北走向,地层出现倒转(西倾),而远离断块端部的地层仍然为正常产状。与此同时,锥顶北侧尖尖石背斜发生移褶,形成北西向褶皱和断层,而断块南侧峨眉山断层发生逆冲兼走滑活动。第四纪以来峨眉山间歇性强烈抬升,经历至少10次强烈抬升事件,逐渐形成现今地貌。新生代以来,峨眉山断层两盘地层水平位错累计达4km,垂直位错累计达6km。
- 王运生王登攀王奖臻傅荣华杨艳娜
- 关键词: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