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30)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3
相关作者:牟溥李云斌胡凤琴王鹏杨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臭椿
  • 2篇翠菊
  • 1篇东北虎
  • 1篇动物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变异
  • 1篇一枝黄花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植物
  • 1篇生理机制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修复
  • 1篇施氮
  • 1篇施氮处理
  • 1篇塑性
  • 1篇铜污染
  • 1篇铜污染土壤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牟溥
  • 2篇李云斌
  • 2篇胡凤琴
  • 1篇董佳
  • 1篇李硕
  • 1篇王鹏
  • 1篇徐广志
  • 1篇陈密
  • 1篇孙丽
  • 1篇杨艳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Journa...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翠菊根系养分捕获形态塑性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5
2012年
为验证以下3个假设:1)NO3–和NH4+及其不同供给方式显著影响根系生长;2)NO3–和NH4+以及不同供给方式对根内激素含量影响显著;3)根构型(1级根长、单位2级根上1级侧根密度(分枝强度)和1级根在2级根上的根间距)与根内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玉米素核苷+玉米素)(CK(ZR+Z))含量显著相关,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使实验植物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在两种氮肥(NO3–和NH4+)、不同施氮浓度(NO3–:0.2、1.0和18.0mmol·L–1;NH4+:0.2、4.0和20.0mmol·L–1),以及脉冲和稳定两种施用方式处理下生长。在处理35天后收获植物,测定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根系1级根长、单位2级根上1级侧根数和1级根在2级根上的根间距)和根系中激素含量(IAA、ABA和CK(ZR+Z))。结果显示:1)实验处理对根生物量和根系中IAA、ABA和CK(ZR+Z)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施用NH4+使根生物量和根内IAA含量显著低于施用NO3–;高浓度NO3–和NH4+处理亦使根生物量和IAA降低;相对于稳定处理,脉冲施氮显著降低根生物量和根内IAA含量;NO3–使根内CK(ZR+Z)含量显著高于施用NH4+,且与施氮浓度及施氮方式无关;NO3–处理下,高浓度使根内ABA含量提高,且脉冲处理使ABA含量升高。NH4+处理下,高浓度使根内ABA含量降低,而施氮方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2)根构型因素与根内激素关系各异:各激素与1级根间距无显著关系;IAA和CK(ZR+Z)与1级根长和侧根密度有显著回归关系。3)根构型因素与根生物量的关系是根生物量与1级根长和侧根密度有显著正回归关系,与1级根间距无显著回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翠菊根生长的"反常"可能是由于其对脉冲高浓度NH4+耐受阈值低所致。该研究通过实验建立了氮养分种类/供应方式通过改变激素、影响根构型而影响根生长的联系,进一步探究了植物根养分捕获塑性机制。
董佳牟溥
关键词:翠菊施氮处理根构型根生物量
植物根系养分捕获塑性与根竞争被引量:53
2012年
为了更有效地从土壤中获取养分,植物根系在长期的进化与适应中产生了一系列塑性反应,以响应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时空异质性。同时,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也要面对来自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植物根竞争的结果,包括养分条件、养分异质性的程度、根系塑性的表达等。竞争会改变植物根系的塑性反应,比如影响植物根系的空间分布;植物根系塑性程度差异也会影响竞争。已有研究发现根系具有高形态塑性和高生理塑性的植物在长期竞争过程中会占据优势。由于不同物种根系塑性的差异,固定的对待竞争的反应模式在植物根系中可能并不存在,其响应随竞争物种以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此外,随着时间变化,根系塑性的反应及其重要性也会随之改变。植物对竞争的反应可能与竞争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关,有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近的植物可能倾向于减小彼此之间的竞争。根竞争对植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但目前还没有研究综合考虑植物的各种塑性在根竞争中的作用。另外根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尚待深入的研究。
王鹏牟溥李云斌
Evaluation of regeneration potential of Pinus koraiensis in mixed pine-hardwood forests in the Xiao Xing'an Mountains,China被引量:2
2012年
Large scale harvest of Korean pine(Pinus koraiensis) seeds as a food product in the mixed Korean pine-hardwood forest of northeastern China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ustainability and restor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regional ecosystem.Seed collection over past decades greatly reduced the seed bank and subsequent seedling and sapling recruitment,and impacting a wide array of granivorous animals that rely on the pine seeds.We surveyed Korean pine seeds,including solid seeds(SS),insect consumed seeds(ICS) and other(animal) consumed(OCS) kernels,of the seed bank(forest floor and the top 10 cm of mineral soil),the seedlings and saplings from 1 m 2 sample plots in five forest types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LNR) of the southern Xiao Xing'an Mountains in northeastern China to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assessing the Korean pine regeneration potential.The average number of pine seeds in the seed bank were 11.2 seeds/m 2,9.1 seeds/m 2,4.6 seeds/m 2,1.1 seeds/m 2,and 0.2 seeds/m 2 in Korean pine-basswood forest,mixed Korean pine-hardwood forest,mixed conifer-hardwood forest,white birch forests,and oak forests,respectively.In the first three forest types,percentages of SS(potentially viable seeds) were 11.2%,3.5% and 27.8%,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s of ICS(not viable seeds) were consistent at around 35%.The higher but variable percentages of OCS(not viable seeds) indicated high seed predation in these forests.Compared with other studies,we recorded higher percentages of seed damage,probably due to our survey approach and the increased depth of seed bank sampled in our study.Depletion of pine seeds in the seed bank greatly reduced seedling and sapling recruitment.Densities of pine seedlings varied from about 180 trees/ha in the mixed Korean pine-hardwood forest to about 5,400 trees/ha in the mixed conifer-hardwood forests and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variation.Saplings were rare in the mixed Korean pine-hardwood forest,but ranged in the thousands in other forests.Large scale pine seed harvest has serious
LI Yun-binMOU PuWANG Tian-mingGE Jianping
关键词:红松阔叶林区域生态系统
植物吸收根的增殖和生长与养分变异的关系——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根实验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构件理论认为植物根可以相对独立地吸收养分和对所处环境的养分条件做出响应。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单个根(构件)的生死、生长发育与其吸收的养分收益和自身建造、维持的消耗有关。基于此,该文提出两个关于吸收根生死条件的假设:1)当可利用养分低于低临界值,根死亡在一段时滞(数天到几周)后发生;2)当可利用养分高于高临界值并持续一段时间,新的侧根产生。为了检验这两个假设,用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作实验物种,设计了温室分根实验。每株植物选3个一级根,分别引入3个不同养分水平的斑块:0、20、200μgN·g–1。每4天将根暴露并拍照,查数新根数并测量细根总长度和一级侧根长。由于高养分处理斑块内根的快速生长,实验在开始后8天或12天结束。结果显示:除臭椿在0养分处理外,三物种在各养分处理下都有侧根产生,总根长均有增加;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不同观测时间和养分水平处理间的侧根数目和总根长差异显著,而一级侧根长除臭椿外变异均较小;整个过程中没有根死亡。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两个假设。本研究还为进一步探究根模块构件增殖、生死过程机制提出新的建议,即除需要更长的实验时间外,还应该考虑:1)多种资源各自及联合对根生长、生死过程的影响;2)资源斑块和整个根系生长背景的资源丰度对比;3)根构建和根维持的相对C消耗。
胡凤琴牟溥
关键词: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
臭椿治理铜污染土壤的实验测定被引量:6
2014年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适应多种不良的环境,在中国广泛分布,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物种。通过种植实验检验臭椿修复铜污染土壤的能力。臭椿实生苗移植于4种不同铜的质量分数(0、29、57和86 mg·kg-1)、3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照、有机肥、无机肥)的土壤,经过5周种植,测量臭椿根、茎、叶的铜含量及各部分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铜浓度的差异对臭椿生长没有显著影响;2)土壤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臭椿生长,施加无机肥生长最佳,对照次之,施有机肥最低;3)随土壤铜浓度增加,臭椿根、茎、叶的铜含量增加,然后趋缓,但似乎根、茎、叶的铜含量变化不同步;4)土壤肥力对臭椿茎、叶的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根的铜含量影响显著,施加无机肥的根中铜含量显著增加。臭椿经过短短5周处理,其体内铜的质量分数就到达120μg·g-1,且铜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比为根:茎:叶=2?1?2。相比一些超富集铜的草本植物,臭椿的铜吸收能力尚有距离,但其高生长、高抗逆性、深根系的特点,加之其对其他众多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使得这个物种在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研究丰富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种库,为进一步寻找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更有效的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嘉斌杨艳陈密牟溥胡凤琴徐广志孙丽
关键词:土壤铜污染生物修复臭椿
小兴安岭地区大型偶蹄类植物性可食资源质量的研究
2014年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分布于5种森林类型的样方.比较不同林型、季节及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得到这些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研究发现:1)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季节以及食物类别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叶、蕨类是粗蛋白含量最高植物性可食资源,且春季植物性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3个红松阔叶林型的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2)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纤维含量仅在不同可食资源类别间差异显著,而季节与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在6类可食性资源中,灌木茎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灌木叶、蕨类粗纤维含量低且粗蛋白含量高而品质最高.
李云斌牟溥李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