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663)
- 作品数:8 被引量:329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少昆王克如侯鹏谢瑞芝范盼盼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机械作业对玉米子粒收获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7
- 2016年
- 在玉米收获季节,通过6组不同收获机械收获玉米子粒的对比试验与测试,研究不同机械作业对玉米子粒直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获子粒后,子粒破碎率普遍较高,大多超过5%的国家标准;杂质率和落粒损失率普遍较低,分别低于3%和5%的国家标准。子粒破碎率和落粒损失率在不同收获机械及其作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杂质率差异相对较小,收获机械作业是造成玉米子粒破碎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 王克如李璐璐郭银巧范盼盼柴宗文侯鹏谢瑞芝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
- 中单909在聊城市的梯度增密种植表现与产量潜力研究
- 2016年
- 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两年分别在聊城市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 12个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通过相关数据采集,分析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表明,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0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 张素芳刘芳刘静司立英王克如
- 关键词:玉米
- 玉米杂交种扩散影响因素模型估计
- 对玉米杂交种年最大种植面积和经济寿命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年最大种植面积主要取决于杂交种的丰产潜力与总品种数,而产量、株高和同期总品种数对经济寿命表现出负向效应,建议要正确处理好“高产” 与“稳产”的关系,通过改变育种目标...
- 王崇桃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推广面积经济寿命
- 鲁西地区夏玉米增密种植的产量效应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000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年分别在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12个密度处理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年共24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3424.5、12676.5kg/hm^2,其中有10个处理单产超过9000kg/hm。;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要达到9000kg/hm^2以上的高产,种植密度在6.0万~13.5万株/hm^2,收获穗数在6.0万-11.5万穗/hm^2;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7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 张素芳高爽刘芳张静王克如李少昆
- 关键词:夏玉米
- 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61
- 2013年
- 研究玉米品种、子粒水分含量、产量水平、种植密度、种植行距、植株高度、穗位高度及收割速率等因素对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粒含水量与机收时子粒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呈显著相关,子粒水分含量越高,机收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越高,但田间损失率越低。不同来源品种机收质量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
- 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王喜梅孙亚玲陈永生王玉华韩冬生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子粒含水量破碎率产量损失率
- 作物产量层次框架模型与技术选择策略研究
- 针对作物高产创建投入大、成本高、高产不高效的现状及设定的产量目标难以大面积实现的问题,开展作物有效增产途径与高产创建策略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借鉴作物产量差研究方法,在对作物光温理论产量、高产纪录、区试产量和大田平均产量4...
- 王崇桃
- 关键词:作物增产途径
- 文献传递
- 郑单958与先玉335子粒脱水特征研究被引量:41
- 2016年
- 以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其子粒脱水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子粒含水率与脱水速率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不断降低,但两个品种差异明显。生理成熟时,郑单958子粒含水率为27.19%~30.51%,先玉335为24.61%~26.78%,较郑单958低2.58~3.73个百分点。含水率稳定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子粒含水率分别为21.77%和16.96%,先玉335较郑单958低4.81个百分点。郑单958的子粒脱水速率低于先玉335,调查范围内该品种子粒含水率均高于先玉335。相关分析显示,子粒含水率变化与苞叶、穗轴的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柄含水率变化无相关性,苞叶和穗柄的含水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穗轴含水率则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 李璐璐谢瑞芝范盼盼雷晓鹏王克如侯鹏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
- 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被引量:153
- 2016年
- 为探索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玉米产量与效益协同提高,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与单产增加的关系、不同产区玉米种植密度现状、增密种植的增产效果以及子粒机械直收技术的优势,构建了以筛选耐密抗倒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密植增穗增产、提高群体整齐度、构建高质量群体、全程机械化作业、强化规模种植与统一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该模式2013年起被农业部遴选为全国玉米主推技术,在全国玉米主产区推广,创建了一批高产高效典型。其中,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2014年在新疆兵团71团创造了18 414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净利润达到24 118.2元/hm^2,实现了玉米高产与高效协同,为玉米生产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玉米生产提供了典型案例。
- 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侯鹏明博杨小霞韩冬生王玉华
- 关键词:玉米密植高产高效
- 玉米高产产量形成特征及其验证被引量:7
- 2013年
- 分析中国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的典型特征、内在规律,提出产量突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并进行高产验证。结果表明,35°N^44°N可作为中国玉米高产带。收获穗数是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按80%置信限计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产量实现15000kg/hm2的理想结构模式为:种植密度70755~101250株/hm2,穗数7.01×104~10.09×104穗/hm2,穗粒数453~642粒,千粒重323.0~414.9g,单穗粒重162.5~236.2g;高产田单株生产力以穗粒重200g左右的中穗型为主。选择耐密植、中晚熟品种,增密种植,保障水肥供应,精细管理,适时晚收,创建一个高质量群体,增加花后物质生产量和转移率,充分挖掘当地光热资源是当前中国玉米高产突破的主要途径。
- 王崇桃李少昆
- 基于不同叶位受光条件的玉米冠层光合生产能力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37 500株/hm^2和67 500株/hm^2密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和光合有效辐射。从玉米冠层顶部到基部,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呈单峰不对称曲线分布,最大值出现在顶4~6叶,两个密度下表现一致。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在37 500株/hm^2和67 500株/hm^2的条件下,棒三叶(顶7~9)叶面积分别占群体的28.74%和29.11%,其光合生产能力分别占群体的29.60%和29.04%;棒三叶上部的3个叶片(顶4~6)的叶面积分别占群体的25.74%和25.12%,光合生产能力分别占群体的36.27%和40.57%;棒三叶下部的基部叶片分别占群体叶面积32.74%和35.23%,光合生产能力仅占群体的13.90%和9.79%。研究证实,由于冠层结构的不同造成冠层中光分布的差别,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效率,导致其光合生产能力的差异。构建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不仅需要关注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应该重视对冠层光合生产能力的分析。
- 范盼盼谢瑞芝明博李姚姚王克如侯鹏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冠层结构光分布光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