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48)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高玉葆任安芝林枫谢凤行王银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内生真菌
  • 2篇黑麦
  • 2篇黑麦草
  • 1篇地理种群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黑麦草
  • 1篇真菌
  • 1篇植物
  • 1篇内生真菌感染
  • 1篇种群
  • 1篇胁迫
  • 1篇磷缺乏
  • 1篇磷胁迫
  • 1篇麦草
  • 1篇菌种
  • 1篇菌种鉴定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合
  • 1篇共生体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高玉葆
  • 4篇任安芝
  • 3篇林枫
  • 2篇王银华
  • 2篇谢凤行
  • 2篇魏宇昆
  • 2篇张欣
  • 1篇陈磊
  • 1篇周芳
  • 1篇李川
  • 1篇包晓影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菌物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Influenc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Endophyte Infection on Ec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of Perennial Ryegrass被引量:6
2009年
A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fungal endophyte Neotyphodium lolii on the growth,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of perennial ryegrass(Lolium perennel L.),when growing at two N supply levels.Endophyte infec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shoot and root growth of ryegrass,but this difference was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high N supply treatment.At high N supply,endophyte-infected(EI) plants accumulated more soluble sugar in the sheath and the root than endophyte-free(EF) plants.Endophyte infection affected mineral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 more than in the shoot.We foun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endophyte infection on B,Mn and Mg in the root,but significant effect was only found on B in the shoot.EI plants tended to accumulate less B in the shoot at both N levels,but accumulated more B,Mn and Mg in the root at low N levels.The difference of growth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was significant.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and crude protein in the sheath were also dependent on the growth stages of both EI and EF plants.
An-Zhi Ren Yu-Bao Gao Wei Wang Jin-Long Wang Nian-Xi Zhao
关键词:多年生黑麦草
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磷缺乏的生理生态反应被引量:7
2007年
选取感染和未感染的黑麦草为材料,在田间盆栽条件下研究内生真菌感染对宿主植物抵抗磷胁迫方面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中缺磷或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内生真菌感染对植株地下部生长和生理指标有明显影响。缺磷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有助于黑麦草地下部分的生长,表现在根系总长度更长,生物量更大;同时根中酚类物质和有机酸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未感染植株,但因酚类物质和有机酸总量增加的同时并未伴随着二者浓度的增加,由此推测,内生真菌在改变宿主黑麦草根系代谢活动方面的贡献有限。此外,内生真菌感染显著提高了宿主植物的磷利用效率,这可能和缺磷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植株具有更高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有关。
任安芝高玉葆周芳陈磊
关键词:黑麦草内生真菌磷胁迫
禾草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共生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近百年的禾草内生真菌研究历经了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最初的家畜中毒事件认识到是一种共生内生真菌存在的缘故,到如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其共生机制,人类发现这类植物内生真菌并非想象中的对生态系统无足轻重。Epichlo及其无性型Neotyphodium与禾本科植物是系统发生的互利共生关系,尤其是Neotyphodium可提高宿主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和抵御动物的取食,增强植物的竞争力。禾草内生真菌有3种生活史:有性生活史、无性生活史和兼性生活史,后者表明真菌在不同的宿主及环境下既能营有性生殖也可营无性繁殖,是一种更灵活而有效的生活史对策。对内生真菌分子系统学、生活史以及与宿主禾草协同进化的研究发现,Neotyphodium起源于禾草致病真菌Epichlo的某些种,或是Epichlo与Neotyphodium的种间杂交后代。植物和内生真菌各异的生活史策略,真菌的种间杂交,两者的协同进化亦或种群间基因流的差异,都促成了共生体多样化的基因组合(Geneticcombination),也是其共生关系多样化的根源。内生真菌对宿主的有益作用只在特定基因型真菌、宿主和一定环境条件下才起作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要比农业系统复杂得多,是一个从互利共生至寄生关系的连续系统。未来对于更多共生体的遗传背景和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阐明将有助于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关系本质更加深入的认识。
魏宇昆高玉葆
关键词:禾草内生真菌基因组合
内生真菌感染对3个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内蒙古中东部草原3个不同样地(羊草、西乌旗和霍林河)中Neotyphodium内生真菌的侵染对宿主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L.)Keng)种群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羊草样地和西乌旗样地染菌(E+)羽茅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不染菌(E-)羽茅,说明E+羽茅植株具有更高的同化能力,而霍林河样地中二者差异不显著;3个样地中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对宿主羽茅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能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引起羽茅植株午间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与是否染菌没有必然联系;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对宿主羽茅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没有显著影响。
林枫李川张欣包晓影任安芝高玉葆
关键词: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类被引量:7
2008年
从内蒙古中东部草原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中分离、培养得到484株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并发现有少量Neotyphodium有性型Epichloё菌株存在。通过与已发表模式菌株的比较,鉴定其中两个种为N.chisosum和N.huerfanum。N.chisosum为羽茅内生真菌的优势种,而N.huerfanum是首次在羽茅中被发现。对其余暂未能确定种的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有自东向西增加的趋势,而内生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有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
王银华任安芝魏宇昆张欣谢凤行林枫高玉葆
关键词:NEOTYPHODIUM菌种鉴定
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3
2008年
分别从野生牧草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 (L.) Keng)、栽培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Millennium)、栽培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Justus)中分离出内生真菌Neotyphodiumsp.、N. coenophialum和N. lolli,通过体外培养法比较了这3种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羽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在两菌相交前对所有供试的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弯孢霉属(Curvularia sp.)和拟茎点属(Phomopsis sp.)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对峙培养3d后的抑菌率分别达70.1%、52.3%和30.9%,营养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是其主要的拮抗机制;从高羊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coenophialum对枝孢霉属病原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从黑麦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lolli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慢慢侵占整个营养空间,内生真菌停止生长并逐渐褐变死亡。体外培养结果说明Neotyphodium sp.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优于N. coenophialum和N. lolli,由此推测Neotyphodium sp.与宿主植物羽茅的共生可能有利于宿主植物抵抗病原真菌的侵扰。
谢凤行任安芝王银华林枫高玉葆
关键词:内生真菌病原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