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027)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唐博李子义张鹏张胜周好乐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乙酰化
  • 1篇原核
  • 1篇重编程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乙酰化
  • 1篇小鼠
  • 1篇克隆胚
  • 1篇克隆胚胎
  • 1篇基因
  • 1篇TET
  • 1篇WT1基因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2篇李子义
  • 2篇唐博
  • 1篇谭文涛
  • 1篇高飞
  • 1篇王中伟
  • 1篇周好乐
  • 1篇刘丽梅
  • 1篇安培培
  • 1篇张胜
  • 1篇张鹏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5-甲基胞嘧啶到5-羟甲基胞嘧啶的转变过程参与小鼠雄原核的DNA主动去甲基化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和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特异性抗体对小鼠原核时期胚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et(Ten eleven translocation)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早期原核阶段(PN1到PN3),雄原核中5mC的含量逐渐减少,而5hmC的含量逐渐增加。但是雌原核中5mC和5hmC的含量基本不变。在原核后期阶段(PN4到PN5)5hmC主要存在于雄原核中。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在小鼠MⅡ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中Tet1和Tet2基因表达量较低,但是Tet3在卵母细胞和原核时期表达量较高,随着胚胎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降低。结果表明,在小鼠原核时期阶段5mC到5hmC的转变过程主要是由TET3蛋白催化的,并且此过程参与小鼠雄原核的DNA主动去甲基化。
张鹏王中伟张胜唐博周好乐李子义
关键词:TET小鼠
WT1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细胞核重编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体细胞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物的成功是几十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这项技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哺乳动物克隆效率低下,且克隆后代发育异常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动物克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克隆动物中经常出现后代过大综合征(LOS),该病导致克隆动物早产、难产和易夭折。LOS类似于人的伯-伟综合征(BWS),BWS也称为Wlims瘤,表现为巨舌、内脏肿大等症状。研究发现BWS的发病机理与WT1基因(Wilms’tumor 1gene)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对体细胞核重编程和表观遗传学调控细胞重编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WT1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体细胞重编程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提供借鉴。
高飞刘丽梅安培培谭文涛唐博李子义
关键词:重编程组蛋白乙酰化WT1基因克隆胚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