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J200907)

作品数:4 被引量:8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静朋文佳何倩朱玉王炳翔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队列研究
  • 1篇猩红热
  • 1篇死亡率
  • 1篇死因
  • 1篇气象因素
  • 1篇去死因期望寿...
  • 1篇吸烟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患病
  • 1篇患病率
  • 1篇发病
  • 1篇发病率
  • 1篇被动吸烟
  • 1篇PRR
  • 1篇META分析
  • 1篇病例
  • 1篇病例对照
  • 1篇病例对照研究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朋文佳
  • 4篇王静
  • 3篇朱玉
  • 3篇何倩
  • 2篇王炳翔
  • 1篇肖长春
  • 1篇万亚男
  • 1篇胡志
  • 1篇闫军伟
  • 1篇陈若陵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内地居民2000-2009年被动吸烟率Meta分析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国内地居民2000-2009年被动吸烟率,并分析其在性别、城/乡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场所等因素间的差别.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居民吸烟的调查研究,再从中筛选出有关被动吸烟的研究报告.各资料间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模型进行合并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法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共入选相关文献19篇,累计不吸烟人数为195 349人,被动吸烟人数为70 781人,总被动吸烟率为47.04%(95%CI:38.88%~55.27%).将被动吸烟率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年份、研究地区和被动吸烟场所进行分层分析,男、女性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4.80%(95%CI:34.07%~55.79%)和49.09%(95%C:39.62%~58.59%),P<0.05;城市、农村地区合并的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6.10%(95%CI:28.88%~63.82%)和47.55%(95%CI:17.85%~78.25%),P<0.05;研究年份在2000-2004年被动吸烟率合并为47.59%(95%CI:38.31%~56.95%),2005-2009年为46.90%(95%CI:33.19%~60.87%),P<0.05;东、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1.38%(28.88%~54.47%)和74.38%(95%CI:59.08%~87.10%),P<0.05;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率分别为73.03%(95%CI: 60.41%~84.00%)、14.72%(95%CI:8.83%~21.82%)和25.90%(95%CI:5.65%~54.24%),P<0.05.结论 合并的被动吸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研究年份为2005-2009年的被动吸烟率低于2000-2004年,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高于东部地区,家庭内被动吸烟率高于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
何倩王静朱玉朋文佳
关键词:被动吸烟META分析
患病率比PRR和优势比OR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在流行病学领域中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时,常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吸烟与肺癌关系为例,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基本资料可整理成表1形式。
王静朋文佳何倩王炳翔朱玉胡志陈若陵
关键词:PRR患病率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2009年合肥市居民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了合肥市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合肥市2009年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9年年平均总死亡率为3.73‰,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37‰,女性为3.05‰。全死因期望寿命为85.21岁,女性高于男性。城市期望寿命低于乡镇。对合肥市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10.85岁,女性可提高18.20岁。结论近年来合肥市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死因谱发生了变化,影响人群期望寿命的主要死因以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肖长春朋文佳李晓(钅加)王静何倩朱玉
关键词: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
猩红热的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负二项回归分析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985—2005年安徽省某市猩红热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最低气温5项气象资料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并且对2006年每个月份的发病率做一个预测。结果模型的超离散度K=0.41(95%CI:0.32-0.53),进行似然比)x2检验x2=306.42,P〈0.001,认为发现负二项回归是适合的模型。猩红热的发生与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2006年各个月份的月发病率预测的结果表明(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Z=0.24,P=0.814),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通过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是不可忽略的气象因素。
王炳翔朋文佳闫军伟万亚男王静
关键词:气象因素猩红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