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6JSAYS001)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孙慰川覃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三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电影
  • 5篇台湾电影
  • 2篇递嬗
  • 2篇美学
  • 1篇代人
  • 1篇当代人
  • 1篇电影产业
  • 1篇电影创作
  • 1篇电影界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主题
  • 1篇中国电影
  • 1篇批判现实主义
  • 1篇潜文本
  • 1篇文本
  • 1篇文化
  • 1篇现实主义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文明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三江学院

作者

  • 7篇孙慰川
  • 1篇覃嫦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王童,台湾电影界的今村昌平被引量:4
2007年
王童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一位干将。台湾新电影曾执着地反思台湾的历史,而王童在后新电影时期的创作仍然延续了新电影的追求。他执导的《无言的山丘》是当代台湾电影史上一部艺术精湛、气势恢弘的力作,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与今村昌平一样,王童致力于通过电影来探讨本土文化生态。
孙慰川
关键词:台湾电影历史反思本土文化
论当代台湾电影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的递嬗被引量:7
2009年
1960年代,台湾"健康写实电影"所追求的只是有限度、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才为台湾电影真正建构了写实主义美学精神。在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空前高涨。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文艺观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当代台湾电影不断地张扬写实主义美学精神,本质上是在颠覆这种传统的文艺观,并致力于追求美与真的统一。这在中国文艺观念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孙慰川
关键词:台湾电影
写实主义影音风格:从缺失到建构和发展——论1950年代至今台湾电影影音风格的递嬗被引量:3
2008年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写实主义影音风格在台湾电影中是缺失的。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通过对长镜头、深焦摄影和定镜拍摄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来谋求美与真的统一,建构写实主义的影音风格。在后新电影时期,写实主义影音风格一方面在继续发展着,另一方面则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孙慰川
关键词:台湾电影写实主义
用胶片来显影当代人的焦虑——评台湾导演陈国富的电影创作被引量:1
2007年
陈国富的电影全都是关于台北的故事。他用一个外乡人的视角来看台北这座大都市,并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针砭时弊。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用胶片来显影当代人面对生活的焦虑。他对台湾民众集体性焦虑的揭示,捕捉到了今日台湾人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孙慰川
关键词:台湾电影
试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叙事主题及美学特征被引量:11
2007年
在李安执导的《家庭三部曲》中,《推手》和《喜宴》带有一定的奇观意味,《饮食男女》则从最平凡的饮食和婚恋切入,通过一组群像式的人物及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来展现中国文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与外来文化碰撞之后所呈现的新特征。《家庭三部曲》既表现出对父辈的关爱和同情,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权进行了解构,并对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局部性的颠覆。细腻严谨的视听语言、温柔敦厚的叙事态度和中国文人式的幽默是《家庭三部曲》主要的美学特征。
孙慰川
关键词:电影艺术美学特征
论当代台湾电影对城乡文明的书写被引量:4
2008年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城乡文明的复杂的审美情感构成了其电影的潜文本,而这些潜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以对显文本的审美价值的损害为代价的;潜文本与显文本在真实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悖逆。
覃嫦孙慰川
关键词:台湾电影乡村文明城市文明潜文本
论全球化时代华产跨国大片的发展策略被引量:8
2007年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要想在世界影坛上赢得话语权,实现中西电影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必须大力发展华产跨国大片。我们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确保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大片的制作;进一步大力促进跨国、跨地区合作拍摄大片;在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之间找到契合点,来制作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华产跨国大片。当然,华产跨国大片不应该为了票房等原因而刻意去迁就或迎合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中国电影人有责任用自己制作的跨国大片,在全球的银幕上书写真实、客观的中国形象,使华产跨国大片不仅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真正发挥“文化大使”和“国家名片”的作用。
孙慰川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