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47)

作品数:14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鄂崇毅姜莹莹孙永娟侯光良李凡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2篇盆地
  • 2篇斜坡
  • 2篇粒度
  • 2篇滑坡
  • 2篇黄土
  • 2篇不稳定斜坡
  • 1篇地貌
  • 1篇地面风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资源
  • 1篇地下水资源开...
  • 1篇地下水资源开...
  • 1篇东北部
  • 1篇雪灾
  • 1篇伊犁盆地
  • 1篇遗址
  • 1篇易损性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4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陇东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青海省人民政...

作者

  • 9篇鄂崇毅
  • 5篇孙永娟
  • 5篇姜莹莹
  • 3篇李凡
  • 3篇侯光良
  • 2篇杨龙
  • 2篇袁杰
  • 2篇张晶
  • 2篇赵亚娟
  • 1篇李萍
  • 1篇汪青春
  • 1篇陈宗颜
  • 1篇赖忠平
  • 1篇杨太保
  • 1篇刘钊

传媒

  • 4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地区不同海拔黄土磁化率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青藏高原黄土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但青海湖地区黄土中磁化率指示意义尚不明确,鉴于粒度指标意义明晰,对青海湖地区多个黄土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相关性研究,探究磁化率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磁化率存在差异:(1)低于3300 m时,磁化率和粒度对古环境指示作用较好,即气候暖湿,成壤作用增强,黏粒增加,强磁性矿物增加,磁化率升高,气候冷干时相反;海拔改变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磁化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2)高于3400 m时,粒度的古环境指示作用明确但磁化率不敏感,可能因为高海拔地区土壤易处于还原环境,强磁性矿物被溶解导致磁化率异常,磁化率随海拔上升而降低。
史运坤鄂崇毅张晶张晶李萍彭强李萍谢丽倩张兆康
关键词:黄土磁化率粒度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对全球变化异常敏感,系统研究该区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对理解青藏高原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部20个气象台站1982~2011年的年、季平均风速和年、季平均最大风速,2004~2011年大风日数、极大风以及最大风的风向、风频发现:(1)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最大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的平均风速和平均最大风速在四季中最大.(2)2004~2011各台站累计大风(17m/s)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一个极大值;托勒、野牛沟、冷湖3台站大风较多,冷湖、茫崖、刚察、兴海次之,海拔较低的西宁最少;台站春季多大风.(3)各个台站极大风速的风向和最大风速的风向较为一致;青藏高原东北部总体上风向可分为四种类型:WNW,W,WNW、NW,总体以偏西风为主.
姜莹莹鄂崇毅侯光良孙永娟李凡袁杰
关键词:风速风向大风日数
中亚则克台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被引量:6
2014年
选取位于中亚伊犁盆地中东部的则克台(ZKT)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3个光释光年代构建了ZKT剖面的年代框架,利用黄土沉积速率、粒度以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了伊犁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记录。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寒冷期(74.5~60 ka)、温湿期(60~30ka)、寒冷期(30~11.5 ka)以及11.5 ka以来的暖湿期,该气候演化特征与深海氧同位素不同阶段气候特征较为一致;(2)MIS4至MIS1阶段则克台剖面沉积速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49 cm·ka^(-1)、32 cm·ka^(-1)、13 cm·ka^(-1)和8 cm·ka^(-1);(3)ZKT剖面代表的伊利地区环境演变特征可与格陵兰冰芯进行良好对比,北大西洋地区的快速气候波动信号在伊犁地区气候记录相对清晰,在时间上呈同步变化。
鄂崇毅杨太保赖忠平孙永娟姜莹莹
关键词:伊犁盆地末次冰期环境演变
西宁市大气降尘粒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柴达木沙尘暴东移的必经之道和沉降区.对西宁3个采样点2013年1月至8月收集的尘暴与非尘暴以及混合降尘进行粒度分析,发现:1)西宁尘暴与非尘暴降尘粒度特征无明显差别,以粉质亚砂土为主,平均粒径Φ值介于5.76~5.23,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分选较差;2)兰州与西宁的非尘暴降尘物源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3)干法测量粗颗粒组分明显高于湿法,超细颗粒组分湿法高于干法,干法测量有利于获取尘暴降尘的原始粒度特征;4)西宁尘暴和非尘暴降尘粒度特征与西宁黄土样品粒度特征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
鄂崇毅袁杰姜莹莹
关键词:大气降尘粒度特征
小柴旦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柴达木盆地分布着的大量浅水盐湖,是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重要载体。盐湖沉积物粒度的测定及其解释对湖水动力学、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粒度作为湖泊沉积物中最直接的物理指标,在不同的湖泊中存在着多解性,因此,系统地研究不同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必要。本文以柴达木盆地的小柴旦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中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结合2个风成砂样品和1个湖泊钻孔样品(XCD3),系统研究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探讨可能影响粒度分布的外力因素。结果表明:(1)在两条采样路线上,样品粒度随水位深度增加逐渐变细,其平均粒径的变化范围自50.2μm至5.3μm,说明小柴旦湖这类小型浅水盐湖的沉积特征符合湖泊中湖滨至湖心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这一规律;(2)凡是湖泊水深超过200 cm的样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在小柴旦湖中较细颗粒主要赋存于深水区,指示深水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3)湖滨浅水区沉积物颗粒特征复杂,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多峰态,可能受洪积扇、植被和风浪的影响。选取柴旦气象站1956—2013年气象数据中极大风速计算风浪对水体的影响,最大影响深度为0.4 m,说明湖滨深度小于0.4 m的区域受风浪影响。结合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周围风成砂粒度特征,对小柴旦3(XCD3)钻孔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钻孔中68—70 cm和77—80 cm层位粒度特征指示水位快速下降,湖泊干涸并沉积风成砂;其余层位均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湖相地层,湖泊水位与现代相近。
吕顺昌鄂崇毅孙永娟张晶赵亚娟杨龙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永登县苦水镇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考虑苦水镇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作为评价因子,构建永登县苦水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划分出的76个易损性评价单元分为高、中、低和不易损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易损性分区划分结果,将苦水镇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逐个对评价单元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地质灾害风险性等级,最终将苦水镇地质灾害风险性划分为高、中、低、极低四个级别,其面积分别为0.05km^(2)、0.03km^(2)、0.22km^(2)和1.27km^(2)。最后,应用地质灾害风险区评价结果,结合苦水镇土地利用及城镇规划现状,划定了工程建设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及适宜性差区。
许泰鄂崇毅蒋兴波郜云峰付利钊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损性
天水市秦州区城区北山群发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被引量:13
2021年
天水市秦州区地理位置特殊,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有效缓解秦州区地质灾害进一步扩大,通过全面调查城区北山的(吴家崖-成纪新城段)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结合专家学者对该区域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泥石流的研究成果,对其稳定性、危害方式及潜在经济损失进行评价。针对各地质灾害点自身形成条件和发育特点,紧密衔接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工程治理、部分搬迁和监测预警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城区北山地段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人员与物资的安全,而且能够创造和谐稳定的投资生产环境,对秦州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功能。
许泰鄂崇毅蒋兴波张卓朱秀兰张巨峰李彦举杨峰峰
关键词:地质灾害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治理措施
永登县苦水镇潜在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评价被引量:12
2021年
以永登县苦水镇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勘察对苦水镇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条件、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均为土质斜坡,主要沿东侧黄土丘陵区第一斜坡带呈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雨季效应。基于苦水镇地质背景条件,以斜坡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分别选取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各自的指标评价因子对其易发性进行分区和评价,进而以易发性分析结果对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苦水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非易发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6、0.01、0.03、1.37 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极低危险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18、0.035、0.031、1.386 km^(2)。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情况相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这对苦水镇地质危害的预测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甘肃省城镇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提供借鉴。
许泰鄂崇毅蒋兴波朱秀兰李彦举张卓张兆康曾泳昕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不稳定斜坡危险性
基于乡镇单元的青海高原果洛地区雪灾致灾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4年
雪灾是影响青海南部高原牧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通过利用青海、四川两省的气象站点资料,并结合GIS、RS工具,选取积雪深度、积雪持续天数、积雪面积比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果洛地区44个乡镇的雪灾致灾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致灾危险性轻度的乡镇数占总乡镇数的9.1%,中度的占31.82%,较重度的占52.27%,重度的占22.6%,其中,致灾危险性程度较重等级以上的乡镇比例占74.87%。因此可以认为,果洛州是一个雪灾致灾风险较高的地区。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轻度等级的分布在玛多县的花石峡镇、扎陵湖乡及玛沁县的东倾沟乡和拉加镇;中度、较重度等级的基本上每个县都有分布,但较重度等级的以达日县和甘德县所占乡镇数较多;重度等级的只分布在达日县的桑日麻乡、特合土乡及玛沁县的当洛乡。
李凡侯光良鄂崇毅刘钊姜莹莹席永帅
关键词:雪灾
青海湖江西沟2号遗址炭屑浓度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对JXG2人类遗址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和不同粒级的炭屑浓度变化分析,研究了全新世炭屑颗粒大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10.4~9kaBP),细粒(10-50岬)和中粒(125-50g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而在全新世大暖期各个粒径的炭屑含量在整个全新世总体较低;5kaBP之后,降水减少,气温波动大,随着气温的波动,中粒炭屑浓度与之很好地对应。因此中粒(125~50gm)炭屑浓度的变化能较好地与各个时段的自然条件相对应。(2)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逐渐增加,细粒(10~50pm)和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7-6kaBP,中粒和粗粒(〉125μm)的炭屑浓度增高;4.5kaBP前后新石器文化活跃期,中粒炭屑浓度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人类活动。
姜莹莹鄂崇毅侯光良孙永娟李凡赵亚娟杨龙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