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984)
- 作品数:30 被引量:97H指数:5
- 相关作者:邵启祥焦志军彭鑫申卫红许逊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军事更多>>
- MicroRNA-34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颈环结构引物,建立外周血检测microRNA-34a(miR-34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样品的检测。方法用TRlzo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以颈环结构的RT引物逆转录出相应的cDNA,然后以miR-34a的PCR引物进行PCR检测,电泳观察结果。结果建立的颈环RT—PCR能正确检测miR-34a。在RA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miR-34a的表达,其中初发者栓出率较高(2/6),复发者检出率为(1/9);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和治疗好转者未见表达。结论成功建立检测miR-34a的方法,miR-34a检测可能对RA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陈晓旦刘秀雯吴琳成静阴晴李晶吴忠钱晖许文荣邵启祥
- 关键词:MIR-34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
- 原核表达的含PTD-eGFP不同分子质量融合蛋白穿膜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HIV-1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PTD)携带的不同分子质量融合蛋白的穿细胞膜能力。方法:诱导表达、纯化含PTD-eGFP的不同分子质量的融合蛋白,与细胞共育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评价融合蛋白穿膜能力。结果:诱导表达、纯化获得3种含PTD-eGFP的不同分子质量的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发现3种融合蛋白均具有高效穿膜能力。结论:PTD介导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与分子质量无直接关系。
- 田雨香许逊蔺昕陈勋宗扬勇招倩倩季宝菊王胜军许化溪邵启祥
-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分子质量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AML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初诊AML患者(初诊组)、23例经化疗取得完全缓解患者(CR组)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CD4+FOXP3+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同时还分析了外周血CD4+/CD8+比值、NK细胞及血清乳酸脱清酶(LD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ML患者初诊组及CR组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和CD4+FOXP3+T细胞均升高(P<0.01)。与初诊组相比较,CR组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无显著降低(P>0.05),CD4+FOXP3+T细胞明显下降(P<0.01)。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的升降与CD4+FOXP3+T细胞呈正相关(r=0.86;P<0.01)。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及CD4+FOXP3+T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0.52;P<0.01)、与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43;P<0.05),而与LDH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0.57;P<0.05)。结论: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增多可能是AML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变化对于AML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CD4+FOXP3+T细胞的作用类似于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其在AML疗效评价方面可能更有价值。
- 吴朝阳吴雅荣许化溪王胜军王法春陈巧云季勇慧钱震杨小飞盛晓静张永宁钱军
- 关键词:调节性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
- 缺失PRD的人FOXP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制备抗脯氨酸富含区缺失的人FOXP3(△PRD-hFOXP3)的单克隆抗体(mAb),为进一步研究人FOXP3各片段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PRD-hFOXP3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经筛选及克隆化建立2株分泌抗△PRD-hFOXP3的mAb杂交瘤细胞株;利用核型分析、间接ELISA及Western blot分别鉴定了杂交瘤的细胞核型、抗体的效价与特异性。结果:筛选到2株可稳定分泌抗△PRD-hFOXP3的mAb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2和3A11;2株抗体均为IgG1,腹水经ELISA方法测定效价均可达1∶105;Western blot显示这2株杂交瘤分泌的mAb均可与△PRD-hFOXP3蛋白特异性地结合。结论:成功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RD-hFOXP3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可用于人FOXP3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试剂的研发等。
- 黄莺倪爱民陈勋许逊季宝菊王胜军许化溪邵启祥
- 关键词: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
- Th17细胞与肿瘤微环境被引量:2
- 2010年
- 付婷杨佩芳焦志军
- 关键词:TH17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测定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新的效应T细胞TH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分布及意义。方法选取PHA或PMA+Ion作为刺激剂,建立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了35例活动期、30例稳定期RA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H17和TH1细胞百分率。结果PMA+Ion联合刺激的效果优于PHA。RA患者及正常人T细胞经PMA+Ion刺激后,CD3^+CD8^+T细胞IL-17表达水平较相应未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而不论是否加刺激剂,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3^+CD8^+IL-17^+细胞明显多于稳定期,二者均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呈现与TH17细胞类似的分布特点。结论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存在TH17细胞的分布异常,TH17细胞可作为评价R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 焦志军王文红尤海燕陈蕾汪毅李晶邵启祥
- 关键词:TH17细胞类风湿性关节炎流式细胞术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型EL/4细胞系的建立
- 2011年
- 目的:建立稳定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G-PRT)缺陷型EL/4细胞系,为小鼠T细胞杂交瘤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乙基甲磺酸(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提高EL/4细胞的基础突变率,用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8-AG)从5μg/ml到80μg/ml浓度逐渐筛选出对8-AG有稳定抗性的细胞株EL/4,并对其生物性状与基因表型进行鉴定。结果:通过筛选获得能够耐受高浓度(80μg/ml)8-AG的EL/4细胞,并能长期在20μg/ml 8-AG培养液中正常生长,但不能耐受次黄嘌呤-氨甲蝶呤-胸腺嘧啶(hypoxanthine-aminopterin-thymidine,HAT)培养基(3 d全部死亡),RT-PCR未能从该EL/4细胞中检测出HGPRT基因的表达,由此可见该EL/4细胞的HGPRT基因发生突变或者缺失。将该细胞经克隆后获得单克隆细胞株,并命名为突变的EL/4(mutant EL/4,mEL/4)。该细胞株能与磁珠分离的小鼠脾脏来源的CD4+T细胞在PEG作用下顺利进行融合。结论:成功建立了HGPRT缺陷型EL/4细胞系mEL/4,为制备T细胞杂交瘤奠定了基础。
- 龚文禚娅蒋砚秋潘晓园邵启祥
- 关键词:突变
- 多西环素作用前后小鼠胸腺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作用前后小鼠胸腺上皮MTEC1细胞系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阐明多西环素对胸腺细胞作用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分析H4和WCX2芯片捕获的多西环素作用前后差异蛋白表达谱,然后利用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搜索和分析表达改变的蛋白。结果:SELDI-TOF蛋白芯片中H4芯片捕获了13种表达增高蛋白,5种蛋白表达降低。WCX2芯片捕获了14种表达增高蛋白,4种蛋白表达降低。共有5种蛋白在两种芯片中均显示表达增高,其中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有关的蛋白为硫氧还原蛋白(thioredoxin,Trx)。结论:多西环素对MTEC1细胞的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有可能促进MTEC1细胞抵抗凋亡。
- 禚娅刘慧蒋砚秋何大澄陈慰峰邵启祥
- 关键词:多西环素蛋白质芯片
- 带PTD的小鼠Foxp3 PRD缺失突变体对小鼠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构建和表达带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的Foxp3(forkhead boxP3)PRD缺失突变体(PTD-ΔPRD)融合蛋白,并探讨其对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小鼠ΔPRD片段核酸序列,将其分列插入到带PTD的pET28a-PTD和pET28a-PTD-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融合蛋白,利用镍柱获得并复性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穿膜进入小鼠T淋巴细胞瘤株EL-4细胞中的能力、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融合蛋白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融合蛋白可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表达,并获得了大量纯化的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显示融合蛋白穿越细胞膜进入EL-4细胞核中,混合淋巴反应初步证明融合蛋白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结论:成功表达小鼠PTD-ΔPRD Foxp3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有效进入细胞核内,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 申卫红刘静彭鑫宗杨勇许逊邵启祥
- 关键词:蛋白转导结构域FOXP3
- Foxp3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07年
- 黄莉莉邵启祥
- 关键词:FOXP3自身免疫耐受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