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3DIB4J129)

作品数:4 被引量:87H指数:4
相关作者:庄平章龙珍张涛黄晓荣颜世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幼鱼
  • 3篇中华鲟
  • 3篇中华鲟幼鱼
  • 3篇长江口
  • 1篇底质
  • 1篇毒性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异速生长
  • 1篇湿地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系统
  • 1篇水净化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污水处理系统
  • 1篇污水净化
  • 1篇芦苇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4篇庄平
  • 3篇章龙珍
  • 2篇张涛
  • 1篇左本荣
  • 1篇顾孝连
  • 1篇袁峻峰
  • 1篇赵峰
  • 1篇丁峰元
  • 1篇姚志峰
  • 1篇毛翠凤
  • 1篇颜世伟
  • 1篇黄晓荣
  • 1篇石小涛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6
2010年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姚志峰章龙珍庄平黄晓荣颜世伟
关键词:中华鲟幼鱼肝脏抗氧化酶
长江口南汇潮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功能被引量:9
2005年
2002年8月~12月对长江口南汇潮滩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潮滩沉积物中N、P含量变化及其与功能细菌含量间的关系,以及芦苇对污染物质的直接去除作用。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显著,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06%,76.82%和92.47%;沉积物中N、P含量随样点与排污口间距离增大呈下降趋势;沉积物中NH4+—N、NO3-—N、DIP含量与功能细菌数量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收割芦苇去除的N、P量分别只占全年排入湿地总量的2.201×10-5%、4.552×10-4%。潮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潮汐稀释转移,沉降,滩面沉积物吸附等物理过程和微生物分解等生物过程的综合作用,而潮滩植物的直接去除作用仅占很小部分。
丁峰元左本荣庄平袁峻峰
关键词:长江口潮滩湿地污水净化沉积物芦苇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生长特性被引量:28
2005年
2004年5~8月中华鲟幼鱼降河洄游途中在长江口聚集期间,收集到196ind幼鱼样本,分析研究了其生长特点.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逗留期间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分别从5月下旬刚到达长江口时的16.68±3.27cm和28.69±16.06g增加到8月份入海时的31.90±7.77cm和236.77±176.64g,体长增长1.91倍,体重增加8.25倍.中华鲟幼鱼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其幂指数b值在5月和8月小于3,此时表现出异速生长.b值在6月和7月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6月和7月的肥满度也高于5月和8月.表明6月和7月的生长情况要好于5月和8月.这一现象可能是中华鲟幼鱼在5月和8月有2次生活环境改变和食性变化所导致.
毛翠凤庄平刘健张涛章龙珍
关键词:中华鲟异速生长肥满度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底质的选择被引量:20
2008年
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对沙(直径<0.2cm)、小砾石(直径1~2cm)、中砾石(直径4~5cm)、大砾石(直径13~15cm)4种底质类型的选择。结果表明:单尾鱼实验时,中华鲟幼鱼(体长283.0mm±18.6mm,体质量86.2g±17.8g,n=30)在4种底质中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沙51.50%±21.20%、小砾石20.27%±9.70%、中砾石18.03%±6.17%、大砾石10.20%±11.20%,幼鱼在沙底质中时间明显长于其它3种底质,且差异极显著(P<0.01);多尾鱼实验时,中华鲟幼鱼(体长278.0mm±14.3mm,体质量79.2g±19.6g,n=30)在4种底质中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沙46.25%±8.06%、小砾石19.38%±7.72%、中砾石18.75%±7.19%、大砾石15.63%±8.92%,幼鱼在沙质底质中的数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底质,且差异极显著(P<0.01);多尾鱼实验中,活动鱼(在水层中游动,不贴底)在4种底质中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非活动鱼(贴底游动或静止)在沙底质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底质(P<0.01)。单尾鱼(从时间角度)和多尾鱼(从数量角度)实验均表明,中华鲟幼鱼明显选择沙底质。
顾孝连庄平章龙珍张涛石小涛赵峰刘健
关键词:中华鲟栖息地底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