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Y107)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何慧丽程晓蕊宗世法陈博杨雅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2篇专业合作社
  • 2篇合作社
  • 2篇村社
  • 1篇担保
  • 1篇政党
  • 1篇人口
  • 1篇融资
  • 1篇融资困境
  • 1篇三农
  • 1篇蔬菜
  • 1篇蔬菜专业合作...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社会
  • 1篇乡土
  • 1篇乡土文明
  • 1篇小农
  • 1篇利他
  • 1篇留守

机构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篇何慧丽
  • 1篇宗世法
  • 1篇宋雅楠
  • 1篇杨雅如
  • 1篇温铁军
  • 1篇程晓蕊
  • 1篇杨雅茹
  • 1篇陈博
  • 1篇陈新达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人民论坛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世界农业
  • 1篇制度经济学研...
  • 1篇农业部管理干...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发展的必然性、紧迫性及政策调整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首先界定了村社综合合作社的内涵,即植根于农村社区(村或镇)并以其为边界、以金融合作为核心、以专业合作为基础的合作社形式。在对当前国内外关于村社综合合作社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发展的实践,研究了我国现阶段村社综合合作社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政策所要进行的相应调整。
杨雅如
关键词:村社专业合作社
亟待从村庄层面突破小农困境被引量:10
2014年
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避免“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如何保障近7亿农村留守人口的就业和增收、农村社会的良性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在生态文明战略指导下,突破小农困境达成新型农民合作的一个基本命题。
何慧丽温铁军
关键词:小农村庄农村社会城市化进程留守人口生态文明
亲缘利他、互惠利他、强制利他及合作机制的演化被引量:12
2014年
许多学者认为利他同利己一样是人的一种内生偏好,而利他行为能够激发个体之间的合作,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强制利他则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合作机制。本文通过探索各种利他行为的本质和依存条件,建立利他行为与合作机制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达到在合作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和框架中对利他行为进行解读的目的。
杨雅茹陈博
内部担保与反担保:破解合作社融资困境的制度安排——基于河北省保定市XN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加快中国农业转型,增强农村活力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XN蔬菜专业合作社利用成员之间社会资本的差异,通过内部担保的形式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了贷款;并引入了供应链融资的制度安排,通过反担保的形式化解了担保人面临的农户违约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合作社融资制度的深入剖析,为政府制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合作社自身选择融资策略提供思路。
宋雅楠陈新达
关键词:担保反担保供应链融资
从东方理性复兴的角度看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被引量:4
2015年
相较于对外转嫁成本的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而言,中国如何在推进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又能够从组织制度创新层次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的一个东方式的基本命题。本文从中国主位的角度,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理性的政治经济实践传统普遍臣服于西方理性的发展模式,具有一种从属的伴生性,这为东方理性现阶段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下得到复兴提供了可能。东方理性复兴有两个重要表现——村社理性的复兴和政党理性的自觉。前者是实践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的基础性目标,而后者则是实践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的组织主体保障。
何慧丽王辉
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总结及反思——以开封10年经验为例被引量:19
2014年
本文从"事"、"理"、"道"的不同层面,阐释了由当代知识分子参与的、在豫东农业大市开封长达10年间所发生的新乡村建设运动。首先,通过追溯开封10年新乡村建设试验的主要事件,阐述"多元一体"力量参与的农民自助合作与城乡互助合作的过程,乡土文化复兴运动的内容和方法革新以及范围的扩展延伸等。接着,以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化的"成本转嫁机制"导致"三农"问题之"反题",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在基础、外部条件和"乡土性与综合性"的经验特点之"正题",以及在结构化反向与正向的博弈中,试验只能是"运动的"而非"制度的"之"合题",阐释了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结构之"理"。最后,通过对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追溯,阐述了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是以"新"溯"旧",复兴中国乡土文明,其未来必将通向生态文明之路。
何慧丽程晓蕊宗世法
关键词:乡土文明生态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