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6020)

作品数:75 被引量:709H指数:15
相关作者:陈建峰李春忠毋伟姜海波魏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化学工程
  • 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理学
  • 6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纳米
  • 9篇燃烧合成
  • 9篇改性
  • 9篇超重力
  • 8篇氧化钛
  • 8篇碳酸钙
  • 7篇二氧化钛
  • 6篇氧化锌
  • 6篇催化
  • 5篇多孔
  • 5篇多孔氧化铝
  • 5篇多孔氧化铝膜
  • 5篇氧化硅
  • 5篇增韧
  • 5篇碳纳米管
  • 5篇纳米管
  • 5篇纳米碳酸钙
  • 5篇纳米氧化锌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紫外

机构

  • 40篇华东理工大学
  • 28篇北京化工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纳米材料科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科技公司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37篇李春忠
  • 26篇陈建峰
  • 13篇毋伟
  • 12篇胡彦杰
  • 9篇姜海波
  • 9篇顾锋
  • 6篇魏飞
  • 6篇赵尹
  • 5篇王玉红
  • 5篇刘杰
  • 4篇曾晓飞
  • 4篇邵玮
  • 4篇李亚玲
  • 4篇张建文
  • 3篇王兰娟
  • 3篇许明
  • 3篇王庚超
  • 3篇赵瑾
  • 3篇沈志刚
  • 3篇陈雪花

传媒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Partic...
  • 6篇过程工程学报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功能材料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现代化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Journa...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第八届全国颗...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19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 14篇2004
  • 7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烷偶联剂对抗紫外纳米ZnO的表面改性研究(二)——KH550浓度及pH值对ZnO表面改性的影响
采用 KH55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粉体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粒度和抗紫外性能的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 KH550偶联剂含量及 pH 值对纳米氧化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浓度1.0%~...
贺俊卿邵玮邓超李春忠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抗紫外
文献传递
正交实验法优化超细硫酸沙丁胺醇的制备工艺被引量:1
2004年
以沙丁胺醇和硫酸为反应物 ,在异丙醇溶液中采用反应结晶法制备超细硫酸沙丁胺醇颗粒。通过正交实验 ,对制备过程中影响产物粒度和产率的因素 ,如 :硫酸浓度、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优选条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当硫酸浓度为 1 0mol/L、反应温度为 5℃、搅拌转速为 90 0r/min、反应时间为 1 0min时 ,可以得到短轴为 5 0~ 6 0nm、长径比为 2 0~ 35且粒度分布较窄的针状硫酸沙丁胺醇颗粒。经IR、XRD分析表明 ,所得产品的纯度大于 98 0 % ,产率大于 95 0 % 。
续京刘晓林雷霁霞陈建峰Yun Jimmy
关键词:硫酸沙丁胺醇反应结晶法超细颗粒正交实验
Engineering of drug nanoparticles by HGCP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被引量:7
2008年
This paper reviews our work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gh gravity controlled precipitation (HGCP)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drug nanoparticles,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RPB). Several kinds of drug nanoparticles with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PSD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HGCP, including the 300-nm Cefuroxime Axetil (CFA) particles, 200–400-nm cephradine particles, 500-nm salbutamol sulfate (SS) particles (100 nm in width), and 850-nm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BDP) particles, etc. Compared to drugs available in the current market, all the drug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HGCP exhibited advantages in both formulation and drug delivery, thus improv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HGCP is essentially a platform techn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nanoparticles for oral and injection delivery, and of inhalable drugs for pulmonary delivery. Consequently, HGCP offer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ue to its cost-effectiveness,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the ease of scaling-up.
Ting-Ting Hua, Jie-Xin Wanga, Zhi-Gang Shena, Jian-Feng Chena,b, a Key Lab for Nano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b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High Grav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E/VAC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制备了PC/ABS/(FYVAC)合金材料。研究表明,添加5份E/VAC可显著提高PC/ABS舍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当PC/ABS合金中E/VAC形成的弹性核粒径为0.2~0.4um,且在PC/ABS基体中分散均匀、大小均一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到48.4kJ/m^2,增幅达48.73%。分散在基体中的E/VAC通过改变自身构象采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从而达到增韧PC/ABS合金的效果。
查留锋毋伟曾晓飞陈建峰王刚
关键词:增韧
气液法制备闪锌矿纳米硫化锌粒子被引量:1
2003年
文中采用硫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 ,制备纳米硫化锌。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平均晶粒大小和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 ,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制备出了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 7nm的闪锌矿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产品的晶相、大小。
李亚玲王玉红邵磊陈建峰甄崇礼
关键词:闪锌矿硫化锌
MMA接枝改性PVC/CaC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被引量:19
2005年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PVC/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表面PMMA的接枝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纳米CaCO3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在纳米CaCO3颗粒表面PMMA包覆层厚度为2 n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达到极大值。对比于未处理纳米CaCO3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纳米CaCO3,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SEM显示,经过PMMA接枝改性后的碳酸钙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
徐守芳陈雪花李春忠
关键词:纳米CACO3接枝改性
晶须碳酸钙的合成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晶须碳酸钙的合成技术备受关注,其中绝大多数方法是在常重力场中,通过向反应物系中添加某种晶形控制剂,或预先添加针状碳酸钙晶种,并辅以能够促使碳酸钙晶体沿单一方向生长的磷酸系助剂。与常重力场中各种合成方法相比,超重力反应结晶法无须针状碳酸钙晶种,所合成晶须碳酸钙短轴直径可达到80~250nm,同时较佳反应温度降低约20℃,合成等物质的量的晶须碳酸钙所需反应时间与添加剂用量分别为其他方法的1/18和1/20~3/20。
朱万诚陈建峰
关键词:碳酸钙晶须超重力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及光谱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了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硫化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粒子为球形,平均粒径为42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硫化锌呈现较好的闪锌矿晶型;XPS能谱表明纳米硫化锌的S(2p)的电子结合能为162.6 eV,Zn的2p3/2,2p1/2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1021.4,1044.6 eV。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纳米硫化锌在400-4000 cm^-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红外透过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纳米硫化锌在200-340 nm的紫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其禁带宽度为3.57 eV。EDX能谱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具有较高的纯度。
李亚玲王玉红甄崇礼
关键词:硫化锌纳米材料光谱分析
气相火焰燃烧合成铁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晶及其结构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气相扩散火焰燃烧制备了铁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晶,并利用XRD、EPR、ICP-AES和XPS等测试手段对该催化剂晶相组成、晶粒尺寸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铁掺杂改性对制备TiO2的晶相组成及晶粒尺寸都会产生影响。随着掺入量的增加,掺杂相Fe3+逐渐向TiO2体相富集,并促进了TiO2表面氧空位的生成。
赵尹刘秀红李春忠干路平姜海波胡彦杰
关键词:火焰燃烧二氧化钛纳米晶铁掺杂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扩孔及组装磁性纳米铁粒子被引量:8
2008年
以十六胺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合成孔径约3nm的多孔球形结构介孔二氧化硅(MS)材料.为满足组装磁性纳米粒子所需的孔径要求,提出了一种可较大程度扩大孔径的方法-复盐浸渍法,用多组分盐溶液(NaC1:LiCl:KNO3=4:1:1,ω)浸渍MS微球,然后在300℃加热2h,扩大MS孔径,扩孔后的MS微球孔径在10nm左右.采用电化学方法在MS介孔内合成Fe纳米粒子,并在H2气氛下加热还原得到Fe/SiO2磁性复合微球,制备出的磁性复合微球孔道内均匀地分布着Fe粒子.
王平朱以华杨晓玲韩霄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微球扩孔磁性纳米粒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