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520010101)

作品数:31 被引量:377H指数:8
相关作者:许为钢胡琳崔党群秦广雍焦浈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8篇小麦
  • 7篇选育
  • 5篇稳产
  • 5篇稳产性
  • 5篇谷蛋白
  • 4篇性状
  • 4篇亚基
  • 4篇麦谷蛋白
  • 4篇基因
  • 4篇丰产
  • 3篇亲本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高分子量麦谷...
  • 2篇蛋白
  • 2篇蛋白亚基
  • 2篇选育方法
  • 2篇优质强筋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农艺

机构

  • 8篇漯河市农业科...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郑州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省新乡市...
  • 2篇新乡市农业科...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国家小麦改良...

作者

  • 6篇许为钢
  • 5篇胡琳
  • 4篇焦浈
  • 4篇秦广雍
  • 4篇崔党群
  • 3篇张鲁军
  • 3篇董海滨
  • 3篇马华平
  • 3篇王根松
  • 3篇詹克慧
  • 3篇史艳芹
  • 3篇张磊
  • 2篇盖钧镒
  • 2篇姬生栋
  • 2篇朱红彩
  • 2篇董中东
  • 2篇陈鹏
  • 2篇王加传
  • 2篇王林海
  • 2篇许海霞

传媒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种业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1
  • 1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多抗稳产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2、周麦27选育与应用--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郑天存研究员成果展示
2019年
小麦是我国和世界的主要口粮作物,黄淮南片是我国小麦主产区。20世纪90年代末该区进入中高产阶段后,针对主栽品种丰产潜力不足、倒伏加重、病虫害多发、倒春寒、干热风威胁等问题,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郑天存研究员团队自1997年开始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等项目资助下,通过自创种质和亲本创育、聚合杂交改良,实现高产性、多抗性、稳产性和应用技术创新,历时20余年选育和推广应用了国审周麦22、国审周麦27,连续7年被定为重点示范推广品种,至2018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324亿亩。
郑天存殷贵鸿韩玉林杨光宇郑继周
关键词:主栽品种研究员多抗性稳产性
耐盐锻炼小麦幼苗的抗盐性及蛋白质和POD的表达差异被引量:6
2009年
为探究小麦幼苗耐盐锻炼的最适浓度和抗高盐胁迫能力及高盐条件下相关蛋白质和POD的表达差异,对新麦9号小麦幼苗进行5种盐浓度耐盐锻炼处理,然后再进行3.75 g NaCl/kg沙的高盐胁迫,在高盐胁迫第7 d取样,采用SDS-PAGE技术和复性电泳技术分析高盐胁迫条件下蛋白质和POD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耐盐锻炼能够提高小麦幼苗抗高盐胁迫能力,以2.50 g NaCl/kg沙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抗盐胁迫能力最强;(2)经2.50 g NaCl/kg沙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受到高盐胁迫时,被检测出225和233 kD两条新的蛋白带;(3)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受到高盐胁迫时,均比对照多检测到57、59和84 kD三条新POD酶带,而缺失52、55和60 kD三条POD酶带。说明耐盐锻炼的小麦幼苗抗高盐胁迫能力增强;受高盐胁迫的小麦幼苗发现有新的蛋白带和POD酶带表达。
姬生栋王加传范红军张现伟岳春晖陈鹏袁召
关键词:小麦抗盐蛋白质POD
离子束诱变小麦高蛋白突变体的SSR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从离子束注入小麦的后代中选到的株高变矮、蛋白含量提高的突变体M6进行分析,其中有两对引物扩增出与对照有差异的DNA片段。将差异DNA片段回收、克隆、测序、序列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突变体扩增的DNA片段主要表现为碱基的置换和缺失,其中有一个DNA片段序列与对照同源性较低,经BLASTn搜索,发现该变异序列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BAC克隆的一段序列匹配率达到95%。同时发现该序列与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高分子量麦谷蛋白(Agenome HMW glutenin)位点中的一段序列匹配率也达到95%。
陈秋芳焦浈押辉远秦广雍
关键词:离子束注入小麦突变体SSR
优质强筋小麦漯麦8号的综合评价及利用前景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3年多点区试表明,漯麦8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05%;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达到优质强筋标准、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张锋沈向磊赵永涛范志业任庆成
关键词:小麦丰产稳产性优质强筋抗逆力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4
2008年
小麦条锈病是直接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性病害之一,也是世界性病害。概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常用研究方法。
葛昌斌廖平安郭春强秦素研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强光高温同时作用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被引量:34
2008年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豫麦49、郑麦9405、周18为试材,用强光(1900μmolm~2s~1)、高温(35℃)同时处理材料3h,研究了高光强和高温共同合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郑麦9405和周18的光饱和速率、饱和光强均高于藁城8901和豫麦49,郑麦9405的表观量子效率也最高。强光高温处理使藁城8901、豫麦49和周18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较对照大幅下降;郑麦9405的Pn、Gs也出现了下降,但降幅最小,Pn仍保持11.6μmolCO2m~2s~1,Tr较对照略有上升;4种基因型小麦的Ci未较对照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4个材料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开放的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作用光下光系统II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上升;其中郑麦9405的各项荧光参数均较高。研究表明,小麦旗叶对强光高温的适应性存在品种间差异,郑麦9405的耐强光高温特性优于其他3个品种;强光高温下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大的NPQ可能是郑麦9405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齐学礼胡琳董海滨张磊王根松高崇许为钢
关键词:小麦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易恢性的差异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对16个K型不育系与12个恢复系组配的192个杂交组合的恢复度进行了鉴定,研究了不同不育系易恢性的差异以及恢复系的恢复力表现。结果表明,在16个不育系中,豫麦3号、豫农93019、豫农93151和漯珍1号的平均恢复度都在70%以上,为易恢性好的类型;豫教1号、豫农93221、S33、豫农92369、豫农92368和豫农92382的平均恢复度在60%-70%,为易恢性中等的类型;MS43、S34、豫麦21号、S43、矮82056和豫农212M2的平均恢复度在60%以下,为易恢性差的类型。在12个恢复系中,携带2对恢复基因的豫麦2号不仅平均恢复度高,而且在不同不育系间恢复力最稳定;豫麦54号和豫麦66号的恢复力最差,二者均没有携带Rfv1基因。不育系与恢复系间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
詹克慧高翔程西永许海霞董中东崔党群
关键词: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
优质强筋漯麦8号亲本选配与后代选育方法
2009年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鲁麦14(烟中1604)为母本,以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豫麦41(温麦4号)为父本配制成单交组合(编号为漯9816),采用系谱法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张宏生范志业薛国典
关键词:黄淮麦区选育方法亲本选配后代强筋
小麦新品种新麦2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1年
新麦21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寒、抗病、抗倒、早熟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中北部、苏北、皖北、陕西关中、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水、中晚茬地种植。针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总结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付亮李洋刘朝辉马华平周德慧程玉民史兆新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低能N^+离子束诱变小偃81后代紫秆变异分析
2010年
为了分析低能N+离子束诱变小偃81后代紫秆突变现象,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突变株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结果发现亚基的表达量减弱、亚基缺失以及亚基分子量的变化等3种类型的变异。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突变株基因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能离子束诱发突变株基因组DNA SSR带型的改变,主要体现为扩增片段的增加和缺失。以上结果表明,紫秆现象的产生很可能是由于低能N+离子的注入,导致野生型小偃81基因片段的缺失或基因重组,造成紫秆显性基因表达。
张鲁军王琳缑俊培史艳芹焦浈秦广雍
关键词:低能离子束SDS-PAGE亚基麦谷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