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2JCYBJC16400)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胡永成陈晓鹏方成于秀淳叶招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瘤
  • 4篇巨细胞
  • 4篇巨细胞瘤
  • 4篇骨巨细胞瘤
  • 4篇骨肿瘤
  • 3篇骨盆
  • 3篇骨折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手术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周围
  • 2篇近端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周围
  • 2篇多中心
  • 2篇多中心研究

机构

  • 13篇天津医院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大港油田集团...

作者

  • 13篇胡永成
  • 7篇陈晓鹏
  • 5篇方成
  • 4篇王臻
  • 4篇叶招明
  • 4篇于秀淳
  • 3篇袁斌斌
  • 3篇夏群
  • 3篇何鑫
  • 3篇吴苏稼
  • 3篇纪经涛
  • 2篇张玺
  • 2篇苗军
  • 2篇黄洪超
  • 2篇郑凯
  • 2篇徐明
  • 2篇王鹏
  • 1篇陈雁西
  • 1篇屠重棋
  • 1篇王林森

传媒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76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总结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西京医院、浙医二院、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所有膝关节周围GC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Campanacci分级、Ennecking分期、周围软组织受侵袭情况、病理性骨折程度和手术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膝关节周围GCT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376例GCT患者,原发302例,复发74例;男198例,女178例;发病年龄12~78岁,平均(35.6±12.8)岁,男性发病平均年龄(37.4±13.2)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33.5±12.0)岁,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膝关节175例(46.5%)、右膝关节201例(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远端202例(53.7%)、胫骨近端174例(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体破坏偏心性304例(80.9%),中心性72例(19.1%).未发生骨折261例(69.4%),简单骨折73例(19.4%),复杂骨折42例(11.2%).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越高,其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囊外病变比例及采取边缘切除方式的比例就越高.
赵立明徐明胡永成于秀淳王臻叶招明吴苏稼郭军王景华林秾张慧林陈晓鹏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多中心研究
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治疗的系统文献综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分析骨盆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好发年龄、发病部位、不同治疗方式的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 在医学常用外文数据库检索“giant cell tumor,pelvis”,在医学常用中文数据库检索“骨巨细胞瘤,骨盆”,时间选取1949至2012年,所有被检索的文献及参考文献均被用于分析,经文题、摘要、全文内容二次筛选,共筛选出38篇文献,将所涉及的骨盆G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删除重复报告的病例;收集每例入选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手术方式、随访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及死亡率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项研究.结果 筛选出的38篇文献中共165例骨盆GCT患者纳入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发病年龄14~73岁,平均33.2岁,高发年龄21~40岁;男、女比例为1∶1.7.发病部位:髂骨区(A区)48例,髋臼区(B区)60例,耻、坐骨区(C区)31例.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9.5年.27例(32.5%,27/83)患者出现治疗并发症,以病灶外整块切除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13/28)发生率最高;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内感染、切口延迟愈合.9例(45.0%,9/20)接受单纯病灶放疗的患者术后复发,24例(33.3%,24/72)接受病灶内手术的患者术后复发,5例(35.7%,5/14)接受病灶内手术联合放疗或冷疗的患者术后复发,1例(2.0%,1/51)接受病灶外手术的患者术后复发,总复发率为24.6%(39/158),死亡率为3.2%(5/158).结论 骨盆GCT临床少见,常累及髋臼区(B区),高发年龄为21~40岁,病灶外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最为常见,但术后复发率最低,骨盆GCT总体复发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郑凯于秀淳胡永成王臻吴苏稼叶招明许宋锋徐明
关键词:骨盆骨巨细胞瘤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比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GCT)无病理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差异,探讨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2000年3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等国内五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膝关节周围GCT病例91例,男40例(44.0%),女51例(56.0%);年龄17-78岁,平均36.81岁。分为无病理性骨折组(53例)和病理性骨折组(38例)。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资料中的肿瘤体积、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Campanacci分级、软组织侵袭情况及病理性骨折移位情况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20-40岁年龄段的GC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8.2%,53/91)。GCT位于股骨远端的比例病理性骨折组(78.9%)高于无病理性骨折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01);病理性骨折组的肿瘤体积[(98.46±53.35)cm]大于无病理性骨折组[(63.19±34.9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01);病理性骨折组肿瘤到关节面的距离(中位数:0.145am;极差:0.46cm)小于无病理性骨折组(中位数:0.170cm;极差:1.9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3,P=0.004)。软组织受侵袭不同程度在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04)。结论膝关节周围GcT肿瘤体积大小、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及软组织受侵袭程度均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袁斌斌胡永成王臻于秀淳叶招明屠重棋王林森何鑫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骨折放射摄影术
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距骨颈骨折螺钉固定安全通道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螺钉自距骨内侧壁安全固定时螺钉安全通道的建立。方法限定志愿者年龄20-60岁,男性身高165-185cm,女性身高155-175cm,体质指数(BMI)〈25,既往踝、足部无骨折病史,非重体力劳动及长期站立工作者,x线片证实无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共获得男性33名,年龄21-59岁,平均43.7岁,身高168-184cm,平均176.0cm;女性22名,年龄22-60岁,平均43.2岁,身高158-172cm,平均165.4cm。对所有志愿者的踝部及足部进行CT扫描,将重建层厚为0.75mm的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存入光盘,使用SuperImage^TM OrthopedicsEditionl.1软件对图像进行显示和三维重建。测量距骨颈和跗骨管的高度,建立螺钉进入跗骨管的模型;模拟螺钉自距骨内侧壁远端中1/3和下1/3两点置入,并沿两条不同的方向走行,测量螺钉的最大长度及角度;最后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距骨颈和跗骨管的高度值,同性别左右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距骨颈和跗骨管高度均大于女性;获得螺钉自距骨颈穿出进入跗骨管的模型;获得以距骨内侧壁远端中1/3和下1/3为入点、自不同方向置入时螺钉的长度值和角度值;以距骨内侧壁远端中1/3为入点时螺钉固定的夹角较以距骨内侧壁远端下1,3为入点时明显更大;计算出螺钉不同固定方向的长度、角度的安全范围。结论螺钉固定时应避免对距骨血运造成进一步破坏;距骨内侧壁中1/3是螺钉固定的良好入点;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与距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相结合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
张玺何锦泉陈雁西胡永成
关键词:距骨骨折内固定器
瘤段骨体外灭活回植治疗小儿股骨远端骨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高发年龄为10~20岁,5岁以下小儿发病罕见[1]。小儿骨肉瘤进行保肢手术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发生于干骺端的骨肉瘤多邻近骺板,若保肢手术中损伤骺板,则会引起患肢骨骼潜在生长能力的丧失而导致肢体严重的不等长,因此,需要有一种满足患儿较长生存预期和较高活动要求的重建方式[2]。
方成胡永成陈晓鹏纪经涛王鹏
关键词:骨肉瘤文献复习股骨远端回植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灭活
微侵袭性手术治疗骨囊肿的现状被引量:2
2013年
骨囊肿是一种充满液体的腔性骨组织良性病变,约占儿童原发性骨肿瘤的3%,好发年龄为5~15岁。与儿童一般良性骨肿瘤不同的是,其手术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关于骨囊肿的病因有多种学说,包括肿瘤学说、炎症学说、骨发育异常学说、静脉淤滞学说等。根据对不同病理基础的理解,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手术方法,并取得了不同的成功率。
陈晓鹏胡永成方成
关键词:手术治疗骨囊肿原发性骨肿瘤炎症学说良性骨肿瘤骨发育异常
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初步临床验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创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回顾性分析多中心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对评分系统进行初步临床验证。方法基于中国骨巨细胞瘤专家组成员的共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影响骨盆骨巨细胞瘤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相对重要的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进行分值计算,创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筛选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六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收治且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的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38例,依据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分析评分与手术方案、术后功能、临床预后的关系,验证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包含4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①肿瘤部位:非髋臼区(1分)、髋臼区(2分)、同时累及非髋臼区及髋臼区(3分);②肿瘤大小(在标准正位骨盆X线片上将半骨盆九格均分):肿瘤大小占1格(1分)、肿瘤大小占2格(2分)、肿瘤大小占2格以上(3分);③软组织肿块:无软组织肿块(1分)、软组织肿块存在皮质骨一侧(2分)、软组织肿块突破双侧皮质骨(3分);④骨盆环连续性:骨盆环连续性正常(1分)、非负重区受累(2分)、负重区受累(3分)。评分系统评分合计最低4分,最高12分。多中心38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评分平均为(7.8±2.6)分,低分组(4-6分)12例、中分组(7-9分)17例,高分组(10-12分)9例。三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构成比及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切除方式、重建方式、复发、并发症及MSTS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评分患者接受切除术可能性大,多需要重建,术后局部控制好,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大、术后功能差。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涵盖�
郑凯于秀淳胡永成王臻吴苏稼叶招明蔡郑东
关键词:骨盆骨巨细胞瘤多中心研究
血红素氧化酶1在ADSCs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慢病毒介导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转染诱导脂肪来源基质干细胞(ADSCs)后对细胞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10周龄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SCs,观察第3代细胞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分化研究,流式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物,确立分离细胞为ADSCs。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以Polybrene(8μg/m L)介导慢病毒转染AD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荧光表达优化转染复数,Western blot检测HO-1蛋白表达。设HO-1转染组(A组)、空载体转染组(B组)和未转染组(C组);MTT,流式分析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CD29(+)、CD44(+)、CD90(+)、CD31(-)、CD45(-);经菌液PCR和Western blot鉴定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与B、C组相比,A组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P<0.05),无血清培养基中较低的凋亡率(P<0.05),并增加细胞钙化基质形成的量(P<0.05)。结论:成功构建HO-1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ADSCs,HO-1基因转染入ADSCs后表达HO-1蛋白成功,HO-1转染后可以发挥对ADSCs促增殖、抗凋亡和促成骨分化的作用。
陈晓鹏胡永成方成张丽娟张荣信黄文敬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慢病毒载体成骨分化
骨干人工假体在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采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对7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骨干人工假体置换,男3例,女4例;年龄28~76岁,平均61.8岁.原发恶性骨肿瘤4例,转移癌3例.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通过MRI测量瘤段骨长度及软组织侵犯范围,再根据截骨长度选择骨干人工假体配件.取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按肿瘤切除原则充分显露术前MRI测量的瘤段骨及软组织肿瘤并截骨,扩髓后安装骨干人工假体,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年因出现肺转移而死亡,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未出现术区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乳腺转移癌患者术前多发转移,术后行综合治疗,带瘤生存;2例乳腺转移癌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7例患者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均无受限.结论 使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保留了邻近的髋关节及肌腱附着点,操作简单,住院时间较短,可早期负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
纪经涛张洪胡永成夏群苗军朱珊
关键词:股骨假体和植入物
Ilizarov技术在四肢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良、恶性骨肿瘤可引起四肢骨缺损和畸形,针对此类问题骨科医生总会面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和骨缺损重建方式。手术切除瘤体骨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常常用假体置换、自体带蒂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而Ilizarov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重建方式。Ilizarov技术有多种重建骨缺损、矫正骨畸形的方法,包括骨延长或骨搬运重建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骨缺损;延长和(或)矫正因良性骨肿瘤导致骨生长停滞而造成肢体不等长和畸形;二期治疗因其他主要重建方式失败后的骨不连或畸形。本文对Ilizarov技术在四肢骨肿瘤和骨畸形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何鑫胡永成黄洪超袁斌斌陈晓鹏方成
关键词:ILIZAROV技术骨肿瘤骨畸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