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519)
- 作品数:19 被引量:338H指数:11
- 相关作者:蔡银莺余亮亮朱兰兰王亚运李海燕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83
- 2015年
-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影响三个地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绩效评价排序前5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耕地保护补偿账务公开是否满意(C8)、对政府部门关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满意(C10)、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要求是否满意(C9)、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否满意(C3)和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是否满意(C7);3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不仅如此,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其指标评价信息可以揭示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存在的绩效问题,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 余亮亮蔡银莺
- 关键词:农户满意度绩效评价
- 生计资本异质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武汉城市郊区的516户农民为例被引量:38
- 2017年
- 以武汉市城郊江夏区和蔡甸区的516户农民家庭为实证,运用logistic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索家庭生计资本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及阈值。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呈显著正向相关,家庭农地资源禀赋、机耕能力、社会资源禀赋及经营能力的信任程度等与农地转出行为负向相关。相反,自然资源禀赋及农业机械投入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而家庭融资能力则对农户转入行为呈显著的负向影响。(2)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存在影响阈值的仅有韧性指数。当农户家庭韧性指数≤2时,随韧性指数增强农户农地转出倾向愈强;家庭韧性指数≥3时,农户农地转出倾向随指数增强而弱化。该研究从农户微观个体视角探索生计资本异质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为针对农户家庭需求制定差别化的农地流转政策、有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建议参考。
- 纪红蕾蔡银莺
- 关键词:农地流转行为生计资本分位数回归模型生计策略
- 生态功能区域农田生态补偿的农户受偿意愿分析——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被引量:28
- 2015年
-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实证,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损失,确定出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1在对保护性耕作有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分别有84%和70.67%的受访农户愿意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2随着化肥、农药的减少比例从<10%增加到>50%,农户的受偿额度分别由1 125元/hm2·年、3 600元/hm2·年增加到7 250元/hm2·年、9 815元/hm2·年,农户的机会成本分别由688元/hm2·年、2 808元/hm2·年增加到6 298元/hm2·年、9 321元/hm2·年,且在同等减少比例下,农户对农药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都要大于化肥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3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距离城镇的远近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农药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
- 余亮亮蔡银莺
-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
-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初期效应评估——东、西部地区的实证及比较被引量:28
- 2014年
- 研究目的:评估东、西部地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初期实施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补偿政策实施后东、西部地区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整体绩效从0.500分别上升到0.510、0.540,西部地区的实施效应略优于东部,但总体上补偿政策对两个地区耕地保护的贡献均不突出,有提升的空间;(2)东部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和耕地生态管护上的隶属度分别增加0.016和0.070,在耕地数量保护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上的隶属度却减少了0.020和0.011,说明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对东部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和耕地生态管护效果较显著,而对耕地数量保护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影响不大;(3)西部地区耕地数量保护和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隶属度分别增加0.117和0.113,而耕地质量保护和耕地生态管护的隶属度分别减少0.016和0.024,表明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促进西部地区耕地数量保护,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研究结论:补偿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西部地区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效率损失,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绩效,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实行差别化的补偿方式。
- 余亮亮蔡银莺
- 关键词:土地制度耕地保护经济补偿
- 主体功能区农田生态补偿的农户受偿意愿分析——以重点开发、农产品主产和生态功能区为实证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为实证,基于Hicks需求理论,构建假想市场条件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受偿额度、影响因素及异质性,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功能区为导向的差别化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农地发展权受规划管制的影响越明显,其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额度愈高,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平均受偿额度分别为7 821.45-9 421.05、6 936.30-8 608.05和3 017.10-3 775.65元/(hm^2·a)。受访农民的性别、教育程度及其关于农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文化价值、维持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农田禀赋、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承包地流转状况等资源特征对受偿意愿普遍具有正向影响,而受访农民的年龄和月收入状况对农户受偿意愿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对农田功能认知水平越强、家庭生计对农地的经济依赖性越强,其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愈强。
- 李海燕蔡银莺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条件价值法二元LOGISTIC回归
-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武汉城市圈规划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2
- 2016年
- "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兼具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制的功能,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有力政策工具,而各地普遍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否促进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待实证检验。以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为例,本文利用2002-2012年间湖北省74个县(市、市辖区)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土空间规划显著地促进了重点开发区域经济的增长,但对区域内不同行政级别的市辖区和县(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分别提高市辖区和县(市)级GDP增长率2.4和1.1个百分点,这一结论在对研究方法的匹配技术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对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增长实现机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实施后,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武汉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对相邻市、县的经济溢出效应更加明显,从而推动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上述研究结论对目前广泛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鉴于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市辖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县或县级市,今后规划政策的调整要在保持重点开发区域整体经济不断提升的同时兼顾地区间的协调发展,避免空间规划的实施导致内部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在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要逐渐形成其规模集聚效应,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提供基础,进而带动整个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 余亮亮蔡银莺
- 关键词:经济增长武汉城市圈
- 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及影响因素——成都市双流县与崇州市的实证被引量:6
- 2015年
- 在对成都市农户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后,农户在耕地保护、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接受先进技术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意识增强,农民的种植热情与土地增收期望比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强;2农户更愿意接受补偿标准较高、补偿方式自主性较强且有助于解决养老保障的补偿模式;3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受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净收入比例、是否村干部、务农身份类型、自信程度、对突发事件的抵抗力与孤单程度因素的影响。
- 程子良杨余洁高鹏蔡银莺
-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影响因素
- 农业补贴政策的区域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武汉、荆门、黄冈等典型主体功能区为实证被引量:16
- 2017年
- 基于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划的分析框架,以武汉、黄冈以及荆门等典型地区的6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51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应,并运用HLM模型进行分层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存在提升效用,但因农业补贴强化了农民的承包权意识,因而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建立的情景下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一定的抑制性。(2)村庄和农户个体两个层面均有指标对农业补贴实施效应存在着显著影响;在村庄层面,是否有公交对农户感知农业补贴的实施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在农户个体层面,村干部经历、自身自信程度、抵抗灾害能力、耕地块数、农业生产工具等对农业补贴的实施效应也有着显著影响。(3)不同主体功能区受访农民对农业补贴实施效果的评价存在着明显差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所占收入比重较大,受访农民对政府农业补贴标准的敏感度较高,对农业补贴实施效应的评价略低于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农民。
- 王亚运蔡银莺朱兰兰
- 关键词:农业补贴影响因素主体功能区
- 耕地功能分化视角下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偏好的异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以湖北省为实证,评价该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等典型功能区481个农户家庭样本的耕地功能状况,根据得分情况将农户家庭分成生活主导、经济主导和生态主导三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家庭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偏好。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耕地功能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重点开发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功能以经济和生活为主,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功能以经济为主,生态功能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功能以生活和生态为主。2三种类型的农户家庭对基本农田保护与相关政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农田其他功能的了解程度由高到低为生活主导农户家庭、生态主导农户家庭和经济主导农户家庭,90%以上农户认可农田保护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了解较匮乏。3三种类型的农户家庭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偏好存在差异。无经济补偿时,约50%的农户愿意将自家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有补偿时,农户的参与意愿显著提高,参与意愿由强到弱为生活主导农户家庭、生态主导农户家庭和经济主导农户家庭。
- 程子良蔡银莺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偏好
- 武汉城市圈规划设置前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被引量:2
- 2019年
- 测算及比较武汉城市圈在1996-2007年和2007-2013年两个阶段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显示:(1)武汉城市圈规划设置后(2007-2013年阶段)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设置前(1996-2007年阶段)高。2007年后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的平均综合利用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达到DEA有效的比例均明显上升。(2)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中技术进步对Malmquist指数增加的贡献度最大,而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作用则相对不明显。对比两个阶段的效率波动情况,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由1996-2007年的下降(0.935)转变为2007-2013年的上升(1.259)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1996-2007年多数地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退步;2007-2013年,除了孝感地区效率微弱下降,其余地区效率都有提升。(3)PSM-DID估计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规划设置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武汉城市圈规划设置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对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有积极意义。
- 张东丽蔡银莺
- 关键词:建设用地DEA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