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273)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辉于卫建杨光刘奔周杰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精神分裂症
  • 8篇分裂症
  • 5篇多态
  • 5篇微卫星
  • 4篇微卫星DNA
  • 4篇基因
  • 3篇多态性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血清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康复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凋亡
  • 1篇血蛋白质类

机构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市红十字...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大连市血液中...

作者

  • 10篇刘辉
  • 5篇杨光
  • 5篇于卫建
  • 4篇梁晓华
  • 4篇周杰
  • 4篇刘奔
  • 2篇许瑞环
  • 1篇肖南
  • 1篇邵岩华
  • 1篇张洪德
  • 1篇罗红
  • 1篇孙文平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fos诱导因子和血清蛋白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的病理活性因子。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 (10例 )血清与健康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观察淋巴细胞c fos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 ,用自动琼脂糖电泳分析仪检测血清蛋白 ;同时设立内科疾病组 (10例 )及健康人组 (2 4名 )对照做上述试验。结果 在 7 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检出c fos基因蛋白表达诱导因子 ,在内科疾病人组及健康人组中则未检出该因子。精神分裂症组与上述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表明 :精神分裂症组血清蛋白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有一种促c 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因子 ,其生物活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刘辉许瑞环朱鸿王竹花王家学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血蛋白质类C-FOS基因
精神分裂症与8个短串连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8个短串连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以50位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以150份正常人无关个体血液样本为对照组。采用PCR-STR复合扩增和毛细管电泳自动化检测技术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样8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分布。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精神分裂症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位点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用吻合度检验法验证观察组的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在8个被检STR基因座中有6个基因位点在精神分裂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7S820-11、D19S433-14.2、D19S433-15的频率低于对照组,危险度RR<1。TH01-7、D19S433-13、D19S433-15.2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危险度RR>1。8个STR基因座各基因型的观察值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D7S820-11、D19S433-14.2、D19S433-15可能与抑制精神分裂症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而TH01-7、D19S433-13、D19S433-15.2可能与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肖南刘辉王学滨于卫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遗传多态性
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与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淋巴细胞核原癌基因 (FOS)蛋白表达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检测精神分裂症 (SCH)外周血CD亚型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LTT) ,及正常人淋巴细胞在SCH血清作用下核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初发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降低 ,核FOS蛋白表达异常。结论 核FOS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许瑞环刘辉张洪德
关键词:原癌基因CD4^+CD8^+外周血细胞免疫
微卫星DNA FG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和康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通过对微卫星DNAFGA多态性的分析,了解精神分裂症与FGA有关等位基因的关联情况。方法:3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23例随机人群采用PEProfilerplus系统进行PCR复合扩增,然后用ABI31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结果:两组FG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4.671,P>0.05);精神分裂症组FGA-18的检出率为6.25%,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54);其他各等位基因检出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5.40,P>0.05)。结论:FGA某些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治疗和康复效果有关。
刘辉于卫建方芳王学滨梁晓华杨光刘奔周杰
关键词:微卫星FGA精神分裂症康复等位基因
随机人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卫星DNA vWA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英文)
2005年
背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关系密切,但对相关基因定位相当困难,因此有必要先寻找有关遗传标志。目的:通过对微卫星DNA vW A 多态性的分析,了解精神分裂症与vW A有关等位基因的关联情况。设计: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随机人群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病房和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精神分裂症病例为2002-03/07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32例,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随机人群样本为在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随机选取的正常人血液样本123份,无精神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无明确亲缘关系。方法:采取抗凝全血标本,用PE Profilerplus 系统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复合扩增,然后用ABI31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计算出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并按H ardy-W einberg平衡定律计算出各等位基因的理论频率与实际观测值,作吻合度检验和连锁分析;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随机人群进行比较,按RR =Pd ×(1-Pc)/Pc ×(1-Pd)公式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并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RR:相对危险度;Pd: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因频率;Pc:随机人群基因频率),RR >1为有易感倾向,RR <1为有抗性倾向。找出vW A 与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易感连锁或抗性连锁的等位基因。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随机人群vW A 等位基因关联性分析。次要结局: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随机人群vW A 等位基因频率与H ardy-W einberg定律的吻合度。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的测试样本均纳入结果分析。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随机人群vW A 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 ardy-W einberg平衡定律(P >0.05)。②精神分裂症患者vW A-14的检出率(17.2%)低于随机人群(33.3%),差异有显著性(RR=0.415,P=0.014);精神分裂症患�
刘辉于卫建方芳王学滨杨光刘奔梁晓华周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性分析微卫星DNAVWA多态性
微卫星DNAvWA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微卫星DNAvWA多态性的分析 ,了解精神分裂症与vWA有关“等位基因”的关联情况。方法 对 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2 3名随机人群采用PEProfilerplus系统进行PCR复合扩增 ,然后用ABI31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结果 两组vW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精神分裂症组vWA 14的检出率为 17 2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 33 3%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精神分裂症组vWA 17的检出率为 31 2 % ,对照组检出率为 19 5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他各“等位基因”检出率两组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vWA“等位基因”vWA 14和vWA 17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在第
刘辉于卫建方芳王学滨杨光刘奔梁晓华周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卫星DNA
微卫星D8S1179、D21S11和D18S51的遗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卫星位点D8S1179、D21S11和D18S51的多态性及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随机人群采用PE Profiler plus系统进行PCR复合扩增,然后用ABI公司的310型基因分析仪自动进行电泳分离和基因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组D8S1179-14的检出率为30.7%,对照组检出率为19.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21S11、D18S51位点的各等位基因频率的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吻合度检验,3个微卫星标记上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D8S1179-14位点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杨光罗红孙文平刘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血清中自身抗体与Fas诱导因子活性关联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身抗体产生的特点和机制。方法以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以经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使精神分裂症症状缓解的患者为药物控制组;以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清标本,检测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抗心磷脂抗体;将各组血清与正常淋巴细胞共育,检测淋巴细胞Fas蛋白的表达水平以确定各组血清中Fas蛋白诱导因子活性水平。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类风湿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药物控制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的Fas表达诱导因子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控制组血清中的Fas表达诱导因子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抗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与Fas表达诱导因子的活性水平等级正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血清中有促进Fas/FasL凋亡信息传导途径的因子存在,其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自身抗体产生重要环节。
刘辉邵岩华王家学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身抗体凋亡
精神分裂症与微卫星DNA D3S1358的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微卫星DNAD3S135 8多态性的分析 ,了解精神分裂症与D3S135 8有关等位基因的关联情况。方法 对 3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2 3名随机人群采用PEProfilerplus系统进行PCR复合扩增 ,然后用ABI31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结果 两组D3S135 8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精神分裂症组D3S135 8 14的检出率为 12 .5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 4 .4 7% ,两者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P <0 .0 5 ) ;精神分裂症组D3S135 8 17的检出率为 9.38% ,对照组检出率为 2 0 .73%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他各等位基因检出率两组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D3S135 8某些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在第 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易感或抗性基因。
刘辉于卫建王学滨方芳梁晓华杨光刘奔周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卫星DNA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
以年龄为标志量化分析疾病和机体的康复效能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机体的康复效能与年龄相关,利用以1982,1990,2000年中国大陆3次人口普查资料对疾病的发生与康复效能的年龄标志进行分析。方法:实验于2005-08在大连医科大学完成。1982,1990,2000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分别为10亿817万5288人,11亿3368万2501人,12亿6583万人,以3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为实验数据,计算人口95%和5%自然生存率的年龄。①小于5%生存率的年龄计算:采用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通过人口总数和年龄别构成比(按年龄分组各组占总体的百分比)可分别求出65~75岁、75~84岁和85岁以上各年龄段的人口数,用上述各年龄段的人口数可求出对应留存率。假定出生时生存率为100%,人均寿命(指因增龄只剩50%生存率人群的年龄)在65~74岁,那么该年龄段生存率应为0.500。根据乘法概率法则,将某一年龄段的留存率与前一年龄段的生存率相乘可得该年龄段的生存率。②大于95%生存率的年龄计算:采用1982年和2000年中国大陆人口普查资料,年龄段间距为20年。按上述方法分别求出5~24岁、25~44岁、45~64岁和65~85岁年龄段的人口数及留存率。假定出生时出生率为100%,人均寿命落在65~85岁,那么该年龄段的生存率应为0.500。以此为基点,根据乘法概率法则,将某一年龄段的生存率除以留存率可得前一年龄段的生存率,同理可反推出平均年龄以下各年龄段的生存率。结果:①小于5%生存率的年龄计算结果:65~74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为50.0%,75~84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为27.4%,≥85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仅为6.5%。②大于95%生存率的年龄计算结果:5~24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为98.1%,25~44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为97.9%,45~64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为87.7%,65~84岁年龄段的生存率仅为50.0%。结论:根据疾病发生与康复效能,以年龄为标志可分成4个阶段:0~44岁为健康期,45~69岁为疾病多发期,70~84岁为疾病高发期,85岁以上
刘辉
关键词:康复寿命表应激年龄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