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266)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饶明俐包晓群徐忠信李巍刘亢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缺血
  • 9篇脑缺血
  • 7篇局灶
  • 6篇灶性
  • 6篇灶性脑缺血
  • 6篇局灶性
  • 6篇局灶性脑缺血
  • 5篇再灌注
  • 5篇细胞
  • 5篇灌注
  • 4篇凋亡
  • 4篇细胞凋亡
  • 4篇大鼠局灶性脑...
  • 3篇再灌流
  • 2篇蛋白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神经细胞
  • 2篇神经细胞凋亡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流式细胞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北华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吉林大学第三...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饶明俐
  • 5篇徐忠信
  • 5篇包晓群
  • 4篇李巍
  • 3篇刘亢丁
  • 2篇苏志强
  • 1篇葛鹏
  • 1篇李广生
  • 1篇吴江
  • 1篇马玉刚
  • 1篇吕晓红
  • 1篇吴军
  • 1篇钱佳利
  • 1篇张淑琴

传媒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6篇2001
  • 3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CR mRNA表达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E mRNA表达。结果 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缺血中心区与半影区ICE mRNA表达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再灌注24h、48h半影区表达持续高水平,而中心区表达下降。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CE mRNA表达增强,促进神经细胞凋亡,ICE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徐忠信包晓群李巍饶明俐
关键词: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作用。方法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内 bFGF蛋白及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半影区 bFGF蛋白及 mRNA达表明显增加,缺血中心区表达略有增加。结论 bFGF的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趋势相符,说明 bFGF对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包晓群严世军徐忠信李巍饶明俐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凋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中心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NF-α在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在局灶脑缺血损伤中神经元的表达机制。方法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 TNF- αm RNA的表达。结果 实验发现缺血以皮层为主的 TNF- αm RNA表达随时间变化。缺血 1h即可观察到 TNF- αm RNA的表达 ,3h至 5 d明显增加 ,12 h表达达高峰。我们还观察到缺血区中心以底节为主的白质神经纤维、纹状体及海马中存在轻度不同 TNF-αm RNA的表达。对照组及缺血对侧均未见到此表达。结论 脑缺血后 TNF-α增加 ,是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拮抗TNF- α可能是治疗脑梗死的一条途径。
吴江刘亢丁苏志强饶明俐张淑琴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基因表达肿瘤坏死因子
Bcl-2基因家族与细胞凋亡及其在脑缺血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1年
徐忠信包晓群饶明俐
关键词:脑缺血BCL-2基因细胞凋亡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巴曲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巴曲酶组DNA断裂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随着用药剂量增加DNA断裂百分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巴曲酶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剂量有关。
苏志强刘亢丁饶明俐
关键词:巴曲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细胞凋亡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中TGF-β_(1)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TGF-β1 对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 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及 RT- PCR方法观察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 TGF-β1 蛋白及 m 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中心区 TGF-β1 蛋白及 m RNA表达略有增强 ,而缺血半影区 TGF-β1蛋白及 m RNA表达明显增强 ,且在缺血再灌注 2 4 h及 48h达到高峰 ,与神经细胞凋亡趋势相符。结论 脑缺血时 ,TGF-β1 表达随梗塞区凋亡细胞的多少而变化 ,通过对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
包晓群徐忠信李巍饶明俐葛鹏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RT-PCR
流式细胞术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Bcl-xL和Bax蛋白表达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 Bcl x L、Bax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流式细胞术 ( FCM)检测 Bcl x L、Bax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 3小时再灌注 ,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 ,半影区 Bax表达逐渐增强 ,再灌注 2 4和 4 8小时达高峰 ,而 Bcl x L 表达早期增强后即呈下降趋势 ,Bcl x L/ Bax比率呈动态变化。结论 :Bcl x L 表达增高 ,有利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Bcl x L 与 Bax比率的转变 ,可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徐忠信钱佳利包晓群李巍饶明俐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局灶性BCL-XLBAX
NO对实验性局灶脑缺血再灌流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研究 NO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 ,特别是 NO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测定 N-硝基 -左旋 -精氨酸 (NNL A)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在缺血再灌流期间过多或过少的 NO均对缺血区凋亡峰有明显影响 ,小剂量 NNL A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率 ,大剂量 NNL A增加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的不同区域 ,包括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在数量及生物学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剂量的
吕晓红吴军马玉刚饶明俐李广生
关键词:一氧化氮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脑缺血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表达及其mRNA变化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流后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HSP70的组织学分布 ,利用 RT- PCR方法检测缺血皮层与基底节区脑组织 HSP70 m RNA相对含量。结果 基底节区 HSP70阳性细胞较少 ,持续时间短 ,皮层区 HSP70阳性细胞较多 ,持续时间长。RT- PCR结果表明 HSP70 m RNA相对含量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结论  HSP70是缺血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指标 ,缺血皮层区
苏志强刘亢丁饶明俐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脑缺血MRNA再灌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