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WX94)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蒋向勇邵娟萍刘桂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工程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新词
  • 4篇模因
  • 3篇英汉
  • 3篇英汉新词
  • 3篇英汉新词语
  • 3篇新词语
  • 3篇模因论
  • 2篇隐喻
  • 2篇转喻
  • 2篇词语
  • 1篇隐喻认知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新词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理据
  • 1篇缩合词
  • 1篇拼缀词
  • 1篇转喻认知
  • 1篇缀词
  • 1篇理据

机构

  • 5篇南昌工程学院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蒋向勇
  • 4篇邵娟萍
  • 1篇刘桂兰

传媒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外语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模因论对英语中基于错误类比产生新词的阐释被引量:3
2012年
英语中有越来越多的新词是基于错误类比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去探究这种错误类比构词的理据。研究发现,语言模因不仅可以在词、句、篇层面上模仿复制,也可以在更低一级的层面即粘着词素层面复制传播。错误类比创造新词语的方法像思维病毒一样得到复制,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语言模因在进化过程中被复制的是历经变化和选择后的信息。
邵娟萍蒋向勇
关键词:英语新词模因论
从英汉新词语看语言理据观被引量:3
2013年
新词语都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其理据性。新词语的创造都有隐藏于语言符号背后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研究表明,转喻和隐喻是新词语创造的两种重要认知理据。转喻和隐喻构成一个连续统,许多新词语是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英汉新词语的构词理据为语言理据观提供了佐证,间接驳斥了语言任意观。
蒋向勇邵娟萍
关键词:新词语转喻认知隐喻认知理据
模因论视角下英汉新词语构词对比被引量:1
2013年
英汉新词语构词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是一种模因,英汉新词语都是基于模仿类推产生的。语言在不断的模仿复制中吐故纳新,从而保持自身活力。
邵娟萍
关键词:英汉新词语构词模因论
汉语新式缩合词的模因论阐释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骨精"等语言变异现象在媒体上大量出现。通过与英语拼缀词的类比,我们认为"白骨精"、"无知少女"类词也可以视作拼缀词。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此类拼缀词正是经历变异、人们有意识的选择、复制与传播来完成语言自身的进化。语言模因复制的过程也与整个包含变化、选择和遗传的进化规律相一致。而且,在这一复制过程中,复制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创造新词的创意得以复制和传播。
刘桂兰蒋向勇
关键词:拼缀词模因论
英汉新词语模因背后的认知机制探究被引量:1
2014年
语言文字记录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的新词语。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因此研究新词语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规律就不能不了解其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转喻认知是新词语创生的根本,而类比认知和隐喻认知则是新词语创生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转喻、类比和隐喻三种认知共同促进新词语的不断创生。
蒋向勇邵娟萍
关键词:模因新词语转喻隐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