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251008004000001)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余细勇符永恒李晓红林秋雄张光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分化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细胞
  • 1篇预处理
  • 1篇微环境
  • 1篇细胞治疗
  • 1篇芯片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芯片
  • 1篇基因芯片分析
  • 1篇肌细胞
  • 1篇间充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质干细胞移...
  • 1篇梗死

机构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林秋雄
  • 2篇李晓红
  • 2篇符永恒
  • 2篇余细勇
  • 1篇单志新
  • 1篇邓春玉
  • 1篇董光富
  • 1篇刘再毅
  • 1篇朱杰宁
  • 1篇杨敏
  • 1篇张光峰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基因芯片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特殊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变化。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BMSCs,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与BMSCs一起用半透膜共培养。共培养后2周提取细胞总RNA,进行22KHumanGenomeArray芯片检测。用RT-PCR检测心肌分化相关的基因的时序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BMSCs诱导前后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诱导2周后表达明显升高(ratio>5)的基因有572个,表达下调(ratio<0.2)的基因有336个。基因的时序性表达发现HOP,Nkx2.5和GATA4基因在诱导前几乎没有检测到阳性表达,诱导后0.5周表达增强,1~2周表达达到高峰,维持一定水平后到4~8周表达呈下降趋势。心肌特异性基因β-MHC和ANF在0.5周开始出现,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加,2周达到高峰。结论:分化诱导相关基因如IGF、FGF等的表达与心肌发育分化相关,GATA4和Nkx2.5等转录因子在微环境诱导心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心肌的分化实际上极为复杂,转录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李晓红林秋雄邓春玉符永恒单志新朱杰宁杨敏余细勇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心肌细胞细胞分化基因芯片
微环境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或经预处理分化的BMSC(induced BMSC,iBMSC)移植能否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250—300g),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缓冲液(PBS)注射组、BMSC移植组和iBMSC移植组共4组,每组8只。将分离的BMSC与心肌细胞(微环境)共培养2周进行预分化,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1周后,将BMSC或iBMSC细胞悬液注入梗死区的边缘位置。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的第1、2和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短轴缩短率(FS)。移植后第4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心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移植细胞的示踪标记物及心肌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BMSC组LVEF在第4周时是(77.3±2.6)%,与假手术组(81.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BS组及BMSC组的LVEF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PBS组FS移植前后没明显变化,iBMSC组FS从移植前的(24.1±3.9)%上升到第4周的(45.1±3.1)%。M型超声心电图显示iBMSC治疗组左心室收缩能力较细胞移植前明显改善。免疫荧光分析显示,SPIO标记的移植细胞在体内表达心肌细胞标志蛋白α-辅肌动蛋白和缝隙连接蛋白43。结论经过微环境预处理的BMSC较未处理的干细胞改善心功能效果更好。这一研究为干细胞的改造与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梗死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李晓红符永恒刘再毅张光峰董光富林秋雄余细勇
关键词:心肌梗死间质干细胞移植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