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7052)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梅崔益斌李雅洁石小荣姜东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毒性效应
  • 4篇毒性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氯酚
  • 3篇急性毒性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水生
  • 2篇水生生物
  • 2篇彗星
  • 2篇彗星实验
  • 2篇纳米
  • 2篇纳米ZNO
  • 2篇安全评价
  • 1篇典型污染
  • 1篇典型污染物
  • 1篇典型有机污染...
  • 1篇毒死蜱
  • 1篇氧化酶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8篇李梅
  • 7篇崔益斌
  • 3篇李雅洁
  • 2篇姜东生
  • 2篇石小荣
  • 1篇杨柳燕
  • 1篇王静
  • 1篇蒋丽娟
  • 1篇高香玉
  • 1篇张荣飞
  • 1篇刘凤
  • 1篇钱新
  • 1篇胡长伟
  • 1篇杨扬
  • 1篇刘炎
  • 1篇窦静
  • 1篇李丁生
  • 1篇刘立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种氯酚对噬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
2014年
以原生动物噬热四膜虫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氯酚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水体硬度对3种氯酚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氯酚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表明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生物毒性增强.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水体硬度升高,3种氯酚对四膜虫的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增加,但不同的水体硬度下2,4-DCP对四膜虫的24、48、72和96 h EC50值分别为3.69、3.54、3.02和2.34 mg·L-1;2,4,6-TCP分别为3.23、2.83、2.56和1.97 mg·L-1;PCP分别为0.63、0.45、0.34和0.28 mg·L-1,3种氯酚的EC50值分别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不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EG)研究了3种氯酚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氯酚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彗星实验可以较好地指示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李雅洁崔益斌蒋丽娟窦静李梅
关键词:四膜虫急性毒性EC50彗星实验
流溪河水库局域水体环境影响度评价及有机污染物毒性效应被引量:1
2013年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是美国环保局推算出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空气、水或土壤)中的含量及排放量的限定值,某化合物的实测浓度与该化合物的MEG值之比即环境影响度(AS),AS又分为健康影响度(ASI)和生态影响度(ASII),AS值越高,表明水体受污染物的影响就越大。采用GC-MS分析了流溪河水库水体主要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种类与含量,以MEG分别就人体健康影响度和生态环境影响度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测试了水体中有机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流溪河水库局域水体23种EPA优先控制SVOCs总浓度分别为6.078μg·L-1和24.952μg·L-1,其中主要为苯并(a)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2,4-二硝基甲苯;其健康和生态影响度均小于1,提示对健康和生态尚属安全;在流溪河水库浓缩水样的处理下,斜生栅藻生长受到轻微促进;光合色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升高,其中叶绿素a涨幅最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斜生栅藻抗氧化酶活性对浓缩水样的胁迫比较敏感。
刘凤刘立张荣飞钱新李梅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毒性效应
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检测纤细裸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彗星实验)研究了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氨氮的水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藻类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氨氮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藻类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2 000 mg·L-1时相比对照抑制率达55.7%;叶绿素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2 000 mg·L-1时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0.7%和49.4%,提示氨氮胁迫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彗星实验中,纤细裸藻细胞DNA损伤程度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加重,表明高浓度氨氮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刘炎石小荣崔益斌李梅
关键词:毒性效应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彗星实验
重金属和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水环境安全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研究了Hg2+、Cr6+和Pb2+等重金属及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等氯酚类物质对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Cr6+和Pb2+对霍甫水丝蚓的96h-LC50分别为0.16,4.25,76.24mg/L;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96h-LC50分别为20.73,7.86,2.42mg/L.根据6种污染物对霍甫水丝蚓的毒性实验结果,预测水体中Hg2+、Cr6+和Pb2+对霍甫水丝蚓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6,425,7624μg/L,最大允许浓度分别为1.6,42.5,762.4μg/L;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073,786,242μg/L,最大允许浓度MPC分别为207.3,78.6,24.2μg/L.6种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显示,Hg2+对霍甫水丝蚓表现为极高毒性,Cr6+、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其表现为高等毒性,Pb2+和2,4-二氯酚表现为中等毒性.3种重金属对其毒性顺序为:Hg2+>Cr6+>Pb2+;3种氯酚类物质对其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2,4,6-三氯酚>2,4-二氯酚.
姜东生李梅崔益斌
关键词:重金属氯酚急性毒性安全评价
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4
2013年
随着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导致污染的可能大大增加,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生物安全值得关注。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gnus)为指示生物,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等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毒理学效应。结果显示:纳米ZnO在低浓度时(5mg·L-1)对斜生栅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逐渐表现为抑制;在最高浓度50mg·L-1时,细胞色素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引起显著细胞氧化损伤。纳米TiO2也表现为低浓度(1mg·L-1)促进、高浓度(200mg·L-1)抑制藻类生长的趋势,同时高浓度还导致细胞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同样引起氧化胁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不容忽视,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其环境健康和生态毒性研究,为纳米材料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李雅洁王静崔益斌李梅
关键词:纳米ZNO纳米TI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毒性效应
纳米ZnO与TiO_2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2011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纳米TiO2与ZnO两种纳米颗粒的毒理学效应及环境释放风险。实验采用滤纸法(浓度组:0、0.15、0.75、1.5和3.0mg.cm-2)和溶液法(浓度组:0、10、50和100mg·mL-1),染毒时间为48h,以抗氧化系统的响应和DNA损伤作为毒理效应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0-3.0mg.cm-2浓度范围内,纳米颗粒以滤纸法染毒48h未引起蚯蚓死亡;浓度为1.5mg.cm-2的纳米ZnO处理后,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较空白组显著上升(p<0.05),分别升高58.25%和43.30%;而对于TiO2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与GPX活性和MDA含量均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溶液法中,经浓度为0-100mg·mL-1的TiO2或ZnO处理后,MDA和各抗氧化酶活性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p>0.05),但彗星实验结果发现,分别以100mg·mL-1的TiO2和ZnO染毒48h,蚯蚓均出现明显DNA损伤。实验结果说明:纳米TiO2与ZnO在较低浓度下对蚯蚓无明显毒性效应;在溶液法最高的实验浓度(100mg·mL-1)下,纳米ZnO对蚯蚓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性;DNA损伤可作为检测环境中纳米污染物对蚯蚓胁迫程度较为灵敏的指标。
胡长伟崔益斌李丁生高香玉杨柳燕李梅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毒性DNA损伤
3种典型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水质基准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我国本土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数据较少,通过研究Cr(Ⅵ)、2,4,6-三氯酚和硝基苯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和摇蚊幼虫(Chironomidae larvae)的急性毒性效应,为制定和完善我国水质基准提供本土数据支持.结果表明,Cr(Ⅵ)、2,4,6-三氯酚和硝基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 h半抑制效应浓度(96 h-EC50)依次为1.34、4.55和86.58 mg·L-1;对斜生栅藻的96 h-EC50依次为19.52、3.71和74.15 mg·L-1;当Cr(Ⅵ)达到1 500 mg·L-1时,摇蚊幼虫48 h死亡率仅为15%,2,4,6-三氯酚和硝基苯对摇蚊幼虫的48 h半致死效应浓度(48 h-LC50)分别为9.29 mg·L-1和98.34 mg·L-1.3种典型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显示,Cr(Ⅵ)对小球藻为高等毒性、对斜生栅藻为中等毒性,2,4,6-三氯酚对两种微藻均为高等毒性,硝基苯对两种微藻均为中等毒性;3种污染物对摇蚊幼虫的毒性顺序为:2,4,6-三氯酚>硝基苯>Cr(Ⅵ).
姜东生石小荣崔益斌李梅
关键词:硝基苯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3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对2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2,4-三氯苯(1,2,4-TCB)、硝基苯和毒死蜱这3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对我国两种本土淡水水生生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随污染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3种污染物的毒性均明显增强,两种水生生物的死亡率上升,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1,2,4-TCB、硝基苯和毒死蜱对霍甫水丝蚓的96 h半致死效应浓度(96 h-LC50)分别为71.88、285.76和5.50 mg·L-1,对四膜虫的96 h-EC50分别为15.58、140.22和14.69 mg·L-1.3种典型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表明,1,2,4-TCB对霍甫水丝蚓表现为中等毒性,硝基苯为低等毒性,而毒死蜱则表现为高等毒性;3种污染物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顺序依次为:1,2,4-三氯苯>毒死蜱>硝基苯.研究结果将为开展水生态风险评估,制定和完善我国水质基准提供本土数据支持.
杨扬李雅洁崔益斌李梅
关键词:1,2,4-三氯苯毒死蜱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安全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