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10-42)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永秋卢宝全徐静红吴秀玲王丽英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3篇针刺疗
  • 3篇针刺疗法
  • 3篇刺疗法
  • 2篇神经功能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康复
  • 2篇梗死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软瘫
  • 1篇软瘫期
  • 1篇神经功能康复
  • 1篇前循环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介入
  • 1篇康复效果
  • 1篇急性
  • 1篇急性期
  • 1篇功能康复

机构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2篇吴秀玲
  • 2篇徐静红
  • 2篇卢宝全
  • 2篇李永秋
  • 1篇张艳红
  • 1篇谢兵兵
  • 1篇王丽英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中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针刺对部分前循环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方法对老年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偏瘫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一般药物对照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针刺选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及配穴治疗。康复PT、OT等疗程约3月。四组分别于入选时、第1、3、6个月,应用NIHSS评分量表评定。结果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入选时四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第1、3、6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针刺组与康复组在第1、3、6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康复组在第1、3、6个月均优于其他三组(均P<0.05)。结论针刺像康复手法一样促进老年PACI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脑梗死软瘫期针刺效果很可能优于康复手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老年PACI的康复。
吴秀玲卢宝全李永秋徐静红张艳红
关键词:针刺疗法神经功能康复
针刺对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瘫期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201O-06-2011-12,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30例,并分别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及康复训练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吴秀玲李永秋徐静红刘爱国李晓东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疗法
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对老年患者运动、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为探讨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针刺加康复的介入对偏瘫的老年患者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加康复组。针刺选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及配穴治疗,康复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等,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分别于入选时、第3、6个月应用Mo CA量表、NIHSS量表、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结果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三组比较,入选时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月、6月针刺组与康复组比较:Mo CA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NIHSS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I量表评定,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6个月针刺+康复组与其他二组比较BI量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促进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康复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针刺与康复手法合用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徐静红谢兵兵吴秀玲王丽英卢宝全李永秋
关键词:康复针刺疗法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