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Y093)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5
- 相关作者:邹心平温锐余永和陈涛范博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内生优选经营模式被引量:5
- 2018年
- 近百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家庭农场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其中有家庭农场为"舶来品"与"过渡"论。本文认为:从秦汉至19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田庄""庄园""农庄""庄田"和"大户",就是中国家庭农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进入20世纪之后,它作为传统中国农业的经营模式,则在向西方经济学习大潮中,因与西方的家庭农场同型、同质而合流于家庭农场,并在探索大规模公司农业的实践中,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回归优选经营模式;跨入共和国时代,它虽一度在"一大二公"改造下强制"绝种",却又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改革中重获得新生,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四大经营主体之一。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家庭农场虽是近代中国的"外来词",但却是传统中国农业经济反复历练的内生优选经营模式。
- 温锐闵桂林
-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业经营
- 农地流转方案的论争与家庭承包制的再认识被引量:3
- 2013年
- 当前,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农地国有化与私有化两种方案之争。两派的论争既体现了对农地流转依靠力量与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也反映了对农地制度变迁成本与绩效的不同评估。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其实存在共同的认识误区,即都孤立静止地看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论定其已成为农地流转的障碍。实际上,家庭承包制是与时俱进和动态发展的。通过农地确权、承包权物权化、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等改革措施,家庭承包制不断完善,完全可以适应农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 余永和时奇
- 关键词:农地流转家庭承包制
- 农村宅基地流转方案的论争与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再认识被引量:7
- 2014年
- 学界对如何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可谓见仁见智,主要体现为宅基地国有化与私有化两种方案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宅基地性质的不同界定、对宅基地流转依靠力量的不同抉择、对宅基地制度变迁成本和绩效的不同评判。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其实存在共同的认识误区,即都静态孤立地审视宅基地集体所有制,进而论定其构成了宅基地流转的根本障碍。实际上,集体所有制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通过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化与宅基地确权登记等完善措施,集体所有制完全可以适应宅基地流转的要求。
- 余永和
- 关键词:宅基地集体所有制国有化私有化
- 论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被引量:21
- 2017年
- 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农业最合适的经营主体,而家庭农场又是家庭经营中最优的,它以适度规模经营克服了普通农户超小规模的弊端,又避免了一些专业大户粗放经营的问题;家庭农场还具有公司式农场或农业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等优势,同时又以家庭经营克服了公司式农场的委托代理等问题,因而在农业经营体系中优势显著,从而决定了它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农业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家庭农场的主体地位。
- 邹心平
- 关键词: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 地权、租佃、市场:传统农村社会向富动力分析——以清末民初江西寻乌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已有的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研究,大都将清末民初赣闽边(即原中央苏区)传统农村社会定义为:地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富;地租比率奇高;土地租佃制是最残酷的"封建剥削",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然而,研读毛泽东《寻乌调查》及赣闽边相关史料,毛泽东视之为清末民初该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寻乌农村则是:土地占有并非高度集中而处于动态流转之中;地租率明显低于普遍认定的比率且为租佃博弈的双赢选择;土地租佃制是为当时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择优机制;总体呈现的是地权、租佃制与市场的结合及其传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富动力,驱动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前行与悄然的现代转型。
- 温锐陈涛
- 关键词:地权租佃
-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农场政策的曲折演进
- 2016年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财政补贴、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向家庭农场倾斜。这一政策的形成历经了30多年的曲折。先是摘除扣在农业家庭经营上的"落后生产力"与"非社会主义道路"的帽子历经艰难,且不彻底;接着是在规模经营的探讨中,1987年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初步设想,但不久中断;随后又在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偏向中被边缘化,直到2009年才开始转向,积至2013年终成大力提倡发展家庭农场的局面。这一曲折历程启示人们:民族意识深处存有对大规模农业经营根深蒂固的盲目偏好;在经济变革中,常常是高层落后于民间、政府落后于市场;要精准把握各经营主体间的政策平衡,促多元发展;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 邹心平
- 关键词:家庭农场
-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论争与宅基地制度的完善被引量:10
- 2014年
-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 余永和张凤
- 关键词:宅基地私有化
- 农地保障的论争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被引量:1
- 2015年
- 学界关于农地保障的论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对农地保障性质的不同理解、对农地保障绩效的不同评估、对农地保障前景的不同规划。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都混淆了"社会保障"与"现代社会保障"的区别,导致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议都存在误区。实际上,以存在农地保障为由反对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的主张有悖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弱化乃至废止农地保障以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的方案也潜藏着风险,增强农地保障功能与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 余永和
-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代社会保障
- 家庭农场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破解被引量:5
- 2015年
- 目前,关于家庭农场的定义多且各有问题,农业部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但不能涵盖现实中许多已被当地政府认可的成功的家庭农场,甚至包括"五大样板"中的宁波模式,因而遭到质疑。梳理已有的定义,发现存在的分歧与问题主要在"雇工是否可超过家庭劳动力"以及"与专业大户的区别"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家都没有挖掘出"规模经营下,农场主全程参与生产劳动"这一家庭农场的重要特征。引入这一理念后,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并可对各家观点有效整合。雇工数量的上限因此可界定为农场主在全程参与劳动时,能对雇工实施有效监督的最大范围;与专业大户的区别则是在规模经营下,农场主是否全程参与生产劳动及由此产生的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有无。
- 温锐邹心平
- 关键词:家庭农场雇工专业大户
- 茶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被引量:5
- 2016年
- 茶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有许多契合之处。其生态美,有助于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其产业美,是美丽乡村建设致富的重要途径;其深厚哲理,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美"的重要资源。
- 邹心平
- 关键词:茶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美人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