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4014)

作品数:3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黄福祥王新华王万军杨光维潘宏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首钢集团联合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篇低碳铝镇静钢
  • 1篇冶炼
  • 1篇冶炼过程
  • 1篇液态
  • 1篇真空处理
  • 1篇镇静钢
  • 1篇轴承钢
  • 1篇脱氧
  • 1篇脱氧工艺
  • 1篇铝镇静钢
  • 1篇洁净度
  • 1篇管线钢
  • 1篇RH真空
  • 1篇RH真空处理
  • 1篇X70管线钢
  • 1篇AL2O3
  • 1篇CAO
  • 1篇GCR15轴...
  • 1篇MGO-AL...
  • 1篇O

机构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首钢集团
  • 1篇联合有限公司

作者

  • 3篇王新华
  • 3篇黄福祥
  • 2篇杨光维
  • 2篇王万军
  • 1篇季晨曦
  • 1篇郝鑫
  • 1篇初仁生
  • 1篇杨叠
  • 1篇潘宏伟

传媒

  • 3篇钢铁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X70管线钢RH真空脱气过程夹杂物的去除行为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ASPEX全自动扫描电镜对X70管线钢RH真空处理过程的夹杂物形貌、成分、数量和尺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RH过程中夹杂物主要为液态球状含少量MgO的CaO-Al2O3系夹杂物。夹杂物随RH真空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RH处理28min后,钢液中夹杂物去除率达70%。除延长RH真空处理时间外,减少RH进站夹杂物可大幅降低RH终点夹杂物数量。总体夹杂物和1-5μm夹杂物数量随RH真空处理时间单调递减;对于大于5μm的夹杂物,其数量先增大后减少,而且随着夹杂物尺寸的增加,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真空处理时间增加。RH真空处理后,夹杂物平均尺寸有所增加,由2.2-2.5μm增加到3.0-3.9μm。
杨光维初仁生王新华黄福祥王万军尹雨群
关键词:管线钢RH真空处理液态
GCr15轴承钢冶炼过程钢液洁净度变化被引量:16
2014年
研究了EAF→LF→VD→软搅→CC工艺生产GCr15轴承钢冶炼过程钢中T[O]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化情况。通过将电炉出钢碳质量分数控制为0.2%~0.4%、出钢加铝强脱氧及造预精炼渣、LF精炼过程造高碱度强还原性炉渣、VD真空强搅拌及防止中间包二次氧化,可以生产w(T[O])等于8×10-6的轴承钢。在炉外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经历了Al2O3→MgO·Al2O3→CaO-MgO-Al2O3演变。LF精炼过程夹杂物平均尺寸减小,经过VD真空处理后尺寸增加,接着在软搅和中间包过程继续减小。利用VD真空处理可以去除高达74%的夹杂物。
杨光维郝鑫杨叠王新华黄福祥王万军
关键词:GCR15轴承钢AL2O3AL2O3
脱氧工艺对低碳铝镇静钢洁净度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以KR→BOF→RH→CC流程生产的低碳铝镇静钢,在转炉流程后采用2种不同脱氧工艺:出钢添加部分铝预脱氧,RH真空循环利用钢中碳脱氧,后加铝强脱氧(工艺Ⅰ);出钢加铝强脱氧,RH真空循环处理(工艺Ⅱ)。对两种脱氧工艺出钢后的顶渣改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全氧分析,利用ASPEX扫描电镜对两种工艺下RH真空处理过程的夹杂物和铸坯内外弧表层夹杂物的形貌、成分、数量和尺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工艺Ⅱ的顶渣改质效果优于工艺Ⅰ;经过RH真空处理,两种工艺均可以明显地去除20μm以上的夹杂物;在RH精炼阶段、铸坯及热轧板表层的夹杂物尺寸、数量密度以及总氧控制方面,工艺Ⅱ优于工艺Ⅰ。
马焕珣王新华黄福祥季晨曦潘宏伟
关键词:低碳铝镇静钢脱氧洁净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