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PMVP2005ICPMAL1200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PMVP2005ICPMAL12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春许建卫刘慧黄国珍吴显华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世界卫生组织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少数民族乡发热史人员两次疟疾间接荧光抗体实验结果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两次发热史人员疟疾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结果,评价一个少数民族边境乡的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的变化。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2次采集前一年有发热史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疟疾荧光抗体检测。结果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采集的血样IFAT阳性率分别为71.6%(95%CI66.6%~76.2%)和45.9%(95%CI38.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次检测IFAT滴度≥1∶80者分别占21.89%和15.92%。结论该乡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较上一年度显著下降;发热史人员的IFAT可用于弥补当地发热病人血检技术之不足。
- 刘慧魏春许建卫黄国珍许时燕
- 关键词: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BCC策略促进少数民族居民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的交流(BCC)促进少数民族居民正确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ITNs)的策略。方法通过精细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的疟疾防治知识和意识;社区动员创造行为改变的支持环境;提供高补贴的ITNs,克服物质方面的障碍。结果人帐比从干预前的12.67∶1改变为干预后的1.64∶1;疟疾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调查前夜睡在ITNs内的居民比例从基线的16.11%(95%可信区间:14.94%~17.33%)增长到87.91%(84.56%~90.74%)(P<0.01)。结论BCC策略成功地促进了ITNs的正确使用,与其他措施一起有效地降低了当地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
- 许建卫吴显华魏春Pricha Petlueng陶红
- 关键词:疟疾少数民族
- 有发热史人员的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有发热史人员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疟疾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上年有发热史者采血,进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IFAT总体阳性率为71.6%(95%CI66.6%-76.2%),高滴度者(≥1∶80)占阳性数的30.57%(95%CI24.83%-36.81%);抗体阳性率、滴度分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15岁人群疟疾流行程度显著高于〈15岁人群,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发热史人员作为检测对象,可以提高IFA试验的使用效率。
- 刘慧魏春许建卫陶红黄国珍刀颖
- 关键词: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促进少数民族疟疾病人就医行为干预试验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促进少数民族疟疾病人就医行为的策略。方法通过精细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识别疟疾早期症状的知识和求医意识;通过社区动员,在社区中营造发热及时求医的社会氛围;提供免费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改进经济方面的可及性。结果知道疟疾早期症状和发热要到公共卫生机构就医户主比例较基线调查显著提高(P〈0.01);使用公共卫生机构的发热病人比例从基线的56.94%(95%CI:52.55%-61.25%)增长到91.30%(74.13%~98.51%)(P〈0.05);发热开始24h求医的病人比例从基线的23.03%(18.81%-27.71%)增长到86.96%(68.47%~96.57%)(P〈0.01)。结论行为改变的交流策略成功地促进了疟疾病人的就医行为,与其它措施一起有效地降低了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
- 许建卫吴显华魏春Pricha Petlueng陶红
- 关键词:疟疾就医行为少数民族